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大地之子,上古瑞兽,被人吃到"濒危"
当专家们公布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很可能是蝙蝠、穿山甲、蛇类、果子狸等野生动物之时,我们愤怒、无奈,唯独没有惊讶。因为早在十几年前,SARS的到来已经提醒了我们,在我们肆意践踏野生动物的生命之时,也在反噬着我们自己。可悲的是,木木前两天还在网上有人为捕杀和食用野生动物"平反",他们认为我们的老祖宗千年前就已经吃这些野生动物,证明它们确实是可以食用的,是有疗效的。这种自欺欺人的说法,竟然得到了很多的支持。那么今天木木就来说说,穿山甲"药食同源"的历史。
穿山甲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生物,早在3500万到5500万年前,它可能就已经出现在了地球之上。我国古人对于穿山甲刚开始是极为崇拜的,当我们的祖先们因为自然灾害忍受着饥饿寒冷,当他们面对着凶猛的食肉动物东躲西藏之时,看起来行动迟钝的穿山甲却因为一身坚硬的鳞片生存下来,被人类视为长寿的象征。
于是在《山海经》之中出现了这样一种神兽。《南山经》之中有一种叫做"鯥"的鱼——"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肋)下,其音如留牛"。很多学者认为,鯥其实就是穿山甲。穿山甲虽然生活在山上,但它周身布满鳞片,古人看来的确很像鱼。而有的穿山甲两肋下面会长着一些绒毛,所以看起来就像翅膀一样。因为穿山甲有冬眠的习惯,古人认为它"冬死夏生",是一种长生不死的神兽。
因为穿山甲的这种生活特性,人们还将它专门用来镇守陵墓。在孙吴和西晋时期,长江中游大墓的角落之中多会埋一些陶制或者瓷质的穿山甲,考古学家们认为,因为穿山甲喜欢吃蚂蚁,墓主人希望穿山甲可以驱赶墓中的虫蚁,也希望它能引领墓主人走向永生。而穿山甲作为神兽的历史并不久,在东晋之后的墓穴之中就极少能看到穿山甲的身影了。
穿山甲成为药材的历史还要从医药家陶弘景说起,陶弘景对穿山甲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发现穿山甲能吃蚂蚁,它在蚁巢上张开鳞甲,当蚂蚁钻进鳞甲之后,它收起鳞甲,再到水中将鳞甲打开,吃掉水中的蚂蚁。陶弘景认为穿山甲是蚂蚁的克星,所以认为吃穿山甲可以治疗"蚁瘘",所谓蚁瘘,就是脚底生疮,古人认为这种病是蚂蚁啮咬形成的。于是穿山甲就成了一味药材,不过陶大师提出穿山甲治疗蚁瘘之时,也说过穿山甲是不能多吃的,在《名医别录·下品》之中,陶弘景总结穿山甲——"下品,微寒"。
到了唐朝,医学有了长足发展,从《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记载的药方来看,当时穿山甲被用来治疗山瘴疟,蚂蚁入耳,乳房肿胀等等疾病。到了明清时期,穿山甲的配药方除了可以治疗疟之外,还增加了很多用途,包含内科、外科、妇科、骨伤、五官等多个医学领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之中记下这一句:"此物能窜经络达于病所故也。"他认为穿山甲作为药材可以帮助通经活络,直达病灶。穿山甲之所以被冠上这种奇特的疗效,主要还是因为它打洞的本领很强,医者理所当然认为它能治疗任何"不通"的疾病。现在很多人吃穿山甲,无非是因为这些名医们将它视为通经活络的中药材,但李时珍也认为穿山甲的肉没病不要吃,他认为穿山甲肉食有毒的,特别是有风疾的人只要吃一块,四肢就这么报废了。
无论是陶弘景还是李时珍,都认为穿山甲的肉是有毒的,有病没病别瞎吃。可到了近现代,穿山甲竟然变成了一种滋补品。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在童年时,因为《葫芦娃》之中穿山甲的自我牺牲而感动,曾经坚信穿山甲是人类的好朋友,但是我们之中的某一些人,在成人之后还是将筷子伸向了它。
穿山甲在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广泛分布,但最近二三十年以来,我们几乎已经很难找到野生的穿山甲。它们是极其胆小的动物,千万年来,它们遇到危险的时候都将自己蜷缩成一个小球,以鳞片保护自己。只是卷成球形的它却更容易被人捕捉,它保护自己的策略成了它濒临灭绝的重要原因。曾经被我们先祖视为瑞兽的中华穿山甲,已经被 IUCN 红色名录中列为"极危",可能十年之后就会灭绝。
《纽约时报》曾经报道过一篇文章:"穿山甲的交易有着悠久的历史,1820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收到了一件礼物,就是用穿山甲鳞片制作的盔甲。"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市场每年需要十万只穿山甲,国内野生穿山甲已经被捕绝,于是这些奸商们开始从国外走私进口穿山甲。这些穿山甲在中越边境交易的价格可能只有几百块钱一只,耳上了餐桌的穿山甲肉高达几千元一公斤。
穿山甲温顺,没有攻击力,捕捉容易,利润极高……这让一波又一波的人投入了猎杀穿山甲的队伍之中。而这么多年人们当灵药服用的穿山甲鳞片,其主要成分和我们的指甲差不多。有人会想,为什么不能设立穿山甲养殖基地进行人工繁殖呢?全世界只有零星几个个动物园有穿山甲,它极其难养,一胎只能生一个宝宝。
很少有人知道,每年2月的第2个星期六是"世界穿山甲日",2020年2月8日,2月第2个星期六,这个特殊的元宵节,因为"野味",很多家庭不能像往年一样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得吃元宵看元宵晚会。
穿山甲,是地球上现存的唯一的鳞甲类哺乳动物。中国人,不应该是导致穿山甲的罪魁祸首。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