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工作关系国计民生,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气象部门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为广大公众、各行各业提供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多元化的服务,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近日印发的《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要求“提高气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广大气象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实干践行、用奋斗作答,同心协力为提高气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贡献力量。
端牢“中国碗” 为农服务提质增效
《纲要》明确,提升粮食生产全过程气象灾害精细化预报能力和粮食产量预报能力。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专家、中央气象台生态和农业气象室总师毛留喜对此印象深刻,他表示,将充分利用气候条件指导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做好病虫害防治和种子生产气象服务,强化智慧、特色、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
眼下,“三夏”工作正在全国逐步展开。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总工程师余卫东和同事近年来持续推进智慧农业气象服务,他表示,将对标《纲要》要求,重点开展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工作,充分发挥多源卫星作用,大力发展场景式农业气象服务,推进黄淮海农业与生态试验基地建设,进行农业气象科技成果及适用技术验证、示范推广。
素有“北国江南”之称的辽宁盘锦,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盘锦市气象服务中心副高级工程师辛明月表示,盘锦市气象局近年来持续开展水稻气候品质评价工作,完善水稻直通式智慧农业气象服务,下一步将继续依托水稻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建设,强化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服务。
不仅在粮食生产区,各地的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亦在服务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前,全国苹果产区陆续进入幼果期,也是产量初步形成关键阶段。陕西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苹果气象服务中心技术负责人李艳莉继组织开展全国“一张网”四级联动有效保障大部产区平稳度过花期后,又投入到下一生产环节的服务中。“我们继续发挥中心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强化科技支撑,提升苹果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在山东,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实现从无到有、从定性到定量、从省市到全国区域的跨越。山东省气候中心主任薛晓萍表示,将进一步推进“监测-技术-服务”全链条标准化的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科技创新,为设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蔬菜保供和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中国气象局挂职干部,突泉县委常委、副县长臧海佳正奔忙在乡村振兴一线。他表示,将强化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升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加强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生产全过程的气象服务;发挥气象帮扶优势,加快实施“气象+”赋能行动,引进转化先进科技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主动作为 谱写强国建设气象注脚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中央气象台气象导航团队核心成员张增海表示,当前国际海运通道承担了我国外贸货物运量的90%以上,是保障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中央气象台将提升远洋导航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攻关船舶失速计算、航线定制与优选、船舶风险评估等核心技术,加强远洋气象导航业务能力建设。
实施气象助力区域协调发展行动也是提高气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题中之义。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典型的气候脆弱区。广东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旭东表示,省气象局不断深化粤港澳气象业务合作与科技交流,建立常态化气象服务联合会商机制,并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和气象科技融合创新平台建设,提升气象保障大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能力。
海南省连接南海贸易通道,是中国南下的重要通道。海南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辛吉武表示,海南气象部门依托智能网格预报,服务保障领域由陆路向深海延伸,未来将继续聚焦海南自贸港“三区一中心”的功能定位,攻关南海海洋气象业务难点关键点,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建设北方海洋气象核心区,逐步实现东北亚区域近海海洋气象服务全覆盖、远海监测预警全天候。”天津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玉洁表示,将建立现代化海洋气象业务体系,推进海洋和气象资料共享共用,着力提高海上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同时不断拓展海上工程作业、海事交通管理、邮轮母港运营等领域气象服务。
濒临黄海的山东青岛深度融入海洋强国战略,青岛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顾润源表示,将持续推进“气象+”服务模式,“订单式”靶向服务海事监管、海洋货运、海产养殖等多类海洋行业,打造近海海洋气象观测、预报和服务示范先行区,提升“海湾型城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先行。安徽省池州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程东兵介绍,当前,依托省市联合研发的高速公路团雾感知预警系统,高速公路恶劣天气交通预警处置试点工作顺利完成。该系统上线以来,在团雾多发季节累计发布1400余次低能见度雾情预警,准确率达95%以上,全力保障公众出行安全。
“全力打造‘徐州样板’!”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恶劣天气交通预警处置试点工作负责人黄亮表示,自公安部与中国气象局在江苏、广东联合开展该项试点工作以来,在技术应用、联动模式等方面交出亮眼成绩单,“徐州样板”社会效益突出,未来将持续推动交通气象技术和业务迭代升级,推动试点工作成果向全国推广应用。
融合发展 “气象+”加出新效能
能源保供,是不折不扣的“国之大者”。从1991年开始,湖北省宜昌市气象局持续为三峡工程筹建、建设和运行提供专业气象保障。宜昌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余海涛表示,将更加聚焦保障三峡工程安全运行,积极将水电气象服务由蓄水发电向用电、供电和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服务拓展,为“调好每一方水”贡献气象之力。
“去年汛期,湖南出现20轮强降水过程,气象服务助力防灾减损超5亿元。”湖南省气象服务中心专业气象台负责人廖春花介绍,2021年,气象服务融入保险数字化风控工作,防灾减损金额可观、效益突出。她表示,下一步气象部门将继续深挖“气象+”价值,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扎实推进“气象+”赋能行动。
在四川省白鹤滩水电站,从最初的工程建设、防汛调度,到目前的防洪抗洪、科学补水蓄水,气象服务重点由最初关注灾害性天气转变为雷电防御。首批进驻水电站的预报员、凉山彝族自治州气象局高级工程师邹琪美表示,今后将积极建立完善结构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的水电气象服务体系,提高精细化服务产品及预报服务质量。
安吉白茶是浙江省安吉县的支柱产业,当地在全省率先开展白茶气象(低温)指数保险7年来,累计为茶农直接挽回经济损失2500万元。县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副主任许金萍表示,定期分析气候变化、不断调整保险方案对白茶产业发展作用巨大,将继续走绿色发展道路,不断拓展白茶气象服务内容和覆盖面,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白茶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
中国气象局宣科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出品
作者:刘倩 王亮(张妍、周爱春、刘欢、秦懂雷、曾彦彦、邹琪美、宋江毅对本文有贡献)
编辑:大淼 王亮
审核:段昊书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