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项目结题报告(上报集团版)项目名称及编号 10G PON、GPON、EPON 应用场景对比与应用模型研究 主要研究单位及负责 人(联系方式) 其他研究单位及负责 人(联系方式) 是否集团级重点项目 项目经费(万元)项目起止时间 专业类别传输 研究类别 (按填写说明2) 关键词索引(3~5 该项目在研究单位内部的评审结果 (按填写说明3) 该项目在研究单位内部的评审意见:描述评审专家组对该项目在技术先进性,创新性,取得的总体效益, 可推广性等方面的评价。 该项目的研究有助于解决PON 网络现有的问题,提出了EPON 和GPON 的应用场景,主要是 PON 网络的基本组网场景,以及根据EPON 和GPON 特点的特殊应用场景,对各种应用场合 总结GPON 和EPON 网络的优缺点对以后PON 的组网具有指导意义。 项目研究成果简介:1、该项目主要研究了 EPON、GPON、10G PON 的组网应用,并结合成本投入,对 PON 网络组网模型进行了研究,针对不同用户模型给出了计算方法,对后期网络建设给出了有效指导。 该项目的专利情况: 该项目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及今后工作建议:如研究中发现的新问题、对现有企业标准规范的符合度,即在现有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的名称和编号)基础上所需新增的功能要求(如业务流程的改变、设备新增 的功能要求等)。
建议结合本课题研究结果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 项目研究成果的主体内容(3000字以上,可附在表格后): 1、研究成果主体内容: 一)、完成EPON、GPON、10G PON 现网应用。 完成210 台EPON、20 台GPON、1 台10G PON 的现网应用。 完成EPON 和GPON 的板卡混插组网应用。 完成10G PON 和EPON 和板卡混插组网测试。 二)、完成PON 网络组网建设理论模型建立 x公里y公里 二级分光 假定:光缆单位造价为p 元/线芯公里;分纤盒造价为q 元/个;一级分光比为1:n,配线光缆总 长度为L 公里,一级分光器设置在距离光交x 公里处 则有x+y=L 总体造价: xpynp 结论分析:若光交至用户处(或二级分光点)距离很短,以至于总长度 ,则无论一级分光器放置在何处,不等式(3)均成立,也就是说分光器置于光交内一定最节省成本。 而当总长度 时,可以确保分光器不放在光交内要比放在光交内节约成本下行带宽,且根据造价公式(1)可见x 约大,造价越低。 造价分光器位置 npLnpL 时,两种方案的造价对比造价 分光器位置 npLnpL 时,两种方案的造价对比取q=300 元/个,p=500 元/纤芯公里,当一级分光取最小值1:2 时有,L(临界)=0.6 公里,一级分光比 越大,该值显著下降。
一般情况下,主干光交至用户侧距离都不会低于 0.6 公里。因此一级分光器建议部署 在小区接入点。此时下行带宽,一级分光器与二级分光器均位于用户区域内,为使得一级分光与二级分光间的光缆造 价最低,应当将小区接入点设置在用户区域中央,如下图: 一级分光二级分光 边长= 为计算简单起见,假定用户区域为正方形,上图中红色线段表示一级分光器至二级分光器间的光缆路由,由于总用户数为 户,并假定二级分光比为n,则共需设置 个二级分光器,这些二级分光器将用户区域分成 为单位造价(可取为750),单位是元/公里(不考虑纤芯数量,一级分光器到每个二级分光器均有二纤)总体造价为: (元),其中第一部分为主干光交至一级分光器的配线光缆造价,第二部分为分纤盒(集中放置一级分光器)单价,第三部分为一级分光器至二级分光器间的光缆造价。 假定某用户区域,面积为S,用户密度为 ,二级分光器分光比为1:n,皮线光缆单位造价为 个,每个分光器覆盖n用户,覆盖面积为 则有:覆盖半径: nppS 将上式对分光比n求导,可得出总投资最小时的分光比,有: pSSq 考虑到分光比只能为2、4、8、16、32、64中的一个,因此上式求得的分光比的值应比对这些参数,取 最接近的一个。
