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台湾老兵回大陆,孙子叫他爷爷,老兵落泪:我不配当你爷爷
闫锡平,山东青岛人。31岁前往台湾时,留下3个儿子1个女儿。闫锡平69岁时第一次回内地探亲,得知2个儿子夭折1个女儿被送人。第二次回来时,老伴得了老年痴呆症。第三次回来时,儿子得了癌症。每次回来,孙子总会跟在屁股后面喊爷爷。闫锡平听一次难受一次,心里面总是想:我不配当你爷爷!
图:崂山游击队
闫锡平是一位抗战老兵,20岁时,他在青岛保安警备旅当兵,这支队伍剿灭过不少日军,在鬼子当中的名声很响。闫锡平读过书,打仗的时候又非常拼命,在跟随国民党部队撤退台湾时,已经升任为连长。
1949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闫锡平突然接到上级命令:“撤退,去台湾,不准跟家里人说”!闫锡平当时就感觉不对劲,上级解释说,“正常调动,半年就回来了!”闫锡平走的时候已经31岁了,3个儿子1个女儿,父母双亲都还健在。
闫锡平从青岛港出发,坐了三天三夜的船来到台湾基隆港。还没来得及修整,又被船运到了海南岛。到海南岛的时候,闫锡平就意识到了不对劲——可能再也回不去了!同年11月,闫锡平又回到了台湾,从此回家成了一种奢望。
1959年,41岁的闫锡平从部队退役。细数起来,闫锡平在台湾的部队里面待了10年。如果算上在大陆当兵的时间,闫锡平已经当了21年的兵。当时,对于从部队当中退伍的台湾老兵来说,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进荣民医院“养老”,要么到社会上谋求出路。
尽管闫锡平才41岁,可他的年龄非常尴尬。说年轻已经不再年轻,不像年纪小的兵可以从头学,从头干。说年老也不老,却是要文化没文化,要力气没力气。
图:五六十年代的台湾士兵
后来,闫锡平和同批退伍的朋友合伙做生意。可他们都是行伍出身,不仅把退伍补贴金搭了进去,连朋友也做不成了。为了活下去,闫锡平只好靠给别人打工维持生活。当时,台北人口多,工作难找,房租又贵。1961年,闫锡平把家搬到了高雄。
那段时间,闫锡平每天就是在混日子。他从来不敢去想父母双亲和老婆孩子,只要开个头就停不住。回大陆?更是连想都没想过。所以,闫锡平也从来没存过钱。有钱就去打牌、喝酒,找一些老兵聊聊家常。
70年代后,闫锡平从朋友处得知,有人偷偷从国外给大陆写信。闫锡平也想给家里人写信,但是在国外没有朋友。再加上两岸关系紧张,除非关系特别好的人才会帮忙带一封信,否则都不敢说这事。
1986年,两岸关系缓和后,闫锡平结识了一位外轮上的船员,经常跑广州——香港——台湾这条线。接触下来后,闫锡平发现这位船员为人可靠。于是,他求船员帮忙捎一封信。船员胆子小,一开始并不愿意。在闫锡平的再三恳求之下,才答应了下来。
信寄出去后,闫锡平整天把心提到嗓子眼,像没了魂一样。当时,他在饭店给别人端盘子。由于心事重重,闫锡平不是记错菜单,就是上错菜。一周后,老板找到他说,“这是你的工钱,明天不用来了!”时年68岁的闫锡平又被开除了。
图:青岛老照片
三个月后,船员回到台湾,带来了老家的消息。闫锡平从信中得知:
他走了以后,父母双亲没多久就去世了。4个孩子夭折了1个,老伴独自将一儿一女拉扯长大。后来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就将女儿送给了别人。改革开放后,家里的日子才好过了一点。现如今,儿子成家立业,也有了自己的儿子。信的结尾,家人还告诉闫锡平说,“早点回来,家里人都在等你!”
