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与我同在,我与万物共荣(一)
天地与我同在,我与万物共荣(一)
几年前搬新房,装修时最炫目而时尚的莫过于背景墙了。家人朋友无不劝我时尚一回,于是便“和谐”一下,而答应下来。当装修老板拿来一打图片,让我挑选时,我说:自己住的房子,要有些自己的东西吧!于是便摊开笔纸,根据数十年对中华哲学的领悟,也“墨宝”一番,写了不足200字的心得。无奈自己的毛笔字实在太烂,家人无不反对“背景”。于是又“和谐”一回,用我的词,从电脑调出篆体而“时尚”了。其中一句:
【于环宇之一埃,于六合之一隅,故知天地与我同在,我与万物共荣】
今天,当动笔用这句话撰文时,突然感到此题目太大,有“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易·系辞》)的容量,小文很难说清,再说也不知从何处下笔。斟酌再三,从“阴阳”开始吧。阴阳是中华民族哲学之根,《易经》是以阴阳成“象”的;《老子》是以阴阳为其“学父”,即学说理论之本的;《庄子》曾大喊以阴阳为“师”的。可以这样讲,阴阳是中华民族哲学的灵魂所在,不知阴阳,谈国学精髓,如《庄子》所喻,“蟪蛄不知春秋”那么见识短浅;以鴳雀之腹,度鲲鹏之志那么不自量力。这里摘录一下古哲是如何论阴阳的,便宜以正视听。为了显而易见,均为讲解或译文,原文请自校。
1,《易》关于“阴阳”的论述:
【此章阐述阴阳之理。正负相乘,高下相形,远近相成,虚实相倚,有合有分,有著有微,乃阴阳之妙,故曰:“一阴一阳谓之道”。“继之者善也”,是指遵从其道就有完美之结果。“成之者性也”,循其性乃成就事业。“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指人们对“阴阳”的理解与看法。“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也”,谓阴阳之道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不被人们理解。“鲜”,新鲜,稀奇。“显诸仁,藏诸用”,指阴阳之道蕴藏在各种事物中,而随时都表现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直译:激励社会万物发达,不给圣贤者增添忧患。“同”,聚集,引增添。“盛德大业至矣哉”,政通人和,民富国强。“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解释“大业”与“盛德”。“生生之谓《易》”,谓生生不息乃为阴阳显示的《易》理。“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指阴阳在卦中代表乾坤,代表男女,及男女的作用。“极数知来之谓占”,谓阴(阳)极必预知阳(阴)来。“占”,预知。“通变之谓事”,阴(阳)极必有厄事才变革矫正。“阴阳不测之谓神”,与四章“故神无方而《易》无体”,意思相近,一指《易》道,一指阴阳。】(《易·系辞》第五章)
【万物的繁荣,是天地相交,雄性与雌性的配会;物种的成长,从幼到衰,周而复始的变化,决定于春夏秋冬四时具备的条件匹配;生物生长所需温差,由白天与黑夜去调配,而显示了阴阳调解的重大意义。因此说《易》以简单的阴阳爻的匹配,比拟了事物的阴阳协调。阴阳协调,不仅生物生存环境使之完美,而且在自然、社会、人文均方面,都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易·系辞》第六章)
2,《老子》是如何论“阴阳”的:
《老子》的许多哲言,都出于阴阳之理,这里就选他专论“阴阳”的章节吧。
【所有事物的规律、法则,都产生于宇宙的根本,它原是太空中一团混沌之气,然后一分为二成为阴阳,阴阳感应而产生多种事物,这些事物又反复地进行或繁衍、或组合,于是天下就形成了数以万计的物种。因此,所有的物种,都是阴阳结合而化生的,都是背面为阴、前面为阳的阴阳体,阴阳二者平衡,这样的物体才能和谐。