同样,取皮线光缆造价 p=1.1 q=300元/个,考虑到农村用户密度较低,分别以 100 方公里、200户/平方公里、500 户/平方公里、1000 户/平方公里进行测算,计算所得二级分光比如下表所示: 100 户/平方公里 200 户/平方公里 500 户/平方公里 1000 户/平方公 4.55.7 7.7 9.7 二级分光比(取 为为配线光缆单位造价(500元/纤芯公里) 为一级分光器与二级分光器间光缆单价(750元/公里) 为区域面积(假定1平方公里) 为用户密度(假定四种情况,100户/平方公里、200 户/平方公里、500 户/平方公里、1000 户/平方公 为主干光交至小区接入点(一级分光器位置)的距离(假定5公里) 为二级分光比用户密度/ 二级 分光比 100 户/平方公里 200 户/平方公里 500 户/平方公里 1000 户/平方公 2757145673 93176 16594 83469 140468 16 32487 49329 88620 142260 32 41283 61224 1057 163674上图是在各种用户密度情况下,随着二级分光比的不同,总造价的走势曲线,可以看见,在用户密度较 低时(100/200/平方公里),二级分光比设置在4 投资较为节省,用户密度较高时(500/1000/平方公里),二级分光比设置在8 或16 投资较为节省,这与前节内容分析的较为一致。
其他用户模型: 假定用户区域是沿道路的长条形,总长度为 一级分光器二级分光器 皮线光缆 一级分光器至二级分 光器间的光缆 同前面的方法分析,红色线段表示一级分光器至二级分光器之间的光缆,其路由总长度基本上与用户区 域长度接近,为计算简单起见,假定红色线段长度等于用户区域长度l米,其平均造价为 元/公里,则这一段造价为: 二级分光器根据其分光比不同覆盖不同户数的用户,其皮线光缆建设长度也有所不同。下表列出不同分光比下,每个二级分光器下所带皮线光缆的长度。 1:2 1:4 1:8 1:16 1:32 皮线光缆长 为皮线光缆单价。剩余部分如分纤盒,主干光交至一级分光器间的配线光缆造价等都与前面分析相同。 1064 令该式对二级分光比n求导,并令其等于零,可解得造价最低时的分光比。 =1.1元/米,可得出下表(分光比与用户密度之间的关系) 10 户/公里 20 户/公里 30 户/公里 40 户/公里 50 户/公里 理论值3.3 4.7 5.7 6.6 7.4 将上节内容中的相关取值带入上式,并取用户区域长度为1000米,则有: 10 户/公里 20 户/公里 30 户/公里 40 户/公里 50 户/公里 1:2 3 8863 10753 1:4 2991 4 7553 1:8 3716 4481 5247 6013 6778 1:16 5728 6306 6884 7463 8041 实际建设中,道路两边可能都有住户,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二级分光器一般不穿越马路进行用户覆盖,因此只需将上面的计算结果乘以2 即可,其他趋势性的结论不变。
EPON、GPON和10G PON 的业务带宽承载模型 宽带业务渗透率:有线接入的接入资源是与地理位置紧耦合的,因此在某个地理区域内,宽带业务渗 透率高则接入的用户就多,每个用户能够分到的带宽就相对低。 宽带用户并发率:在某个地理区域内,同时在线并进行宽带上网的用户越多,每个在线用户能够分到的带宽 就相对低。 以下面小区宽带接入为例: 网管系统 光纤 LAN OLT FTTB ONU 光分路器 汇聚节点 软交换网 软交换网 BRAS/SR BRAS/SR 1芯光纤 DCN网 DCN网 IPTV平台 IPTV平台 WLAN_AC WLAN_AC 800户的多层居民小区,22幢楼, 每幢楼36户 22号楼单个PON口共享总带宽: 上行约930Mbps,下行约980Mbps 单用户带宽最大100M (以太网线缆限制) 单个ONU带宽 不能超过总PON口带宽 各ONU可实时动态共享PON口总带宽 ONU下各用户可 实时动态共享ONU总带宽 网管系统 光纤 LAN OLT FTTB ONU 光分路器 汇聚节点 软交换网 软交换网 BRAS/SR BRAS/SR 1芯光纤 DCN网 DCN网 IPTV平台 IPTV平台 WLAN_AC WLAN_AC 800户的多层居民小区,22幢楼, 每幢楼36户 22号楼单个PON口共享总带宽: 上行约930Mbps,下行约980Mbps 单用户带宽最大100M (以太网线缆限制) 单个ONU带宽 不能超过总PON口带宽 各ONU可实时动态共享PON口总带宽 ONU下各用户可 实时动态共享ONU总带宽 800户,平均每栋楼36 个住户,共计22 近期:每栋楼接入8个用户,总用户数176 户,宽带业务渗透率为22%(超过近期目标值)。
