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年5月27日(星期六)9:30-11:30地点:福州鳌峰坊39号(李世甲故居)嘉宾:林山(闽都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主题:第18期鳌峰文史沙龙——晚清侯官数风流
按:本文素材大部分来源于该讲座,仅供学习参考。又经笔者查阅资料、消化增删,限于识见和精力,错误肯定不少,当由笔者负责,敬请读者留言赐教为盼。
一、“侯官”名称的由来堠(hòu):边境诸侯国(例如闽越国)瞭望敌情的土堡(烽堠、堠楼)。候(hòu):汉代边防的五级官吏(郡太守、都尉、候、候长、隧长)之一,其对边境县进行准军事管理。为何把管理“县”那一级的官吏称为“候”呢?可能源于秦代“郡县制”之后,先秦的诸侯小国多转设为县,这也是县的来源之一。候官:“候”的官署治所,后来渐渐成为“候”所管理的边境县的名称,取代了之前的县名。侯官:侯与候通假。使用上也有一个从“候官”导向“侯官”的历史演变过程。“侯官”大概最早出现于《南齐书》。之后,仍多用“候”。清代,两者通用。原因可能是仕宦者忌讳“候官日久”,以为不吉利。民国以来则多用“侯”。今统一用“侯官”(hòu),但因民间缺乏了解,按字面读,读音正在渐渐转向(hóu)。
二、相关的地域沿革1、从冶县到侯官县前202年,闽越王无诸,闽越国,治所在东冶(今福州)。前85年,设立会稽郡东部都尉,治所在冶县(今福州),辖区大约为今福建全省。115年,东部都尉的治所迁往回浦(今台州)。但东部都尉下属的一个候,留在了原治所冶县。后来,该候的官署名“东部候官”渐渐取代了原县名“冶县”。196年,冶县终于改称候官县,大约有四府之地(福州、兴化、泉州、漳州)。260年,建安郡的候官县缩为二府之地(福州、兴化)。282年,晋安郡统县八,候官县与其他七县等量齐观,为一普通的县。623年,之前的侯官县境分为闽县、侯官县(县治在今侯官村)两县。792年,因侯官县城被洪水冲毁,县衙迁入福州城内的侯官里,后更名为官贤坊(铺),俗称“侯官县前”,地址为今澳门路省妇幼保健院一带。981年,析闽县的九个乡(包括侯官乡)置怀安县。1580年,怀安县并入侯官县。2、包含福州市的闽侯县1913年,闽县、侯官县合并为闽侯县。民谚云“闽县与侯官领(合并)好”。1944年,闽侯县改名林森县。1946年,在林森县的城区设福州市。福州市地域范围只限于城区,东至东岳庙东,西至洪山桥西,南至仓山跑马场南,北至屏山北,比现在福州城区要小,并不管辖福州十邑。
古代的“市”指商贸繁荣的集镇、城镇,行政等级低于县。民国后,在较发达的城厢单独设“市”,范围只限于城区,与县平级甚至更高。1950年,林森县复名闽侯县,隶闽侯专区(专署设在闽侯县城螺洲)。1971年,改闽侯专区为莆田专区(专署迁往莆田城厢),莆田专区辖莆田县、仙游县、闽侯县、永泰县、长乐县、福清县、闽清县、平潭县。3、属于福州市的闽侯县1973年,闽侯县从莆田地区实际划给福州。1980年,福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八十年代,实行“市带县”的体制,把八县重新纳入福州市的范围。2015年,在福州市滨海地区设立福州新区,初期规划范围包括马尾区、仓山区、长乐市、福清市的部分区域。截至2021年,福州市辖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晋安区、马尾区、长乐区6区,闽侯县、连江县、罗源县、闽清县、永泰县、平潭县6县,代管福清市1县级市。4、属于闽侯县上街镇的侯官市(侯官村)侯官村历来为福州城西部闽江西岸一大“集市”,故称“侯官市”。今其与北岸的荆溪镇隔江相望,西有福建鲤鱼洲国宾馆,东南有福建省委党校新校区,地理位置优越。623年,侯官县衙从闽都坊内(今省立医院附近)迁往侯官市(地依县名),直至792年因水患县衙迁入福州城内,前后长达近170年。
