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锡忠:印度的单边主义动作严重破坏地区秩序和南亚和平稳定(转载)

网编 320 0

  编者按:近期,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西南政法大学特聘教授成锡忠接受央视英文频道/凤凰卫视/中国经济网/巴基斯坦电视台采访,访谈内容如下:

  这次,印度在没有与任何方面打招呼的情况下,突然单方面宣布 ,取消克什米尔的特殊地位。印度表现出的地区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严重破坏了地区秩序和南亚的和平与稳定,从而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引起巴基斯坦的强烈反应。

  克什米尔争端已经存在70多年,克什米尔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争议地区,印度单方面改变克什米尔地位,违反联合国宪章精神、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以及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之间业已达成的双边协定。克什米尔问题,印巴两国几次战争和多次武装对峙没有解决,历史证明军事手段和持续紧张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印巴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通过双边外交谈判加以解决。

  按照印度宪法第370条规定,“查谟-克什米尔邦”拥有自己的宪法、标志和旗帜,而且除外交、国防、通讯事务外,还具有独立的决策权,实际上享有高度自治的权利。印度单方面改变克什米尔地位,从根本上动摇了印巴谈判解决克什米尔领土争端的基础。

  印度的这个单边动作后果极其严重。而且,印度还把中印边境西段大片中国领土置于印度行政管辖之下,从而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利益。这是非法的,不可接受的,也不会产生任何效果。

  印度的这个大动作,在印度国内也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印度 取消克什米尔特殊地位,立即遭到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人民的坚决反对和强烈抵制。现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实际上处于强大军警力量的管制之下,实行宵禁,切断通讯,上千人被拘捕。有人担心,如果长期遭受压制,那个地区的弱势群体无力与政府强大的军警力量正面对抗,这样就有可能寻找其他途径来表达诉求,从而频繁出现极端和恐怖活动,使该地区本已十分严峻的安全形势雪上加霜。

  目前,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穆斯林占多数。随着克什米尔特殊地位的取消,莫迪政府计划向该地区移民,大量印度教徒移居印控克什米尔。此外,印度政府还准备把印控克区的大片土地分给军队高官,让他们退役后定居下来。通过这些措施,逐渐改变印控克区的人口结构,使穆斯林成为少数。分析人士担心,外来人口能否被当地人接受,这些措施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加剧印控克区穆斯林与印度教徒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严重的宗教冲突。

  客观地说,印度政府这个大动作也有其国内因素的考虑。莫迪是位强势人物,抱负很远大,他不但要改变印度,而且要改变他所在的地区,甚至积极参与改变世界。他在第一个任期干的不错,连续5年时间保持经济增长约7%。

  在今年的全国大选中,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获绝对优势,莫迪从而获得第二次5年的执政机会。已经开始的5年执政,莫迪提出一个新目标,要把印度经济总量从2.7万亿美元增加到5万亿美元,从而使印度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尽管5年时间内从2.7万亿增至5万亿,有点不切实际,但反映了莫迪的雄心壮志。

  要推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莫迪就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特别是迅速加强以其为首的中央政府的权力,逐步扫清地方势力的各种障碍,尤其是法律方面的障碍。印度要搞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高铁网和高速公路网的建设,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法律,这些法律保护着地方势力的既得利益,国家的发展计划难以在那些地方实施,特别是土地征用非常困难。

  印度 取消克什米尔特殊地位后,虽然巴基斯坦反应非常强烈,采取降级外交关系、关闭部分领空、暂停双边贸易、中止文化交流、停止跨境铁路和巴士运营等一系列措施,并将印度的单边行动告到联合国安理会,接下来会拿起法律武器,把印度告到国际法庭,可以说能采取的措施都采取了,但巴基斯坦对印度的斗争主要体现在政治和外交层面。

  这段时间,拉合尔、卡拉奇、伊斯兰堡等巴基斯坦全国各大城市连续爆发示威游行,规模相当大,穆斯林民众向政府施压,要求政府在克什米尔问题上采取更有力有效的措施,制止印度对印控克区穆斯林群体的军事管制和镇压。未来一个时期,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不容乐观。

  长期以来,巴基斯坦一直支持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人民的自决斗争,从2002年开始巴基斯坦将这种支持局限在政治、外交和道义方面,现在巴基斯坦政府仍然坚持这一基本政策,不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反政府激进恐怖组织发生任何实质性的关系。

