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神秘“戎族”:他们为何来中原,后来又去哪儿了?

文化网编2023-03-03 16:572210

先秦时期的神秘“戎族”:他们为何来中原,后来又去哪儿了?

#行业人士招募计划#

先秦时期的“戎族”,其实并不神秘。

王国维先生写过一篇著名的《鬼方昆夷玁狁考》,深得学界认同。此文开头一段话,对本题目的问题,已经说了七七八八。

其云——

“我国古时有一强梁之外族,其族西自汧、陇,环中国而北,东及太行、常山间,中间或分或合,时入侵暴中国,其俗尚武力,而文化之度不及诸夏远甚,又本无文字,或虽有而不与中国同。是以中国之称之也,随世异名,因地殊号。至于后世,或且以丑名加之。其见于商、周间者,曰鬼方,曰混夷,曰獯鬻。其在宗周之季,则曰玁狁。入春秋后,则始谓之戎,继号曰狄。战国以降,又称之曰胡,曰匈奴。综上诸称观之,则曰戎、曰狄者;皆中国人所加之名;曰鬼方、曰混夷、曰獯鬻、曰玁狁、曰胡、曰匈奴者,乃其本名。而鬼方之方、混夷之夷,亦为中国所附加。当中国呼之为戎狄之时,彼之自称决非如此,其居边裔者,尤当仍其故号。故战国时,中国戎狄既尽,强国辟土,与边裔接,乃复以其本名呼之。”

先秦时期的神秘“戎族”:他们为何来中原,后来又去哪儿了?

王静安先生说得极清楚——

第一,中国古时,太行之西北,有俗尚武力之“强梁”,文化又不及“中原诸夏之国”“远甚”,于是被看作“外族”。

第二,因 “强梁外族”,“时入侵暴中国”,“中原诸夏之国”“随世异名”称之,“或且以丑名加之”。

第三,商周的时候,对此“强梁异族”称鬼方、混夷、獯鬻。宗周之季,则称玁狁。

第四,春秋之时,则开始称戎,继之称狄。战国以后,又称胡,称匈奴。

第五,以上各种称谓,包括戎、狄,都是“中原诸夏之国”起的名字;而鬼、混、獯鬻、玁狁、胡、匈奴,是其本名。鬼方之“方”、混夷之“夷”,也是“中诸夏原之国”附加的。

第六,及至战国,没人再说“戎狄”了,因为“强国”出现了,开疆辟土,或收为“国土”或“族裔”融合,再说起也说其本名了。

先秦时期的神秘“戎族”:他们为何来中原,后来又去哪儿了?

文中接着说——

“此族春秋以降之事,载籍稍具,而远古之事,则颇茫然,学者但知其名而已。今由古器物与古文字之助,始得言其崖略,倘亦史学家之所乐闻欤?”

王国维说,“强梁外族”春秋以后的转圜变化,古籍记载比较详细;远古的情况,往往只有名字传下来。此文章拟结合古器物和古文字,探讨究竟。

他做了很多考证,不在赘述。

先秦时期的神秘“戎族”:他们为何来中原,后来又去哪儿了?

由此可知——

“戎”,是春秋时期,“中原诸夏之国”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谓。之前和之后,都不这样叫。

离开王静安先生的论述,进一步说——

上述那些称谓,包括“戎狄”,并非现代意义的“民族”概念,而一是地域概念,二是文化概念。

《礼记.王制》曰:“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

这是说“五方”所居地域不同,风俗不同。

《左传》载:“辛有适伊川,见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

这是东周大夫辛有,僖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638年,在去今河南伊川一带路上,看到有披着头发的人在田野里祭祀,感叹说,不到百年啊,这就是戎呀,他们的礼仪文化先衰亡了。

这是认为戎人文化不行。

先秦时期的神秘“戎族”:他们为何来中原,后来又去哪儿了?

“戎”,“兵也”。《尚书》曰:“诘尔戎兵”;《诗经》云:“弓矢戎兵”。小篆,从戈从甲,为兵器总称;引申为持兵器以侵掠者。

所以,春秋隐公、桓公出现的“戎”,统指西方持兵器入侵族群。

当然,当时诸夏的人们,也认为这些人“没有文化”,不懂中原礼仪。

客观地说,当时中原诸夏,是有些“地域歧视”和“文化歧视”的。

比如,“狄”为“犭”旁,《说文》云为“犬种”;还说,“蛮”、“闽”都是“它种,从虫”。

先秦时期的神秘“戎族”:他们为何来中原,后来又去哪儿了?

其实,中原诸夏,不少也来自羌夷之地。

周人祖先有姜姓,姜即为羌。华夏之族皆出于西部无疑。

周人壮大之后,又称殷商为夷人。《逸周书.明堂篇》云:“周公相武王以伐纣夷,定天下。”

《太誓篇》、《祭公篇》、《世俘篇》皆称“夷殷”或“殷夷”。

当时的殷商,其实已居于中原。

另,楚,原在中原,后南迁,于是称为“蛮”。周昭王三次南征,打击“南蛮”,致淮水流域的“东夷”亦来朝见。

后来,楚国强大,参与诸侯争霸,又成了中原诸夏之一。

先秦时期的神秘“戎族”:他们为何来中原,后来又去哪儿了?

说回到“犬戎”。

《诗》《书》及青铜等古器,皆无“犬戎”记载。“犬戎”之名,始见于《左传》《国语》《山海经》《竹书纪年》《穆天子传》,即均在春秋战国时期。

《纪年》载,周穆王西征犬戎,取其五王,迁戎于太原。

这大概是“戎族”最早进中原。

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灭亡。这大约是大规模的第二次。

然后比较著名的,就是晋秦斗法,邀陆浑戎迁居伊川,这是在僖公二十二年,即前638年。

先秦时期的神秘“戎族”:他们为何来中原,后来又去哪儿了?

《注》云:“陆浑之戎盖其本名,允姓,本居于瓜州。”

“瓜州”,为现在甘肃敦煌一带。其实并不很远。

前面说到,陆浑戎迁来之前,伊川已有“戎族”居住,或许是穆王迁来的一部。

《左传》载,襄公十四年,即前560年,晋国欲擒陆浑戎头领之子驹支,又说其是姜戎氏。就是说,陆浑戎还可能是周族的母系一支后裔。

前525年,晋国终以其曾降于楚为名而伐陆浑戎。此后,伊洛一带的戎族政权就都不复存在了。

戎族的“族众”呢,一定是融于当地了。

先秦时期的神秘“戎族”:他们为何来中原,后来又去哪儿了?

说来说去,所谓的“中国、夷、蛮、戎、狄”五方,其实是一个变动的不很清晰的概念,而不是现代意义的民族概念。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反反复复,发生过不知多少次“族群”融合。请注意,是说“族群”融合,这才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