张作霖如何养活三十五万大军?不靠刮地皮,全靠他"生财有道"。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军阀割据一方,纷争不断。然而,在这些军阀中,张作霖却是与众不同的存在。他手下拥有高达三十五万大军,可是从未"刮地皮",并且士兵们的吃穿用度一应俱全,军饷从未拖欠。这样巨额的军费开支从何而来?张作霖又是如何做到在不伤害百姓的情况下,养活如此庞大的军队?他独步天下的"生财之道"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张作霖早年的奋斗历程
张作霖出生于东北一个贫苦人家,自小就遭遇家破人亡的不幸。为了填饱肚子,他在年少时期只得放下书本,远离校园,加入了当地的一伙土匪。作为小喽啰,他起初只是负责打打杂杂的活计,时常遭受其他土匪的欺凌。但他并未就此沉沦,而是慢慢摸索出一些生存之道。
张作霖勤恳好学,很快便小有名气,受到土匪头目的赏识。他时常冒着生命危险,前去窥探其他土匪的行踪,为自己的队伍出谋划策。凭借过人的智慧和胆识,他多次让同伙们顺利逃过清军的围剿。
大清王朝即将解体,东北一片混乱。张作霖瞅准时机,决定立功自己,为之后东山再起打下基础。他主动向清军告御状,引导他们成功剿灭了当地最凶残的五大胡匪匪帅。这一立功赫赫的战绩,令其获封"镇国公"爵位,并获重赏上千两白银。
尽管已暴富,张作霖并未就此止步。他痛定思痾,决心借助剿匪之力积累财富,为日后发展打下基础。于是他继续对当地其他土匪虎视眈眈,在清军的庇护下,诱捕了金兰兄弟、辽西巨匪杜立三等一干劲旅。
每一次剿匪的战果,不仅有大量金银财宝,还有当时最宝贵的人马武器。张作霖心狠手辣,一律将战利品尽数收入囊中,供自己将来东山再起之用。他同时也懂得人情世故,每每将部分赃物孝敬给上级将领,以求扶植自己。
二、独门生财妙计
凭借剿匪的努力,张作霖已初步积累了一些家财万贯。但他并非心存僥幸,而是慧眼识珠,发现了一条可以源源不断赚钱的路子。当时的中国正陷入一片混乱,军阀割据,内战不断。各路军阀为了维系実力,皆竞相购置枪炮弹药,武器供不应求。
张作霖瞄准这一商机,开始大量收购那些从剿匪战利品中获得的枪支弹药,然后高价转手出售给其他军阀。这些军阀对于购买武器心切,纷纷慕名而来,哄抬了张作霖的货物价格。
更为精明的是,张作霖还会特意将武器卖给一些小股力量的土匪,等他们攒足了实力,自己再带人将其剿灭,从而获得双重收益。在这一循环中,武器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形成了收缴、销售、再收缴的无间周期。
除了买卖军火,张作霖还将目光投向了一些能带来固定收益的产业。他将大笔财富投入到房地产等不动产上,通过出租获取可观租金;还在热河等地投资铁路、矿山、盐场等企业,享有可观的股息分红。
同时,张作霖并未放弃发家致富的根基,在锦州等地兴办了多家军火工厂,生产火药、枪支等军需品,为军队输送物资的同时也为己赚取了可观利润。这些工厂虽由其子嗣经营,但投资和管理决策都由张作霖亲自把控。
更为出格的是,张家在本家热河老家竟然开办了一家"收费赌场"。这座赌场虽由家人经营,但实际掌控权仍在张作霖手中。东北民风彪悍,赌博文化盛行,因此这家"家族赌场"每年都能为张家带来不菲的收入。
借助这些妙计,张作霖在短短几年间便初步积累了上百万两白银的巨资,奠定了日后发家致富的基础。虽然手段有些龌龊,但这毕竟是一个铁血年代,张作霖能在这等环境中屡立奇功,足见其过人的智慧与魄力。
三、遏制军费开支的管理举措
张作霖虽然通过种种手段已经积累了可观的家财万贯,但要养活一支三十五万人马的大军,开销之巨还是让他时常头疼。为此,他不得不在军费开支上动起了脑筋,想方设法压缩支出。
张作霖深知,吃穿用度是一支军队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如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士兵们的生活就无法得到基本保障,从而影响整体战斗力。因此,他决定首先优先满足军队的这一基本需求。
为此,他仔细核算了一份詳细的军队粮草开支,包括每个士兵每天的口粮、季节需要添置的衣物等等,一一作了精确的计算和预算。同时张作霖还专门设立了军需处,负责收购和管理全军的粮草等生活物资。
在确保军队基本生活之后,张作霖将节流的目光投向了武器装备的采购。他明白,购买先进武器的成本高昂,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他决定优先满足军队基本的武装需求,其余则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张作霖深知,靠简单的压榨与削减民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为了从根本上遏制不断攀升的军费开支,他着手在东北地区大力发展军需工业。他先后在沈阳、锦州等地兴办了一批军火工厂,生产火药、枪支弹药等军品。
