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三国时期,司马懿子孙皆为人中翘楚,为何诸葛亮子孙都是庸才?你怎么看?
很多地方都挂着“宁静致远”的书法作品,其实它的原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人们常说“虎父无犬子”,可是被诸葛亮悉心培养的儿子在蜀汉后期却好像没有什么作为,甚至有人说,诸葛亮的儿子是庸才,事实真是这样吗?
诸葛亮有两个儿子,长子诸葛乔和次子诸葛瞻。其中,诸葛乔并不是诸葛亮的亲生儿子,他其实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的次子,诸葛亮因为没有子嗣,就向兄长诸葛瑾请求,把孩子过继给自己。诸葛乔成为诸葛亮的义子后不久,诸葛亮就有了亲生骨肉,也就是诸葛瞻。
诸葛乔虽然只是义子,但还是得到了诸葛亮的认真栽培。诸葛亮让他当了驸马都尉,并带他到汉中,让他“督五六百兵,与诸子弟传於谷中。”除此之外,还经常给他的生父诸葛瑾写信汇报他的近况。遗憾的是,建兴元年(223),诸葛乔不幸病笃,他的孩子诸葛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不过诸葛瑾的孩子诸葛恪死后,诸葛瑾这一脉没了后代,于是诸葛攀又变回了诸葛瑾的孙子,不过他也英年早逝。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亲生儿子,诸葛亮曾在给诸葛瑾的书信里说他:“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他从小就才智过人,不过诸葛亮认为他难成大器。蜀地的人们都爱戴诸葛亮,于是爱屋及乌,每当朝廷有明智的政策,百姓们就口口相传:“葛侯之所为也。”把功劳都加到诸葛瞻的身上。所以陈寿评价诸葛瞻为“美声溢誉,有过其实。”
到了邓艾偷渡阴平道,拿下江油,向成都进发时,诸葛瞻正镇守涪城。他接到传令报告后,立刻整顿兵马,在绵竹列阵等待邓艾。大战前夕,邓艾派来使者,许诺诸葛瞻如果投降,就能被封为琅琊王。面对王位的诱惑,诸葛瞻不为所动,而是怒斩来使,誓要与蜀汉共存亡。
交战刚开始,诸葛瞻成功阻挡了邓艾军的几次进攻。不过,当邓艾大骂将领,并以死命令要挟后,邓艾大军一鼓作气,将诸葛瞻带领的守军击溃,诸葛瞻也死在沙场。诸葛瞻的长子诸葛尚眼见败局已定,悲痛地说:“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以致倾败,用生何为!”说完,便冲进敌阵,慷慨赴死,何其壮烈。他的小儿子诸葛京则随着刘禅去了洛阳不提。
后人干宝评论诸葛瞻说:“瞻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他虽然没有父亲那样殊绝于人的才智,没有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但他没有背叛国家,没有辜负君王,贯彻了父亲的志向,尽忠尽孝,已经十分难能可贵了。
有人说诸葛瞻是庸才,他确实没有超凡的才能,但他仍然是位重臣良将。诸葛亮并没有教给儿子太多韬略,但告诉了他该怎么做人,而诸葛瞻虽然稍显平庸,但品行高洁,值得称颂。而诸葛亮之孙诸葛尚也深受爷爷、父亲的影响,忠君爱国并壮烈捐躯,可以说,诸葛亮这一脉祖孙三人,都足以让后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