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3家温企密集上市 创历史最佳 其背后有何玄机?

财经网编2022-04-27 11:256320

9月7日上午,上海华峰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华峰铝业是总部位于浙江温州的华峰集团旗下核心子公司。

今年以来,温州企业在资本市场喜报频传。6月8日、8月7日、8月17日,浙江力诺、天正电气、冠盛股份先后上市。

2020年第三季度还未结束,温企已有3家企业登陆A股,上市速度刷新了往年成绩。

截至8月底,温州上市公司累计35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23家,辅导备案企业20家,拟上市企业223家。

今年以来,温企加速迈入资本市场。新增过会企业6家(已有3家成功上市),报辅导备案企业8家。新增报会、过会和辅导备案企业数都居于全省前列,也创下了温州近年在资本市场的最好成绩。

企业上市是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温州上市公司,今年温企密集上市的背后,透露出了什么信号?不妨来解读一下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第一,温企密集上市的背后,是温州企业家意识的改变。

首先要弄明白一个问题:企业为什么要上市?

企业上市的根本目的就是融资,而资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上市意味着一家企业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温州有过一段长达10多年的上市空白期。”原浙江证监局局长王宝桐曾说。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温州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出的冷淡,与温州人善于投资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1997年10月21日,浙江东日在上交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温州第一家上市公司,2003年以前,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只有这一家国企上市公司。

直到2008年底,注册地在温州的上市企业才发展到6家(分别是联合科技、浙江东日、瑞立集团、华峰氨纶、华仪电气、报喜鸟、联合科技,其中瑞立集团、联合科技在海外上市)。

温企上市进程为什如此缓慢?

2017年,温州大学商学院院长胡振华曾分析:主要是因为温企掌控人对上市缺乏专业认知,而且面临着高端专业人才缺少的困境;此外,家族式企业经营模式根深蒂固,也让企业家对上市举棋不定。

温州民企大多从手工作坊发展而来,财务不透明、管理混乱等家族经济弊端,显然制约了企业向资本市场的迈进。

对于温州企业来说,观念转变对于上市来说意义重大。

“在不少家族企业的观念里,赚了些钱生活舒适就行了,一旦(为了上市)进行股份制改造,家族阻力特别大。” 2018年上市的福达合金董事长王达武,在同年的一次“问计企业上市之路”的交流会上如是说。

在王达武看来,上市之路并不平坦,却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上市更像是一种倒逼机制,促使你规范发展,如果始终是家庭企业,很难说走多远。”他觉得,只有通过上市辅导,完善企业治理机制,降低融资成本,持续创业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

近几年,随着家族企业经营的弊端不断显露,温州的许多企业家开始清醒地意识到,想做大做强企业,必须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

观念的转变悄无声息,这些年,更多的民企掌门人像王达武一样,开始主动拥抱资本市场,探索企业上市发展之路。恰在此时,资本市场也为这种变革提供了一个合适的舞台。

第二,企业上市背后是政府一以贯之的政策加码和资金支持。

提及政府对企业上市的作用,首先要问:政府为什么支持企业上市?

上市企业是一个城市经营环境、发展潜力最有说服力的“活招牌”。

上市公司的数量和市值温州上市公司,是衡量城市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政府自然不遗余力支持企业上市。

在政府看来,民企上市除了能够规范企业结构、提高企业知名度,更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资本这个平台,可以带动产业飞速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发展的后劲。

今年温企频频上市取得好成绩,也得益于国家推行注册制,降低审批门槛的政策红利。随着国家对资本市场的重视,温企上市工作也进入加速期。

“上市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企业主改变观念外,更需要专业团队的扶持。”为推动温企上市进程,从2017年以来,温州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券商的优惠政策,让它们扎根温州,为民企定制上市方案。

2017年,为推进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浙江省推出“凤凰行动”计划;2019年,温州推出“百企上市”三年行动计划。随着省市两级的政策加码,温企对接资本市场的步伐不断加快,政府与企业、监管机构合力,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2018年,温州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来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比如,构建“推动5+5+N”产业发展体系,实施百企上市、千企上规、万企上云计划。在税务、工商、环保等环节,温州各个部门为拟上市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全力帮扶企业上市。

与此同时,温州持续引进人才,加强制度建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设温州民营经济学院,同时着力于培养新生代企业家,持续助力民营企业家的成长。

为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温州除了政策加码服务,还有真金白银的资金支持。

早在2018年,温州市金融办推出《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十大举措》,其中,温州首次设立了总规模30亿元、首期10亿元的上市支持资金。

今年7月11日,温州市召开企业上市攻坚座谈会,再次向外界传递了在资本市场扩大“温州板块”的决心。

“这几年温州资本市场主体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梯队培育收获成效。”在攻坚会上,浙江证监局局长田向阳为温州的上市工作点赞:“温州的资本市场发展厚积薄发,形成了正向循环、正向激励的示范引领效应。”他也希望温企抓住资本市场改革带来的新机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来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第三,成熟的产业集群带动上下游企业频频上市。

细查温州A股已上市的23家公司,传统制造业占了大头,大多集中在传统服饰和低压电器领域。其中来自乐清市的8家上市企业,基本处于电气产业的上下游。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深耕发展,比如医药类、宠物食品、汽摩配等。

观察温州上市企业不难看出,一家上市领头雁带动一条产业链,成熟的产业链也催生了多家上市企业。

比如正泰、德力西等,近20年前,乐清电气行业的领头羊正泰、德力西你追我赶、相爱相杀的故事流传甚广,企业间的竞合互动直接推动了电气产业的高速发展。如今,乐清电气已成为温州首个突破千亿级规模的产业集群。

今年全省484家A股上市公司的中报里,正泰电器位于第11名,领跑A股上市温企。作为电气行业的巨头,正泰电器在经济复苏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格局下,乐清的电气产业与物联网、智能家居、5G等新产业不断融合,显示出了极大的增长潜力。

毋庸置疑,上市公司能够带动整个区域和行业的发展,多层次对接资本市场,可以有效促进产业经济发展。乐清千亿级的电气产业,近10家A股上市公司,为温州的上市企业给出了产业链发展的良好示范。

第四,温企上市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今年以来,温州企业在资本市场喜报频传,但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从上市公司的数量和体量而言,温州远远落后于“上市优等生”,在省内的资本市场排位靠后。

早在2011年,温州就召开全市推进企业上市工作会议,制订《温州市企业上市五年行动计划(2011-2015年)》,计划到2015年末,全市在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0家以上,融资总额达150亿左右。但是十年来,温企上市的速度进展缓慢。

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在省内的资本市场却名次欠佳,除了完善企业发展结构,转变企业家面对资本的观念,增强政府的上市帮扶是必经之路。

正视劣势之外,温州也要充分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温商。在资本市场,一家温企有好几家子公司上市的情况十分常见,比如王振滔控股的康华生物,刚刚上市的华峰铝业,均瑶旗下的均瑶健康等,都是温商控股的多家上市公司。

从资源禀赋上来讲,温州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不断加码的上市政策,吸引着更多温企、在外温企归巢,回温启动上市,也有助于内外温商密集上市。

从产业上讲,温州的上市企业大多属于传统制造业:鞋服、低压电气、汽配,上市公司的结构、规模都无法与省内杭州、宁波等“优等生”相提并论,对于温州而言,还需要多元规划战略新兴产业,比如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

对温州而言,要从资本市场逆袭,打造跟温州这座城市的经济地位和经济体量相匹配的“温州板块”,显然仍重而道远。在创建“两个健康”先行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温州还需加快脚步,沿着“百企上市”行动的思路,以助跑和加速跑的方式推动更多温企上市。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