远期:每栋楼接入16个用户,总用户数352 户,宽带业务渗透率为44%(超过远期目标值)。 按132分光比,共22 个ONU,需占用1 个PON 口,考虑剩余的光分路端口由邻近小区占用, 则近期每个PON 口最多接入256 个用户,远期每个PON 口最多接入512 个用户。 1、实际上,宽带用户并发率不可能达到100%,即使忙时所有用户同时上网,也不太可能同时达到最大带宽。业界经验值一般在40%~60%之间。 实际上,远期,考虑三家竞争因素,宽带业务渗透率在各楼道同时达到40%的可能性很小,一般会 出现个别楼道达到甚至超过40%,但总体渗透率应在30%左右。 当前典型模型下: 9.6 7.7 6.4 5.5 4.8 4.3 3.8 9.1 7.3 6.1 5.2 4.5 4.0 3.6 4.8 3.8 3.2 2.7 2.4 2.1 1.9 4.5 3.6 3.0 2.6 2.3 2.0 1.8 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宽带用户并发率 单用户下行带宽(近期)单用户上行带宽(近期) 单用户下行带宽(远期) 单用户上行带宽(远期) 10 接入层综合可承诺带宽为4~5M(不考虑互联互通和城域数据网因素,仅指接入层PON系统和驻地网 内的带宽)。
典型模型下可开放标清IPTV、宽带上网、网络游戏、视频通信、VoIP电话等业务 与ADSL相比的优点是:上网网速最低保证在2M 以上,且上传网速很接近下载网速 开放标清IPTV时,对宽带上网的网速有一定影响 开放高清IPTV较为困难 业务类别业务带宽需求 近期业务渗透率较低时 可开放 远期业务渗透率较高时 可开放 高清IPTV 下行 6~10M/路,上行 50k/ 标清IPTV下行2~3M/路,上行50k/路 路/用户VoIP 话音 200k/路 路/用户普通宽带上网 下行大于2M/路,小于4M/路 上行512k~1M/路 路/用户高速宽带上网 下行大于4M/路,上行512k~ 1M/路 路/用户(不能同时看IPTV) 路/用户(不能同时看IPTV) 网络游戏 256k~1M/路 路/用户视频通信 下行 256k ~2M/ 路,上行 256k~2M/路 业务类别业务带宽需求 近期业务渗透率较低时 可开放 远期业务渗透率较高时 可开放 高清IPTV 下行 6~10M/路,上行 50k/ 11标清IPTV 下行2~3M/路,上行50k/路 路/用户VoIP 话音 200k/路 路/用户普通宽带上网 下行大于2M/路,小于4M/路 上行512k~1M/路 路/用户高速宽带上网 下行大于4M/路,上行512k~ 1M/路 路/用户(不能同时看IPTV) 路/用户(不能同时看IPTV) 网络游戏 256k~1M/路 路/用户视频通信 下行 256k ~2M/ 路,上行 256k~2M/路 路/用户注1:以上不考虑互联互通因素(出口带宽及电信封堵)和城域数据网因素(BRAS、核心路由器等),仅指接 入网用户带宽(PON 接入系统和驻地网内)。
注2:近期指宽带业务渗透率较低时(22%),远期指宽带业务渗透率较高时(44%)。 3:以上带宽均指下行带宽(用户访问互联网或下载),采用EPON 技术时,上行带宽(用户上载)约为下 行带宽的90%。 注4:一般用户并发率不可能达到100%。 单个用户带宽需求小于4M 时,无需考虑提速问题,可承诺用户带宽不小于 4M,并满足宽带 上网、标清IPTV 等各类业务需求 部分用户提出4M以上带宽需求时: 先分析该用户所归属的ONU、所归属的 PON 口上的用户数量,如果相关 PON 口上的用户数量 小于256 个,且用户并发率处于正常水平(40%以下),则可直接将这部分用户的承诺带宽提 升至8M~10M。但此时仍不宜开放高清IPTV 如果相关PON口上用户较多,或者用户并发率居高不下,则可采用提速模型一,降低分光比, 拆分并扩容PON 口(单个PON 所带用户下降至128 个以下),然后将这部分用户的承诺带宽提 升至10M~20M,可开放高清IPTV 部分用户提出高清IPTV需求时: 采用提速模型一,降低分光比,扩容PON口(单个PON 口所带用户下降至128 个以下),然后 将这部分用户的承诺带宽提升至10M~20M,可开放高清IPTV 用户普遍提出4M以上带宽需求和高清IPTV 需求时: 采用提速模型二,平滑升级,引入10G EPON 技术,将对用户的承诺带宽提升至 40M~50M, 可全面开放高清IPTV。
