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把军队叫做三军?

综合网编2023-03-02 07:032350

在戏文里面,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大将军在阵前喝令:“三军将士听令!”另外,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勇冠三军”、“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等语句。那么这里的“三军”指的是什么呢?“三军”有哪三军呢?

说到“三军”,我们现代人普遍的概念是指陆、海、空三军,当然古代或许有陆军和海军,但绝对不会有空军。因此,中华文明所说的“三军”有着另外的含义。“三军”是中国古代军事学说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兵制,即军队组成方式。

“三军”最早出现在春秋时代,当时各大诸侯国都将军队设为“三军”,但具体分法各有不同。如晋国将军队分为中军、上军、下军;楚国将军队分为中军、左军、右军;齐国、鲁国、吴国将军队分为上军、中军、下军。“三军”都设有将、佐等军官,一般以“中军”的将领作为“三军”的统帅,或是大将军。

随着时代的演进,上、下、中军逐渐被前、中、后军所代替,唐宋时代成为了军队的固定编制。前军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先锋营,负责前出侦察,应付小规模的战斗。中军是统帅所率领的主力兵团,大部分作战的骑兵、步兵、弓箭兵等都集中在中军。而后军主要是全军的后勤保障部门,集中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工匠和负责杂役的民工。如果军队撤退,后军变前军,前军变后军,这时候由前军转变的后军就要承担掩护和后方警戒任务。

“三军”除了是对兵制的称呼外,古代也用“三军”来指兵种。古书《六韬·战车》中这样写道:“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这里的“三军”指的是步兵、车兵和骑兵三大兵种。商周时代,主力兵种是步兵,而高端武力则是车兵,那个年代“马驾车,不乘骑”,马拉战车是当时很重要的兵种。到了春秋后期,车兵渐渐被骑兵所代替,并出现了三大兵种同时存在的时段,因此那时的“三军”也指这三大兵种。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