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太极内功的四个诀要

综合网编2024-04-28 07:323250

太极修炼内功诀要学多久__太极拳内功修炼法视频

和美太极

太极拳内功修炼法视频__太极修炼内功诀要学多久

一、懂命门方可知太极

练太极拳达到气沉丹田,意守丹田,不是目的,而后撑命门穴,让脊背鼓胀,使丹田生发之气遍走全身,使气血通畅,内功上身,防身健身,才是最终目的。

顾留馨讲“一身备五弓”,指的就是身躯犹如一把弓,两手就似两把弓,两足又为两把弓。五弓合力即为全身的整体劲。

“身弓”对身法非常重要,腰脊一转周身皆动,体现了腰脊的主宰作用。而命门穴位于身弓的中心位置,有助于身体的动态平衡,起中定作用。

“气撑命门”后,内气上行贯通大椎、肩、肘、腕,内气下行贯穿胯、膝、足跟,方能做到“一动无有不动”的完整协调境界。

太极拳内功修炼法视频_太极修炼内功诀要学多久_

太极之功法的研究,就是“内气、内劲、内功”的培养和提高,得此方可言拳,舍此无以为拳。

其关键就在于“拿住丹田练功,拿住丹田养生,拿住丹田练拳”。拳经云:“气不由中心丹田出发,则气无所本而失于狂妄,必至失败,此内劲之不可不研练也;果能研练至此,则神乎其技矣。”练内功要讲丹田,练养生要讲丹田,练太极拳亦要讲丹田。所谓中心丹田指中丹田,其位置在人体正中,即肚脐深处神阙穴内。

不离丹田运太极,就是以心为主宰,开合出入皆在丹田。想开时,由丹田向外开;想合时,由外向丹田合;想发时,皆发于丹田;想收时,皆收于丹田。

而又要心息相依,息息归根,根在丹田,道家喻之“无根树”。息者呼吸之调,一呼一吸是谓息。心息相依就是心神意念与开合呼吸融合为一,始终不离;息息归根就是想着丹田的呼吸,听着丹田的呼吸,看着丹田的呼吸,三性归一不离丹田。心息相依息归根,神气合一在丹田,久之则丹田内生气、生血,气满丹田,气血旺盛,流布周身,荣华四梢,内强外壮,即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体内又如皮囊之中充足了混元气,内气充沛则内劲浑厚,刚柔相济而浑于无迹,临阵交手时,就能功助拳威,劲贯着中,不发则已,一发如猛虎下山,威势难挡;疾如闪电,迅似炸雷,干脆直射地把对方腾空发放出去。

正确认知太极拳的功理功法,拳欲求其真,必先明其理,得其法,只有正确认知太极拳的功理功法,并在践行中使体现太极拳核心内涵的各项基本要领逐步上身,变为自己的本领,才能真正学会太极拳。否则,虽习练多年,也只能止步于缺乏内涵的“太极操”,而难入太极拳之法门。

三、脊柱行拳

先是与胯成一体,以腰胯来带动手脚;接着脊柱上下伸展,形成一个连接百会和会阴穴的身体中轴线(也称“中垂线”),臂和腿好像牵挂在身体的中轴线上,行拳时四肢在中轴线的带动下运动,起于中轴线,终于中轴线。

我们常说“四块松,全身松”,全身的放松关键在于肩胯的放松;在太极拳中脊柱有三种运动方式:上下拉伸,左右转动和前后张弛。

脊柱的“左右转动”是太极拳形成圆弧动作的动力源,是以脊柱带动四肢运动的主要方式;

行拳时脊柱随着拳势开合变化和拳势呼吸呈现出节律性的张弛,这是形成太极拳开合鼓荡的动力源。

四、“松气沉底”练太极

怎样才能气沉脚底呢?要做到气沉脚底,先要气沉丹田。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练功的人气是在胸间,在横膈膜以上。练太极拳只要有明师随时指点,只要身法正确,日久气自然下沉丹田。也就做到了老子讲的“空胸实腹”,也就是“把心放到肚子里”。这个过程纯任自然,不可用意气,不可强为,否则容易出偏。

要气沉脚底,先要备好身法,做到四正,外三合、内三合,全身备五弓。身正、松开和贯穿是气沉脚底的前提条件。

松开是各关节都要松展、松散、蓬松,骨肉分离,骨升肉降,全身六面浑圆,八面支撑。松不是懈,不是软塌,是一袋面粉上面提着口松下去的感觉。

《拳谱》上讲“气沉脚跟,入地三分”。当然,气沉脚跟和气沉脚底涌泉还是有区别的。气沉脚跟有点力沉脚底的感觉,是松沉劲、框架力。《内功经》讲“足为劲之出也,凡一放一松,无不从足底涌泉涌起。劲之入也,一收一紧,无不从足底涌泉而伏”、“气虽聚于丹田,存想沉至底,方为妙也。底者,涌泉穴也”,“气虽入丹田,用意时必存想真气沉至底之势方妙。”

气到脚底打人就不用手上力了,全凭脚底意气劲。手不带力,对方就找不到你的支点,就不知道你的意图和动向,是藏在里面,可怕,让人难琢磨,不敢动,这叫“不知彼”。

不知彼,就没有把握和胜算。气沉脚底也是引进落空。“引进落空合即出”,能引进落空,就能放人出去,也就到了懂劲阶段。再进一步用功练到一定火候,就会触之即弹,随感斯应,连意念、思想也不用了,就到了随心所欲的神明阶段了。

**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