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爱吃的竹子其实是什么:为什么大熊猫的祖先以吃肉为生.而现在却爱吃竹子呢?

网编 646 0

大熊猫的祖先是名副其实的肉食动物:有尖锐发达的犬齿、较短的肠道和肉食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大熊猫爱吃的竹子其实是什么,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仍保留了祖先的这些特点。只是由于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它们为了生存,食性和习性必须适应环境。渐渐地,它们退居深山竹林,适应了低营养、低消化率的竹类,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于是,现代的大熊猫就变成了吃草的“肉食动物”。事实上,在肉食动物家族的进化史中,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食性的“大有人在”。与大熊猫血缘非常接近的熊类,也变成了荤素不论的“杂食动物”

自然环境变了,它所能抓到的大型食草类动物大量的消失,而小型的食草类动物还没有大量的出现,并且这也不是它的所善长的捕食行为,所以只好换食谱了。

为什么大熊猫只以竹子为食呢?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被誉为“中国国宝”。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时,以大熊猫为标志,大熊猫已成为全球物种保护最重要的象征与标志。大熊猫的食谱非常特殊,几乎包括在高山地区可以找到的各种竹子,偶尔也会尝一些肉味。竹子缺乏营养,只能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营养,除了睡眠或短距离活动,大熊猫每天吃东西的时间长达十四个小时。

一只大熊猫每天进食12〜38公斤食物,接近其体重的40%。大熊猫喜欢吃竹子最有营养、含纤维素最少的部分,如嫩莖、嫩芽、竹笋。为什么大熊猫只以竹子为食呢?北京基因研究所深圳分所的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大熊猫完整基因图谱表明,“味觉基因的突变”是大熊猫只能以竹类植物为食的主要原因。

这项发现可能对大熊猫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大熊猫早在800万年前就出现在了地球上,可大熊猫的基因进化速度比人类及其他哺乳动物慢了许多。在基因序列中,基因T1R1可以影响动物对肉类和高蛋白物质的感 知。由于大熊猫的T1R1基因“失活”了大熊猫爱吃的植物,无法感觉到肉的鲜味,最终 使大熊猫只能以竹子等植物为食。

通过对北京奥运吉祥物“晶晶”的基因完整图谱的进一步研究,科学家发现,“晶晶”体内不同组织细胞中 的DNA各不相同大熊猫爱吃的植物,这也就进一步证明,大熊猫在地球上数量锐减并不是 由近亲繁殖造成的。晶晶的完整基因图谱进一步证实了科学家在近两年中的一些推论,即熊猫的基因组成和狗类的基因组成类似。

大熊猫怎么能靠吃竹子过日子?

食肉动物跟食草动物的肠胃构造是不完全一样的,大熊猫 是现在还活着的少数远古动物的后代。在300万年前的远古时 代,大熊猫是食肉动物,直到现在,还只有简单的胃和很短的肠 子,盲肠已完全退化^牛马是食草动物,牛的胃十分复杂,马有 体积庞大的盲肠。

在牛胃和马的盲肠里,共生着大量细菌和纤 毛虫,帮助牛马把吃进去的草料消化分解成养料吸收利用。食 草动物还有很长的肠子,让已经消化的食物_慢地通过,让肠子 充分吸收营养物质。

大熊猫自卫能力很差,为了能活下来,避开虎豹等猛兽的袭 击,只能往高寒地带退却,并且逐渐以食肉为主改变为基本上素 食,而且主要靠吃箭竹和木竹等过日子。

人们奇怪的是,大熊猫原本作为食肉动物的肠胃构造,怎么 能靠吃竹子活命?大熊猫一昼夜吃进的竹子相当于自身体重的 52%,经约5个小时就被消化排泄出体外。竹子中可消化的营 养成分很少,大熊猫消化道容积又小,所以必须快吃快拉——消 化和吸收的方式是少成多。

这是大熊猫这一远古食肉类动物 后代在转变为食竹之后的觅食对策。

标签: #大熊猫 #动物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