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节度使到底有多大的权力?
节度使一职,发源于魏晋,始立于唐初。景云二年(公元711年),节度使成为正式的官职!
唐朝立国后,对外战事频繁。为了更高效率的调动军队作战,唐政府在一些军事重镇留兵屯守,并于每镇设节度使一名。到了唐玄宗时期,全国一共形成了范阳、平卢、河东、河西、拢右、朔方、安西、北庭、岭南和剑南共十个节度使区,具体管辖范围、职责和兵力分布如下:
一、范阳:治幽州,主要监视控制契丹、奚族部落,统领军队九万一千四百人;
二、平卢:治营州,主要负责管理室韦、靺鞨两部族,统领军队三万七千五百人;
三、河东:治太原,负责抵御突厥入侵要务,统领军队五万五千人;
四、河西:治凉州,将突厥和吐蕃势力分割,统领军队兵马七万三千人;
五、拢右:治鄯州,负责吐蕃防务,统领军队七万五千人;
六、朔方:治灵州,职责为抵御突厥,统领军队六万四千七百人;
七、安西:治龟兹,安抚西域诸国,统领两万四千人;
八、北庭:治庭州,制约西突厥、坚昆二部,统领军队两万人;
九、岭南:治广州,抚慰“百越”,统领军队一万五千四百人。
十、剑南:治益州,肩扛抵御吐蕃和南方蛮族要务,统领军队三万零九百人。
各镇节度使起先由唐王朝的肱骨大臣担任,掌管辖区内的军政、民政和财政,与裂土分疆无异。后权力几经辗转,各节度使品性鱼龙混杂,与唐中央政府不断产生矛盾,有的节度使开始拥兵自重。
唐天宝年间(公元755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携心腹史思明起兵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后叛乱虽被剿灭,但唐王朝自此由盛转衰。唐王朝后期各路军阀的割据,便是由此开始的!
宋太祖赵匡胤建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收回了节度使手中的实权,节度使一职成为虚衔。
元朝建立后,节度使制度被彻底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