明曹学佺《游侯官市》诗:“解缆已更市,榜歌犹未残。镇村垂桔庙,拍水漂麻竿。日泻帆光淡,江澄塔影寒。驿楼经再宿,亦觉别情难。”如今,解缆、帆影的风貌虽已不再,但古迹、江风,沙滩上的露营,村道上的农家菜,仍吸引不少游人慕名而来度假、怀古。古迹例如:镇国宝塔(侯官村的地标)、螺女庙、唐(侯官县)城隍庙、汉镇闽将军庙等。1984年,曾从镇国宝塔地窖中挖出五代闽国时期的钱、铜镜等。一说镇国宝塔建于初唐置县时,以镇水患。2008年,镇国宝塔边的古渡建起侯官水闸。螺女庙,毗邻镇国宝塔。有两进,一进为主神田螺姑娘,二进为观音、齐天大圣、五帝。两壁粉墙上均有本生故事彩绘连环画,图文并茂。侯官市经济状况历来相对较好,周边的姑娘都愿意嫁到侯官。民间流传:“嫁了侯官婿,没吃睏也快” (福州话),意为嫁到侯官不必起早摸黑务农。侯官村、侯官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2020年10月,叶红(福州市委史志研究室副主任)编著的《千年侯官村(福州社科普及读本)》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综上所述,“侯官”地名的发展脉络大致为:西汉时期的官吏名“候”及其官署名“候官”,东汉时期官署名“候官”渐渐取代原县名“冶县”成为新的县名“候官县”,南齐以后出现“侯官”与“候官”并用,盛唐时期的侯官县治所曾在侯官市(今闽侯县上街镇侯官村),之后迁往福州城内,民国以后东边的闽县与西边的侯官县(两附郭县以今八一七北路为界)合并为包含福州市的“闽侯县”,八十年代以后属于福州市的“闽侯县”位于福州城区外的西边,今天的侯官也常指侯官村这一地名。
三、“侯官文化”的时空与代表八闽文化包含:闽都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红土地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等。闽都文化包含: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昙石山文化、寿山石文化、温泉文化、福文化、古厝文化、侯官文化等。侯官文化是闽都文化、八闽文化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以近现代为核心,涉及古代至新时代。地域:以古侯官县和今闽侯县为核心,涉及福州市区及周边县市。总之,“晚清侯官数风流”、“闽县晚清也风流”。代表:以林则徐、严复(大概是历史课本中最有名的两位侯官人)为核心,大致涉及以下几类人物。家国情怀(林则徐、沈葆桢、陈宝琛、林旭、林觉民等)。林则徐禁烟、开眼看世界、鞠躬尽瘁,沈葆桢创办船政、抚台,陈宝琛兴学,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林旭,辛亥广州起义烈士林觉民。走向世界(严复、林纾、陈季同等)。西学第一人、北大首任校长严复,冠名“林译小说”的古文大家、书画家林纾,在近现代均影响甚巨。陈季同以法文著作介绍中国文化,风靡欧西。其弟陈寿彭、弟媳薛绍徽也是翻译家,曾译法国凡尔纳《八十日环游记》。开基造福(王审知、张伯玉、陈靖姑等)。王审知(号白马三郎),“宁为开门节度,不作闭门天子”。北宋福州知州张伯玉,植榕验收,卓有成效。诗书传家(永泰三状元、梁章钜、陈衍、何振岱、郑振铎等)。郑振铎在文学组织、文物保护等方面,贡献巨大。才女现象(冰心、林徽因、卢隐、丁玲、秋瑾等)。丁玲,嫁给福州人胡也频。秋瑾,一说生于闽县。院士群体(侯德榜、侯虞钧、庄巧生、庄文颖等)。
附录:四大城雕:1994年,在福州东南西北四大城门建了四个雕像,分别为严复、林则徐、张伯玉、王审知。侯官论坛:2022年12月1日,首届侯官论坛(主题为“赓续侯官文脉 开拓学城新局”)在福建师范大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福师大汪征鲁教授曾提出“侯官学”概念。沈葆桢后人沈园女士谈到“侯官文化,一片三坊七巷,一批杰出人物诞生于此,引领一个时代的历史进程。”福州饮食的文化寓意:橄榄(青果、谏果、福果),光饼(征东饼),礼饼(逢年过节红喜事、赔礼道歉),拗九节拗九粥(孝敬),筷筒上的黄公度诗句(文章千古事,忠孝一生心)。福州中轴线(站在镇海楼二楼向南望):八一七路、冶山、乌塔(乌山)及白塔(于山)、吉祥山、烟台山、高盖山、五虎山、长乐董奉山、台湾玉山、太平洋。福州人的藏书楼:红雨楼(徐熥兄弟)、石仓园(曹学佺)、小草斋(谢肇淛)、小嫏嬛馆(陈寿祺)、黄楼(梁章钜)、七十二峰楼(林则徐)、沁泉山馆(郭柏苍)、赌棋山庄鳌顶书库(谢章铤)、乌石山房与大通楼(龚易图)、玉屏山庄(叶大庄)、陈氏五楼(陈宝琛)、西谛藏书室(郑振铎)等。
后记:
28日午后,艳阳高照,在侯官村,镇国宝塔旁的古榕树荫下,偶遇林山、翁文峰两位老师。三人小坐长椅,江风拂面,望北岸(荆溪镇)山腰上隐现驶过的绿皮火车。此时潮水也大致为最高(初十的14点),一条小货船正缓缓向西驶往闽江上游。So we beat on, boats the , borne back into the past.——F. Scott 《The Great 》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