大凡天下为人们所厌恶、所不容的,唯有少阴或少阳的事物了,一种事物阴少或阳少,都会不平衡,不和谐。少,就是孤,就是寡,于是王公为了表示谦虚,就以“孤家”、“寡人”而自谓。
“否极泰来,泰极必否”,事物中的阴阳也是如此变化,如此相互转换。少时,它会增加,多时,它会减少,最好的是二者平衡。这些都是古人教导传承下来的,我也拟定以此观点传给后人。关于阴阳化生之道,为真知灼见,我们必须强行推行开来,传承下去,不得丢失,我们将掌握更多这方面的知识,为阴阳学说之父。】
【本章讲的是阴阳,“负阴而抱阳”,很形象的说出了事物都是阴阳体。天如此,地如此,人也如此。中医治病原理为阴阳平衡,老子也讲“中气以为和”,其道理是一样的。“天下之所恶”,是说偏重于阳,偏重于阴的事物,都不可能正常,于自然界,会有天灾,于社会,会有动乱,于人体,会有疾病,因此“之所恶”。】(《老子》第42章)。
3,《庄子》是如何评价“阴阳”的:
关于阴阳,庄子说:【“是我的宗师啊,是我的宗师啊!它不时的煙灭万物,也不认为是暴戾;它对人类恩泽于万世,也不看作是慈爱;它盘古至今,始于远古,也不视为长寿;它辅天盖地的精雕细刻出各类物种,也不视为技巧。它这种神奇功能,可称谓使天下共荣。
古人说:‘与天下共荣的人,他活着与天地同步,死后也化解在万物之中。静止时与地阴一样厚德载物,运行时与天阳一样自强不息。’ 因此说知道天下万物共荣的人,不怨天忧人,没有人间的是是非非,不被财物所托累,不会被邪说所责难。所以说‘其动如天,其静如地,专心致志的以天下生灵为大。邪说作祟不了,观点创新不止,专心致志于各类物种的归属与利用。’ 这话是说,人在清静无杂念之下,才触及阴阳,通融万物,与万物共荣。所谓的共荣,就是以圣哲的思想,以上天好生之德,养育着所有生灵。”】(《天道》)
【人要过度的欢喜,是阳气(辅助过多)过盛的结果。过度的愤恨与伤悲,是阴气过盛的结果。阴阳并盛,就形成不了春、夏、秋、冬四季。阴阳不调,寒暑和谐不成,不仅四季失常,反会伤害了人们的自身!阴阳不调,会导致社会的失衡。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们或喜或怒,会使理性丧失,真假难辨,是非都不可定夺。由于阴阳失衡,促进人的思维摇摆不定,容易受他人左右自己的思想,会使什么事都失去章法,走不上正道。
由于阴阳不和谐,天下就开始出现乔装学问的圣贤与强悍霸道的枭雄。随后,强贼盗跖与曾参、史鰌之流而相继粉墨登场。因而,举天下之力也不足以扬善(消除影响),举天下之力也不足以惩治盗贼。何也?天下再大,也难乘载阴阳失衡。人为的清除、赏罚得了吗?自夏、商、周三代以来,每次都来势汹汹,始终以扬善惩恶为当务之急,收效甚微。他们哪里知道影响人性、社会之本,是阴阳的平衡呀!】(《在宥》)庄子这里把阴阳与自然、阴阳与社会治理联系在一起。
我们如何理解“阴阳”,并与现实生活接轨:
儿时,长者逗闷子并有意启蒙我,让我拿一角钱去买两块糖,面对单价一角钱一块的糖犯难。当知道不足可以用负数表示时,才知数字有正有负。后来引进的、现在通行的会计理论“借贷”法,是对正负数的绝妙利用。
由中医诊所看到六阴六阳的十二经略图,才理解《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的实在内涵;由磁场正负感应,才知异性吸引“是谓天地之根”;由正负电做工,会想到动物为何有雌雄,人类为何有男女,才“天物云云”;····不是吗?人类认识自我日,才是发现“阴阳”时!
当然,在几千年前,对阴阳化生的理论,我们的祖先是以“气”而立论的,《老子》是以“无”而概略的。对于物质,老子以“朴”命名其性质。不像现在有科技手段,可知其事物的“阴性、阳性”,可知“朴”充斥着正负场,由正负质子、正负粒子组成。
当你知道你的“气”得益于阴阳,你的“朴”是宇宙中的质子组成,你不感到中华哲学的神奇与伟大吗!?
(对现在学术专用名词,敬请物理学专家勘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