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国力如何?
伊朗综合国力在中东应该稍逊于土耳其,处于和埃及相当的水平,而高于其他国家。
来自世行数据,截止2017年伊朗人口8116万,GDP4540亿美元,预期寿命75.9岁。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地处中亚、西亚、南亚的交汇处,陆上邻国有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库曼、土耳其、伊拉克、巴基斯坦、阿富汗,濒里海与俄罗斯和哈萨克隔水相望,南滨波斯湾、阿曼湾、阿拉伯海,与海合会6个阿拉伯国家隔海相望。国土面积164.5万平方公里,边界线总长8731公里,其中30%为海岸线。
伊朗约2/3的土地是荒漠,这与高低不平的地形、浅薄的土壤表面、不完善的水利系统等有关,最严重的问题是缺水,该国半数地区年降水量少于100毫米,只有1/3地区超过200毫米,而且多集中在冬季降雪。
矿产中蕴藏量较大的有铁矿、铜矿、铅锌、铬等,更有丰厚的油气资源,石油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0%,天然气占15%以上,日产原油能力350万桶,天然气5亿立方米/日,产量和出口在石油输出国组织中名列前茅。
伊斯兰教为国教,99%的居民是穆斯林,其中什叶派占91%,逊尼派8%。官方语言为波斯语,再有突厥语系的阿塞拜疆语和阿拉伯语。除了主体民族波斯人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俾路支人、土库曼人等,他们与邻国居民在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伊朗人口快速增长的动力来自伊斯兰革命,1981—1991年间,该国出生率高达3.5—4%,育龄妇女平均生6个孩子,人口激增1800万,从1976年的3300万人到世纪末增至6000多万。1993—2013年,出生率一路走低至1.3%(妇女生两个孩子),政府已采取措施鼓励生育。如今,全国半数人口年龄在20岁以内,人口对土地和环境的压力增大。
人口压力丝毫没有动摇伊朗教育普及政策,作为伊斯兰革命的重要成果,它向中下阶层全面开放,特别是高等教育基本免费,使得大批寒门子弟获得上升机会,而且对妇女一视同仁,由此大学里女生占到6成。教育普及大幅提升了伊朗人力资源质量,也使它成为该地区教育水平和文盲率仅次于以色列的最成功国家。
1925年,巴列维王朝建立,波斯开启现代化改革。1935年,波斯正式更名伊朗,继续实施西化(世俗化)改革。70年代,伊朗成功举办亚运会,GDP达到与西班牙相仿水平。1979年2月,霍梅尼与巴列维地位互换,世俗伊朗一朝而成宗教国家。
伊斯兰革命的历史性成果,就是写入宪法第一条的“人民主权”,它要求必须以选举赢得政权的合法性,它成为霍梅尼之后宗教领袖无法摆脱的“政治枷锁”,另一方面,选举制度使得伊朗体制具有相当的“包容性”,内外政策受到民意驱使和制约,这也成为观测该国外交政策的一个切入点。
“不要西方,不要东方,只要伊斯兰”的伊朗具有独特的权力结构:宗教领袖—总统—革命卫队和巴斯基民兵,伊斯兰化深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百姓日常生活,反美、反犹太复国主义与争取核权利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伊朗和西方关系走不出的怪圈。当下伊朗问题包括内外两层,国内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宗教信仰、毛拉专政和社会现代化之间关系,对外需要大国乃至国际社会在尊重伊朗文化和民族尊严的基础上对其平等相待。
伊朗保有一支强大军事力量,正规军与革命卫队数量相当,各有30万人,装备齐整,据称各种中短程导弹数量达1万枚......
伊朗的优势还有很多,地处波斯湾—里海两大能源中心、高加索—中亚—南亚与中东的交汇之地,“一带一路”海陆必经地,拥有丰富的油气储备,人口年轻化程度高,国民聪明且受过良好教育,有从事工艺制作和对外贸易的传统……
它的国家形象一如既往:一个古老的、充满异域风情,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曾经涌现出传奇般的统治者,盛产奢华的地毯、可口的鱼子酱,有富丽的花园、甜美迷人的诗歌。
伊朗人对自己国家感情至深,它表现在对这块土地的真切依恋中,反映在古代宗教文献和史诗传说的溢美文字中,反映在赞美其自然风光的优美诗歌中,反映在“伊斯法罕半天下”的谚语中……
不独浪漫,更有血性。1980年,在伊斯兰革命摧毁国王军队中坚的背景下,伊拉克萨达姆将伊朗带入血腥的战争,8年时间,伊朗人用60万人伤亡、损失数千亿美元的代价维护了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还有足球场上,伊朗人永远是意志坚定、不输精神的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