  从事件发生之初,巴基斯坦政府就明确表示不采取“军事选项”。但随着两国外交冲突的升级,巴基斯坦军方领导人多次对印度做出强硬姿态。而且,在克什米尔控制线地区,印巴不时发生交火事件,造成双方人员伤亡。

  印巴关系持续紧张和升级会不会最终导致大规模武装冲突或者第四次印巴战争的爆发。从目前情况来看,有这么几点值得关注:第一,印度方面 改变克区地位已成既成事实不可逆转,希望事件迅速平息,因此在巴基斯坦强大外交攻势面前,印度基本上没有进行回击,罕见地保持着沉默;第二,目前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政府都面临着许多棘手的国内问题需要解决;第三,现在印巴都在致力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两国政府的最优先考虑。这些因素,都有效制约着大规模武装冲突或战争的爆发。

  目前,印巴两国军队的部署未见异常,虽然印度陆军近期向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加强2.8万的部队,使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军队、准军事部队、警察、安全人员达到近60万,但印巴两国并未为大规模武装冲突或新的战争做准备。

  为维护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国际社会应该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主持正义和公道,特别是敦促印度不要采取单方面冒险行动,从而加剧印巴关系的紧张和破坏南亚地区的稳定,一方面推动印度和巴基斯坦以和平方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克什米尔问题。

  现在,国际上有一股势力正在利用此次事件,企图在中国和印度以及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激化矛盾,有的西方媒体甚至大肆渲染“印度和巴基斯坦将爆发核大战”、“印度要对中巴经济走廊实施军事打击”等。对此,有关国家应保持高度警惕。

  8月16日,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表示,“印度至今仍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一原则。但未来会出现什么情况,这取决于形势的发展。”有些媒体便将此解读为“印度要用核武器打击巴基斯坦”。而我理解,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的核政策表态,实际上是希望通过核威慑制止战争的爆发。现在巴基斯坦不希望发生战争,印度也不希望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或新的印巴战争。

  在我看来,今年2月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交火事件,包括相互炮击和空中交火,以及最近发生的交火事件,都尚属于正常范围。多少年来,虽然印巴曾达成停火协议,但双方沿克什米尔控制线都有比较强的军事部署,交火事件是经常的事,每年大约发生上百次,双方都有人员伤亡。

  中国和印度是友好邻邦,虽然两国之间存在领土争端等一些问题,但最近几十年来两国关系不断发展,两国之间建立有合作和磋商机制,双边贸易额上世纪80年代初不足1亿美元,到2018年达955.4亿美元。

  中国和印度都是“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等成员国,是新兴市场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人口加起来达27亿,如果都发展和富裕起来了,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贡献。中国和印度现在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又都面临着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全球挑战。去年4月下旬,中印两国领导人举行非正式会晤,就国际格局和双边关系中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以及各自国家发展愿景和内外政策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印度对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持一些不同看法,主要是印度认为中巴经济走廊途经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克什米尔争端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事,而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经济合作项目,两者之间没有相互关联。

  中巴经济走廊不但会造福中国和巴基斯坦,而且会造福包括印度在内的有关地区国家。某些西方势力不希望看到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成功推进,因此造谣称印度进行破坏,甚至要实施军事打击,这只能说是某些别有用心者的希望。

  涉及南亚地区,除中巴经济走廊,还有中孟缅印经济走廊和中尼印经济走廊,印巴关系实现正常化后,包括中巴经济走廊在内的互联互通建设,将直接造福于南亚地区各有关国家的人民,当然也包括印度人民。我想,印度迟早会明白这一点,印度迟早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程。

  1978年,印度的经济总量和人均GDP与中国在同一个水平上,41年过去了,现在印度的经济总量和人均GDP不到中国的1/5。重要原因之一,是印度缺乏国内的制度环境和安定的周边环境。现在中印经贸合作日益密切,中国有资金和技术优势,非常适合印度市场,因此中印经济和互联互通合作的潜力非常大。

  责任编辑/张玲 顾心阳

  图文编辑/张葛思涵

  作者:成锡忠,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西南政法大学特聘教授

  来源:中安华盾订阅号,2019-08-24

标签: #印度 #巴基斯坦 #克什米尔 #中国 #经济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