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和霾傻傻分不清?古代有霾吗?气象专家这样说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陈婷
12月27日的那场大雾,在四川网友中闹āng了~
讨论的焦点之一:空气中飘散的、遮挡人眼睛的,到底是雾还是霾?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气象专家讲讲雾和霾的区别与关系。
什么是雾和霾
雾和霾是自然界能使能见度降低的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雾滴的尺度在3~100微米之间,肉眼可见,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
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颗粒物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形成霾的微小颗粒物的尺度大多小于1微米,肉眼不可见,这些颗粒物主要来自人类活动直接排放(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建筑扬尘等)、气态污染物二次转化形成的二次气溶胶(如PM2.5)以及自然界排放(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
产生雾和霾的气象条件是什么?
雾一定是在大气中水汽含量达到饱和时发生的,并且一定有足够的凝结核存在。
霾的形成,大量污染物的排放是主因,而逆温层造成的大气层结稳定,风力小,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导致污染物不断累积是霾形成的外部条件。水汽含量高和紫外线强烈也是触发由二次气溶胶组成的霾生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什么是逆温层?发生逆温的大气层就叫“逆温层”,厚度可从几十米到几百米。逆温是指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现象。
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导致近地层大气稳定,不容易上下翻滚而形成对流,这样就会使低层特别是近地面层空气中的污染物在低层堆积,增加大气低层和近地面层污染程度。
如何区别雾和霾
雾和霾的区别,用一张表可以说明:
雾和霾既有区别,也有密切的联系。
大气中形成霾的微小颗粒物可以是形成雾的凝结核。霾在大气相对湿度从低向饱和变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就变成了雾滴,污染物溶在雾滴里面了。
当大气相对湿度从饱和向不饱和变化的过程中,雾滴蒸发,形成霾的微小颗粒物就再悬浮在大气中了。
因此,雾和霾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我国古代有霾吗?
霾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天气现象。
古籍古书中多有“风霾”“终风且霾”“风而雨土为霾”等描述。但古代所说的霾多指沙尘现象,在华北地区大约每年出现不到10次,这与现代霾的定义有区别。古代的刀耕火种也会产生烟尘,一次集中焚烧加上有利天气条件配合就会造成能见度降低,但规模有限,不足以形成区域性空气混浊的天气出现。
在人类进入化石燃料时代后,霾天气才真正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大中城市每年出现霾天气的日数仅仅是目前的几十分之一。
国外的霾发生情况怎样?
在西方发达国家,霾在工业化时期也曾频繁出现。
英国伦敦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霾问题的城市之一。1952年12月4日至9日,大范围高浓度的霾笼罩伦敦,4天时间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陆续丧生。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
美国也曾因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造成严重的霾污染天气。20世纪中期,洛杉矶一带大气臭氧浓度很高,光化学烟雾带来的霾问题突出,在1952年和1955年两次酿成短短数日内几百位老人死亡。
人工消除雾和霾可行吗?
历史数据表明,近50年来,中国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除人类活动外,气候变化导致的有利于霾发生的气象条件频繁出现,也是造成霾天气增多的原因。
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只针对雾和霾天气过程开展的人工影响天气活动,仅有通过人工消雾作业来设法达到消除和减轻雾害的技术尝试。已开展的人工消雾试验往往也是在有限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开展的,其影响的时空范围是有限的。
(图表来源: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