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的古诗句(与知耻而后勇有关的诗句有哪些)(知耻而后勇的古诗词)
知荣明耻、垂范文明,明是非、辨善恶、分美丑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
评论者: zheng386 - 魔法学徒 一级
知荣明耻、垂范文明,明是非、辨善恶、分美丑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
评论者: zheng386 - 魔法学徒 一级
其他回答共 2 条
知荣而行知耻而止
知荣明耻立身之本
明史知耻,明史知理,明史知责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
道之以致,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 德谟克利特
耻近乎勇。 ——孔丘
回答者:玫瑰·红颜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3-25 19:05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3.孔子"知耻而后勇"的整首古诗词
《礼记·中庸》:
【译文】
好学的人,离智者也就不远了;无论何事都竭尽所能去做的人,离仁者也就不远了;时时刻刻把“荣辱”二字记在心上的人,离勇者也就不远了。知此三件事的人,便可以了解为何人人都需要修身的目的了。
【原文】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礼记·中庸》)
【译文】
孔子说:“爱好学习就接近‘智’,努力实行就接近‘仁’,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明白了这三个方面,就知道修身的方法;知道修身的方法,也就知道了治人的方法;知道了治人的方法,也就知道了治理天下国家的方法了。”
【解说】
此文记叙了孔子论述修身的方法,指出了人生修养的方法和途径。首先从好学、力行、知耻这些浅近的事情入手,第二再进入智、仁、勇这一社会共同的道德境界,第三论述了修身,第四由“修身”扩展到“治人”,直至“治理天下国家”。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伟大教育家,其教育目的是为统治者培养人才,教育的中心为“修身”,也就是品德修养,主张一个人提高了品德修养,就能成为有用之才。
孔子提出的“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的修身方法和途径,对于当代人来说,仍然值得借鉴。
一个人只有坚持不断地学习,才能具备智慧、知识和才能;只有踊跃地投身到社会实践当中去,接触生活,了解民众,才能懂得人与人应该互相关爱;只有明辨荣辱、是非、善恶、美丑,才能坚持正义,勇于向邪恶斗争。具备了丰富的智慧、渊博的知识和优秀的才能,懂得了确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明确了坚持正义,反对邪恶,就会成为社会和国家的有用之才。
4.孔子"知耻而后勇"的整首古诗词
《礼记·中庸》:【译文】好学的人,离智者也就不远了;无论何事都竭尽所能去做的人,离仁者也就不远了;时时刻刻把“荣辱”二字记在心上的人,离勇者也就不远了。
知此三件事的人,便可以了解为何人人都需要修身的目的了。【原文】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礼记·中庸》)【译文】孔子说:“爱好学习就接近‘智’,努力实行就接近‘仁’,知道羞耻就接近‘勇’。
明白了这三个方面,就知道修身的方法;知道修身的方法,也就知道了治人的方法;知道了治人的方法,也就知道了治理天下国家的方法了。”【解说】此文记叙了孔子论述修身的方法,指出了人生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从好学、力行、知耻这些浅近的事情入手,第二再进入智、仁、勇这一社会共同的道德境界,第三论述了修身,第四由“修身”扩展到“治人”,直至“治理天下国家”。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伟大教育家,其教育目的是为统治者培养人才,教育的中心为“修身”,也就是品德修养,主张一个人提高了品德修养,就能成为有用之才。
孔子提出的“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的修身方法和途径,对于当代人来说,仍然值得借鉴。一个人只有坚持不断地学习,才能具备智慧、知识和才能;只有踊跃地投身到社会实践当中去力行近乎仁,接触生活,了解民众,才能懂得人与人应该互相关爱;只有明辨荣辱、是非、善恶、美丑,才能坚持正义,勇于向邪恶斗争。
具备了丰富的智慧、渊博的知识和优秀的才能,懂得了确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明确了坚持正义,反对邪恶,就会成为社会和国家的有用之才。
5.知耻的名言警句
1.记己有耻。
——《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2.无羞恶之心力行近乎仁,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3.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4.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5.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6.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7.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8.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9.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龚自珍《明良论二》1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11.德(品德修养)比于上,欲(享受)比于下。
德比于上则知耻,欲比于下则知足。——傅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