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与一场改变历史的惊天密谋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建立了空前的大一统帝国。统一天下后的秦始皇踌躇满志,俾睨天下,四处巡游,登山涉海,刻石寻仙,顺便到处炫一下肌肉,展示一下老大的风采,似乎在像世界宣布:唯我独尊!
秦始皇在巡游的路上死了
秦始皇一生巡游天下五次,最后一次是在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主要陪同人员有儿子胡亥、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等。这是一次有去无返的行程,始皇帝在巡游路上归天了。
公元前210年7月,正值酷暑,秦始皇巡游的车马队伍行至沙丘,忽然得了重病,他预感自己时日无多,是该安排后事的时候了,于是写了一封书信给长公子扶苏。
书信的内容是:“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把军队托附给蒙恬,赶快到咸阳参加葬礼,然后下葬)”。
扶苏是秦始皇众多儿子当中最优秀的一个,可谓德才兼具,朝野上下很有威望。相比之下,胡亥就差得很多,既无才又无德。
扶苏和胡亥同是秦始皇的儿子,为啥差距那么大呢?儿子确实都是儿子,但相似不意味着相同。
此时的扶苏被秦始皇派到上郡监军了,秦始皇临死前赐书给扶苏就是想让扶苏继承皇位,可是书信写好后,还没来得及让使者发送,始皇帝就驾崩了。
此时书信和玉玺都在赵高手中,而始皇帝去世的消息只有胡亥、赵高、李斯和几个贴身宦者知道,其他随从人员都被蒙在鼓里。
自古以来,帝王的身体状况就是国家的最高机秘,李斯认为皇帝在外驾崩,还没有立太子,为稳定局面,就对始皇之死秘而不宣。
他们把始皇帝放在輼辌车中(类似房车,能睡觉,有窗户,关窗则温,开窗则凉),百官奏事如常,饮食进取如常,大家并没有感到有什么异样。
由于天气炎热,后来始皇帝的尸体开始腐烂了,散发出阵阵恶臭,(很多时候生前无比尊贵的人,在死后往往非常凄惨)。为了消除人们的疑惑,就找来了很多咸鱼放在车里,用咸鱼的臭味遮掩尸体的腐臭,可怜千古一帝秦始皇,死后都没落个安稳。
在这皇帝已死,太子未立之际,帝国的权利出现巨大真空,此时帝国的权力就掌握在胡亥、李斯、赵高三人手中。
在这三位之中,对秦始皇之死最感兴奋的就是赵高,他隐约感到上天赐予的机会来了,自己的命运会因此改变。在经过冷静的分析和策划后,赵高决定走一着险棋,他的这一决定可以说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而且赵高的出现绝对是秦帝国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皇帝已死,大秦帝国这辆巨大的马车将驶向何方?
赵高撒下了弥天大谎
赵高的如意算盘打的很好,他计划说服胡亥与李斯,修改遗诏,立胡亥为皇帝,然后通过控制胡亥把权利握在自己手中,因为他是胡亥的老师,深得胡亥信任。
第一步先要说服胡亥。
赵高见到胡亥,开门见山的说:“皇帝驾崩了,遗诏只单独赐予了扶苏,完全没有提及其他诸子。如果扶苏到了咸阳,马上就能立为皇帝。而公子你同样是皇子,却得不到尺寸之地的封赏,岂不是很无奈(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而子无尺寸之地,为之柰何)?”
胡亥并不为所动,说:“事情本来就应该如此,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皇去世,没有封赏诸子,我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赵高人品极差,但口才很好。他很懂得要说服一个人听从自己的意见,就必须让对方有看得到的利益。
他继续对胡亥说:“臣下不认为是这样。当今皇帝去世,天下的权位悬而未定,而决定权就在你、我和丞相李斯手中。更何况,让别人为你打工与自己为别人打工,那感觉能一样吗(不然。方今天下之权,存亡在子与高及丞相耳,愿子图之。且夫臣人与见臣於人,制人与见制於人,岂可同日道哉)?”