12 2、请项目负责人填写“项目对企业绩效贡献的量化路径图”和“项目特征指标的年度预期数值 1)项目对企业绩效贡献的量化路径图企业特征指标—网络及生产类(EAV-PS) 指标名称 项目应用前指标 现状值(EAVc) 项目应用 年后指标预期值(EAVe) 此项目应用带来的指 标变动量(ΔEAV) 用户带宽提 2-4M10-40M 6M-38M 项目特征指标(PAV) 指标名称 项目应用前指标现状值:PAVc 项目应用 年后指标预期值:PAVe1 此项目带来的指标变动量:ΔPAV 用户带宽提升 2-4M 10-40M 6M-38M 13 填写各项指标数值时,请在数值后一并填写指标数值的度量单位(如RMB万元、万人、%等)和指标数值对应的应用范 围(如XX地市、X省全省、31 省全网等)。 项目特征指标是本项目应用后产生的主要可量化成效,最多不超过3个。如《传输灾难性设备故障抢修系统》项目应用的 可量化直接成效表现为“缩短故障处理时间”,此即项目特征指标。其EAVc 为小时,其EAVe 为分钟,其ΔEAV=EAVe 企业特征指标是本项目应用后对企业生产(产品及服务)和经营(市场及财务)带来的可量化成效,分为“网络及生产类(EAV-PS)”和“市场及财务类(EAV-MF)”,指标清单请见本模板附件1。
如《传输灾难性设备故障抢修系统》通过缩短 故障定位时间,使“客户网络类投诉解决及时率”从小时降低到小时,使设备故障抢修时间缩短,由原来需要投入人耗 时小时降低为人耗时小时,全省每年节省人工成本万元。其中“客户网络类投诉解决及时率”为EAV-PS 指标,“人工 成本”就属于EAV-MF 指标。 以上指标中,项目特征指标和企业特征指标的名称和数值都为必填项。企业绩效指标为选填项。建议项目经理尽量填全以企业特征指标—市场及财务类(EAV-MF) 指标名称 项目应用前指标现状 值(EAVc) 项目应用 年后指标预期值(EAVe) 此项目应用带来的指标变 动量(ΔEAV) 用户接入成本 370 企业绩效指标(EPV)指标名称 项目应用前指标现状值:EAVc 项目应用 年后指标预期值:EAVe 此项目应用带来的指标变动量:ΔEAV 营运收入 营运支出 资本开支 14 更好地体现本项目对企业的贡献。 2)项目特征指标的年度预期数值表 15 填写以上项目特征指标数值时,请在数值后一并填写指标数值的度量单位(如RMB万元、万人、%等)和指标数值对应 项目特征指标(PAV)的 名称: 用户接入成本 项目应用前指标现状值: PAVc 370 项目应用1年后指标预期 值:PAVe1 310 项目应用2年后指标预期 值:PAVe2 310 项目应用3年后指标预期 值:PAVe3 310 项目应用4年后指标预期 值:PAVe4 310 项目应用5年后指标预期 值:PAVe5 310 项目应用6年后指标预期 值:PAVe6 310 项目应用7年后指标预期 值:PAVe7 310 项目应用8年后指标预期 值:PAVe8 310 项目应用9年后指标预期 值:PAVe9 310 项目应用10 年后指标预 期值:PAVe10 310 1617 “研发项目结题报告”的填写说明: 1、“项目专业类别”指:无线、传输、IP、核心网、网管、业务支撑、管理信息系 统、市场研究、通信电源、数据业务、终端和卡、总体、其他。
2、“项目研究类别”指:超前研究、相关网络解决方案、新产品开发、现有业务优 化、其他。 3、“研究单位内部评审结果”指:优秀、通过。 4、“文章主体”:根据不同研发项目的研究类别实施不同的主体要求,具体如下: 1)超前研究类项目主体包括: 其他补充说明2)相关网络解决方案类项目主体包括: 技术方案:概述、网络解决方案(如果涉及到网络方面的改造,信令改造,路由改造等,应有详细的描述)、设备及系统改造/建设要求、码号资源需求 其他补充说明3)新产品开发类项目主体包括: 技术实现方案:包括业务实现组网结构图、相关系统(平台、终端)功能和要求、业务实现流程、码号要求等 其他补充说明4)现有业务优化类项目主体包括: 原有业务方案/流程:业务实现组网结构图、相关系统(平台、终端)功能和要求、业务实现流程 优化后的方案/流程:业务实现组网结构图、相关系统(平台、终端)功能和要求、业务实现流程 其他补充说明5)其他类项目主体,参考 1)-4)的项目主体要求,阐述清楚项目背景、实现方案、解 决的问题、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