看到这里,闫锡平恨不得立刻踏上回大陆的飞机,转念一想又不行。一来,当时的政策不允许。二来,闫锡平身无分文。就算有钱买回去的机票,可他又有什么脸面去见妻儿呢?将近40年未见,总不能不带一分钱回去!
想通这些以后,闫锡平一改以前浑浑噩噩的样子。刮了胡子,染了头发,挺起了佝偻的胸膛。不熟悉的人,还以为闫锡平才50多岁出头。就这样,闫锡平又找到了一份工作,给一家饭店当跑腿工。
1987年,台湾突然开放民众探亲。闫锡平是从饭店从广播当中,得到这个消息的,当时就愣住了。直到老板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闫伯,别干了,可以回家了。”饭店老板心肠好,不仅收留了闫锡平,还经常和他聊天,知道闫锡平的身世。
当时是上班时间,闫锡平谢过老板的好意后说,“老板,我还是趁休息的时候再去吧”!旁边的老板娘已经感动得快要哭了,她连忙催促道,“快点,闫伯,现在政策刚开放,登记的人肯定特别多。你再不去,怕是赶不上第一趟车了!”
图:想家的老兵 非事件主人公
一语惊醒梦中人,闫锡平立刻跑到登记处。紧赶慢赶,前面已经开始大排长龙。人群当中,有的老兵被家人搀扶着,有的老兵独自拄着拐棍。闫锡平低头一看,发现出门时太着急,连饭店的衣服都忘记换了。
1987年11月,闫锡平作为第1批回大陆探亲的老兵,回到了阔别38年的内地。他离开时才31岁,再回来时已经69岁了。回到家后,68岁的老伴早就做好饭等着,孙子也高兴地满院跑。看着儿子和老伴,闫锡平有太多话想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憋半天才说了一句:“我终于回家了”!
进屋后,闫锡平的儿子拉着自己的儿子,扑通一声跪在闫锡平面前,儿子说,“爹,儿子给您磕个头,您在台湾受苦了!”旁边的小孙子也跟着喊爷爷。看着面前二人,闫锡平一把拉过小孙子,心疼地说,“我的好孙子,我不配当你爷爷!”
旁边的老伴一直无法平复情绪,眼泪就没停过,“孩子他爹,我对不起你,咱家4个孩子,我只留住了1个”。老伴的话让闫锡平无地自容,他对老伴说,“我才是有罪之人,是我把你们娘几个扔下不管!孙子喊我爷爷,我都觉得有愧!”
刚回家时,闫锡平总感觉是在做梦。闫锡平半夜起床在院子里面东看看西瞅瞅。老伴问他,“孩子他爹,你在找什么东西?”闫锡平说,“我在找门,我想看看我是不是从门里进来的,我是不是真的回家了?总感觉像是在做梦一样!”
图:青岛老照片
青岛的初冬很冷,老伴拉着闫锡平的手说,“你不是在做梦,真回家了。天这么冷,快回屋。”说话间,闫锡平又开始掉眼泪了。他用手一揉眼睛,发现眼泪是热的。直到这时,闫锡平才相信自己已经回家了。原来,在台湾的时候,闫锡平就经常做回家的梦。可每次在梦里面揉眼泪,总感觉梦里的眼泪是冷的。这次不一样,他摸到了热泪。
在家待了一个月,闫锡平说想要回台湾。儿子劝他说,“爹,您就别回去了,您年龄这么大了,我们不放心!”闫锡平也不想走,可他又想弥补儿子,给家里的房子翻翻新。然而,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多年来,闫锡平没有存款。他想再回台湾打工赚钱,改善家里的条件。
临走前的晚上,闫锡平和老伴说了一夜的话,仿佛要把40多年没说的话都说完。期间,儿子和儿媳一直守在旁边,对闫锡平千叮咛,万嘱托,让他在台湾注意身体。
1989年,闫锡平再次回家探亲,到家后得知老伴得了老年痴呆。不仅什么人都不认识了,吃喝拉撒也都在床上。闫锡平拉着老伴的手说,“老伴,我是锡平,我回来了,认不出我来了吗?”由于患病,老伴的眼睛直勾勾的,脸上也没有任何表情。
两年前,闫锡平第一次回来的时候,老伴忙里忙外,忙前忙后。青岛的冬天冷,老伴赶了三个通宵给闫锡平做了一件棉袄。两人寸步不离,闫锡平去哪,老伴就跟着去哪。即使是去厕所,两人都会互相搀扶着去。
图:回乡祭祖的老兵,非事件主人公
为了给老伴治病,闫锡平四处求医问药。医生却说,“你老伴的大脑已经高度萎缩,现在只能勉强维持生命。”听了医生的话,闫锡平后悔的哭了,“钱啊,钱啊,都是钱闹的!”闫锡平心想,如果当初不走,陪伴老伴的时间是不是能再多上一两年?