胡亥还是没答应,又说出一番大义凛然的话来:“废弃兄长扶苏怎么死的,而立幼弟,是不义也。不遵守父亲遗诏而惧怕死亡,是不孝也。才能浅薄而勉强因人求功,是不能也,这三种行为都是违背道德的,会让天下人不服。”
看到这大家还以为胡亥是英明神武,德行高尚的君子,如果了解后来胡亥的一系列举动后,会发现此人就是个窝囊废。
赵高看胡亥还是没同意,又继续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说出一大堆道理来,最终让胡亥松了口。对胡亥来说,能白捡个皇帝当,他还是愿意冒险的。
赵高知道,说服了胡亥,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他也知道,此事若成,还要拉一个人入伙,此人就是丞相李斯。
李斯会与赵高同流合污吗?其实赵高已经胸有成竹。因为他很了解李斯的为人。
李斯是一个利益至上人,利益会驱动一个人做出选择,既便你认为所选并非道义之事,但也会昧着良心去做。利和义,是人生的一道艰难的选择题,怎么样去平衡它,是需要智慧的。
李斯被赵高拉下水
信心满满的赵高找到李斯,单刀直入的说:“皇帝驾崩,留遗诏给长子扶苏,让他到咸阳主持葬礼。如今遗诏还没有发出皇帝就死了,现在还没有人知道皇帝已死,遗诏和玉玺都在我这,立谁为太子的决定权就在你和我手中,你觉得事情该怎么办?”
李斯大怒说:“你怎么能说出如此的亡国之言!这种大事不是我们这些当臣子的人应该议论的(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
赵高不紧不慢,开始了直逼李斯内心深处的利害分析。他知道李斯最害怕失去现已拥有的富贵权利,说:“丞相你觉得和蒙恬相比你们俩谁的功劳更大?谁更能谋远不失?谁更能无怨于天下?谁和扶苏的关系更亲密(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于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
李斯考虑了一下说:“这些我都不如蒙恬,但这个时候你用政事的欠缺来指责老夫,也不太合时宜啊。”
赵高话锋一转又说:“我赵高不过是内廷的一个打杂的,干了二十来年,从来没有见过被罢免的丞相、功臣有好下场的,几乎都被杀掉了。
始皇帝有二十多个子女,其中长子扶苏勇敢、坚毅,还能取信于人。他即位之后必定用蒙恬为丞相,而君候你肯定是不能以列候之位荣归故里的。
胡亥仁慈厚重,轻财重士,虽不善言辞但内心明辨,能够礼贤下士,其他各个皇子没有比得上过他的,立胡亥为皇帝是再合适不过的,就看丞相你如何决断了。”
李斯说:“我李斯奉皇帝的召令,听上天之成命,我没有什么可决断的扶苏怎么死的,赵君请回吧!”
赵高说:“安可以转危,危也可以转安,自己不能决定安危,岂不会有祸!”
李斯又说:“我李斯,只不过是上蔡的一介布衣,有幸被皇帝提拔为丞相,子孙后代也都位至尊位。如今皇帝把国家的存亡安危托附于臣,我岂能辜负,怕死避难,这不是忠臣所为,身为臣子,要守其职责,赵君不须多言了(斯,上蔡闾巷布衣也,上幸擢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皆至尊位重禄者,故将以存亡安危属臣也。岂可负哉。)。”
赵高接着说:“顺应时势变化,是事物固有的本性,哪有守成不变的道理!如今天下权柄系于胡亥;而胡亥能否即位就取决于丞相你啊!”
李斯说:“我听过晋献公变易太子,导致晋国三世不得安宁;齐恒公兄弟争夺王位,公子纠死于内乱;商纣王杀比干,囚箕子,不听劝谏,导致国家成为废墟。这三件事,都是逆天而行,使宗庙不得安宁。我李斯之为人,要遵守为臣之道,立嗣这种大事,我岂干预?”