这些军工厂虽然在形式上由张作霖的子嗣们掌管经营,但实际的决策权和控制权却都掌握在张作霖手中。工厂所生产的军品,优先保障了张家军的军需补给,剩余的则对外出售,为军费开支导入了一股新的资金来源。
与此同时,张作霖还在辽宁等地建立了一批军队的粮食加工厂,利用当地农产品就地加工成军粮,既节省了运输成本,也提高了军粮的新鲜度。为减轻后勤压力,张作霖还在各主要城市修建了一批军队的粮草仓库,以备战时调度。
总之,张作霖在遏制军费开支上可谓是用尽了浑身解数。他不仅提高了军需品的自给自足能力,还最大限度压缩了不必要的开支。正是凭借这一系列管理举措,才最终使这支三十五万人马的庞大军队得以源源不断受养。
四、东北军阀之巅
经过数年的艰苦经营,张作霖终于在东北一马当先,成为当之无愧的"东北王"。他手下的奉系军阀无疑已经成为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
张作霖麾下的军队绝非单一的陆军部队,而是集陆海空三军于一体的现代化武装力量。在陆军方面,他的主力是由原奉天省和热河省的旧军改编而来,加上后来征募的新军,共计步兵30多个师,骑兵数个旅。
在海军方面,张作霖也不甘人后。他在旅顺口和大连等地,建立了自己的海军陆战队和水师,拥有多艘军舰巡洋舰。这支海军不仅能从海上掌控东北沿海,同时也为其日后远略中原提供了有利保障。
更为人赞叹的,是张作霖竟然还拥有自己的空军部队。当时中国别的军阀们连自己的航空兵都没有,张作霖就已经组建了一支小型但精锐的空中力量。他们编有多个航空队,拥有十余架当时先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
拥有如此强大的武装力量,张作霖在东北自是呼风唤雨。但单凭人马还远远不够,武器装备的先进程度才是决定军事力量强弱的关键。在这一点上,张作霖也是卓有建树。
他组建了多处军火工厂,生产火炮、枪械、火药等,为军队配备了大量当时最新式的军火装备。步兵主力全部装备了当时先进的八四式步枪,火炮方面也有不少洋行货和国产化的新式火炮。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军队的机械化程度,张作霖还大量引进了国外的军用汽车,建立了骑兵旅和炮兵营的机动装备。有资料显示,当时他的军队中就有上千辆各型军用卡车。
可以说,凭借着庞大的人马,先进的三军装备和高度机械化,张作霖的奉系军阀已经成为一支不折不扣的现代化军队。而这一切,完全是他多年来刻苦经营的结果。他用自己独门的"生财之道"养活了这支三十五万人马大军,并将其装备到了当时最高水平。
五、兵权大臣的野心
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张作霖在东北一马当先,可谓权倾一时。但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家,而只是一介武人。因此,他内心隐隐有一个更为宏大的理想和抱负——统一中国,成为名实相符的"兵权大臣"。
张作霖对北洋政府并无真心效忠。在他看来,北洋政府腐朽无能,根本没有资格统驭中原。他时常暗自期盼,借助强大的军事力量,将来能够取而代之,统一全中国。
为了实现这一宏愿,张作霖从军事到政治,无所不用其极。他先是在东北打压其他军阀,将辽宁、黑龙江等省尽数纳入自己的版图。随后又大举南下,趁袭保定、占领河北,将勘践到了华北一带。
可以说,当时除了中央政权之外,张作霖已经实际控制了东北和华北绝大部分地区。这让他进一步放肆了统一中国的野心,并为之做起了进一步的部署。
在军事上,张作霖不惜重金购置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加强了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与此同时,他在东北各地修建军事要塞,并在重镇设立军火库、兵工厂等,为未来的统一大业做好充分准备。
在政治层面,张作霖也在耐心布局。他将自己在东北的地位由军阀逐步升级为"都统",并在直隶等地设立分统制度,为日后全面统治华北地区预做准备。与此同时,他又在平津、保定等地大兴土木,希望借此赢得当地民心。
在经济上,张作霖也在东北大刘建设。他先后在沈阳等地修建铁路干线,并大力发展沿线的工矿企业。这不仅有利于控制和巩固对东北的统治,同时也为将来的统一战争做好后勤保障。
可以说,张作霖在位时期,所作所为皆朝向这一最终目标。直到1928年6月,他在黑河小站被奉系内讧者所杀,这个伟大的理想才就此夭折。但从张的一生来看,他从一介小流氓一步步走到兵权大臣的高度,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