眨眼间,一个月过去了。由于闫锡平只申请了一个月的探亲假,必须要赶回去了,否则他在台湾的东西都可能会被没收。临走前,他把在台湾打工两年攒下的钱交给了儿子,还叮嘱儿子说,“孩子,爹对不住你。这些钱留给你,把家里的房子翻新一下。无论如何,在你娘走之前,一定要让她住上新房子!”
起初,儿子根本不愿意接下闫锡平手里面的钱,他跪在父亲面前哭着说,“爹,你都70多岁了,还拼着老命打工赚钱,你儿子会被人戳着脊梁骨骂的,下次回来就别走了!”
为了赚钱,闫锡平还是回到了台湾。4个多月后,闫锡平的老伴就去世了。由于没请到探亲假,机票又非常贵,闫锡平也没能送老伴最后一场。满打满算,过去40多年,闫锡平和老伴相聚的时间才两个多月。闫锡平特别难受,却又无能为力。
1991年,闫锡平又回来了。他放下行李,就立刻就跑去老伴的坟前。这时,老伴的坟头上已经长了一扎长的青草。屋漏偏逢连夜雨,闫锡平儿子又患上了晚期胃癌。双重打击,一度让闫锡平觉得活着对他来说是一种折磨,眼睁睁的看着亲人一个个远去,却又无法挽留。
图:八九十年代的台湾
这次回来,闫锡平本来做好了定居的打算。但是儿子生病急需用钱,说句不好听的,如果儿子走了,家中只剩下儿媳和两个孙子,靠谁来养活这一大家子? 靠73岁的闫锡平在农村种地吗?显然靠不住。
没多久,闫锡平又回台湾打工去了。刚回台湾半年,儿子就去世了。消息传到台湾的那天,闫锡平请了两天假,一个人在家喝了一天一夜的酒。
老伴和儿子相继去世后,闫锡平回家的想法越来越淡。回台湾的头几年,闫锡平还能找一些老兵聚一聚。后来,同批老兵死得死,走的走,想找个聊天的人都很难。这个时候,闫锡平又想回家了。
1995年,闫锡平回到了大陆,见到了儿子盖的新房,里里外外都粉刷的非常干净。儿媳妇说,这是丈夫临死前刷好的。当时,儿子还说,“我爹这个人,最喜欢干净整洁,我一定要把家好好收拾收拾,等他回来时能住得安心。”
看着儿子盖好的新房,又听了儿子留下的遗言,闫锡平早已老泪纵横。这时,儿媳妇上前劝道,“ 爹,您年龄这么大了,还跑来跑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孙子都大了,您就回来吧,由我来照顾您”!儿媳妇的话,终于打动了闫锡平。
图:期盼回家的老兵
1998年,80岁的闫锡平正式回到内地定居。31岁离家,到80岁才回来,闫锡平一个人在外面飘荡了49年。半个世纪过去了,等闫锡平回头看时发现:这一辈子就像是一场噩梦,醒来后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