赵高直接使出杀手锏:“天下事在人为,丞相若是听从我的计划,必定长处列侯之位,荣华富贵长久不绝。如果丞相拒绝,那就会富贵全无,还得祸及子孙。善于处事的人因祸为福,请丞相你慎重决断(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
简而言之,赵高说服李斯的话可以归结为两句:
如果扶苏当皇帝,则会用蒙恬当丞相,李斯下台,富贵不保。
如果拥立胡亥,则李斯可继续为丞相,手握大权,延续富贵。
赵构非常懂得人性,善于攻心,他坚信李斯一定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妥协。谈论至此,李斯陷入深深的矛盾中。
其实我个人是愿意相信李斯拒绝赵高的这番言论是发自内心的。
一方面,他深受皇恩,从一介布衣成为大秦帝国的丞相,这一切都是皇帝所赐,所以他不愿做背叛皇帝之事。
另一方面,他害怕失去,为了得到现在拥有的一切,他付出了太多太多。想想当年背景离乡去求学,衣食无着的日子,再想想现在的荣华富贵,如何选择,真得是太难!
在经过一番内心强烈斗争之后,最终李斯仰天长叹一声:“老天啊,身处乱世,身不能随先帝而去,命将何处依托啊!”
李斯最终妥协了,在道义与利益面前,他选择了后者。
此时的李斯已经70多岁,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李斯内心的价值观依然没变,就是“诟莫大于卑贱,悲莫甚于穷困”,还是那套“老鼠哲学”。
整个沙丘之谋的总策划是赵高,此人阴险毒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在整个事件中,赵高才是最大的受益者,但他在说服胡亥和李斯的过程中,从头至尾都是站在他们的立场来说,这就是赵高的高明之处,他深刻了解人类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的,一边是利剑,一边是蜜糖,他把利害关系摆出来,由不得你不选。
扶苏窝囊而死
赵高说服了胡亥和李斯,但事情并没有完成,他要为胡亥顺利即位扫平最后一块石头——长子扶苏。扶苏只要存在一天,胡亥的帝位就会受到威胁。
扶苏不但为人仁德,又是长子,背后更有大将蒙恬以及三十万边防军做后盾,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比胡亥更适合继承皇位。所以在赵高的计划中,扶苏是必死的,但不可力取,只能巧夺。
于是赵高和李斯、胡亥又商量出一个计谋。他们先销毁秦始皇的遗诏,另外又伪造一份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同时又赐书扶苏、蒙恬,让他们自杀。
伪造诏书的内容是:“朕巡游天下,祭祀名山和各路神仙以求长生不老,如今扶苏和蒙恬带领数十万军队屯驻边疆,十多年来白白耗费国力,没有一点功劳,反而还多次上书诽谤朕之所为,还因为不能当太子,天天报怨我。
扶苏身为人子实为不孝,赐你一把剑,自行了断吧。蒙恬辅佐扶苏,不能纠正他,也不是啥忠臣,也赐死。”此书加盖皇帝的印玺被送到扶苏面前。
当时扶苏与蒙恬统领三十万军队防卫帝国北部,是绝对的实力派。收到伪诏后,扶苏泣下如雨,没想到父皇竟然让自己自杀,父命不可违,扶苏是孝子,于是就真准备自杀。
蒙恬赶紧劝止:“皇帝在外巡游,没有册立太子,派臣率三十万大军镇守边疆,任命公子为监军,这关系天下的安危,眼下只凭使者的一封书信就自杀,怎能知是真是假?请公子上书请求复核,确认之后再自杀也不晚。(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
蒙恬所言,句句在理,怎么能凭使者的一封书信就自杀呢,尤其对于身居要位之人,一念之差就会关乎整个国家的存亡。但让人想不明白的是,扶苏最终也没听蒙恬的劝告,他说:“父赐子死,尚安复请”,然后就真的抚剑自杀了。可见扶苏不是一个在政治上懂得周旋之人。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扶苏没有自杀而即位,那中国的历史又是另一个走向了。总之扶苏之死留给后人太多的遗憾,扶苏一死,蒙恬也就失去依靠,之后被拘禁起来。
扶苏自杀的消息传来,胡亥、李斯、赵高大喜。最强的对手已不存在,天下就是他们的了。于是马上率队伍回到咸阳,为始皇帝举行葬礼,然后胡亥被立为二世皇帝,李斯继续任丞相,赵高升任郎中令,新一届领导班子正式确立。
胡亥即位后,在赵高的煽动下,做出了一系列既疯狂又匪夷所思的举动,可以说胡亥的即位直接加速了秦帝国的灭亡,刚刚统一全国十几年,准备传万世的秦帝国,到二世这已经是血色残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