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之颜回的故事
感恩一路有你
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11月22日晚,青岛梧桐书院《论语》研修班与您如期见面。
学国学 从娃娃抓起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国学经典中更是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智慧精髓,蕴含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刻的做人道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全社会提倡学习国学经典从娃娃抓起。关于为什么学习国学要从娃娃抓起?答案不胜枚举。日前,网络上流传的一段孩子与妈妈的对话给了我们最温情的回答!
孩子:“妈妈,我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
妈妈:“因为你终会长大,妈妈终会老去。我无法守护你一辈子;我无法为你屏蔽掉所有的挫折、坎坷与磨难;我无法保证在你每一次纠结时都能指导你;我无法帮助你躲过人生所有的暗礁······但是,经典可以给你这种能量,给你这种智慧!”
由此可见,国学的根本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安身立命。学习国学经典是一个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在国学教育的影响下,孩子对社会,对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不断扩大和加深,能培养孩子的知、情、意、行。
论学习国学从娃娃抓起,青岛梧桐书院绝对算是时代的先驱者。梧桐书院《论语》研修班开课两年来,陆续收录了100多名小梧桐,大家通过《论语》的学习,都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了很大的收获和改变。
因为有爱,心存感激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圣人训: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孔子的思想很伟大,这般伟大的思想得以广泛地传播和展现,得益于弟子们的良好传承和发扬。相传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其中最著名的还是孔门十哲: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从本期课程开始,主讲老师张忠强将带领大家共同走近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来具体看看他们和孔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些怎样的故事。
复圣——颜回
颜回颜回的故事,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卒于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1年),享年41岁(据熊赐履:《学统》)。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颜回非常好学,29岁时就头发花白。孔子赞扬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是孔门十哲之一,也是孔门七十二贤之首,是儒家的五大圣人之一。历代文人学士对他也无不推尊有加,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宋明儒者更好“寻孔、颜乐处”。自汉高帝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三国魏正始年间将此举定为制度以来,历代统冶者封赠有加,无不尊奉颜子。后世尊其为“复圣”。
01
颜回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因此颜回去世时,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到明代时,祭祀孔子时有四配: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明史·礼志四》
02
颜回以舜为志。
《孟子·滕文公》记其语,曰:"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显然,孟子以颜回与舜、稷"同道"。颜回很赞赏舜"无为而治",即后来儒家所倡导的以"民"为本的"王道"政治思想。所以,当孔子要他和子路"各言尔志"时,子路答以:"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撼。"而颜回则以"愿无伐善,无施劳"(《论语·公冶长》)相答。颜回这里所言之己志,乃是欲内修己德、外施爱民之政。这与舜之"无为而治"正相仿佛。在颜回看来,唯以此志施行于天下,方能实现孔子所谓"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的社会理想。由此可见,颜回在政治志向上不仅有救世济人的入世情怀,而且颇具早期儒家的民本主义精神。
03
《论语》中关于颜回的记录
贤哉回也:在《论语》中,关于颜回的记录共有21句,刻画了一个大智若愚、好学谦善、乐天行道的仁者形象。
1、为政篇第二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2、公冶长篇第五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3、公冶长篇第五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4、雍也篇第六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5、雍也篇第六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6、雍也篇第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述而篇第七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8、子罕篇第九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9、子罕篇第九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10、子罕篇第九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11、先进篇第十一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12、先进篇第十一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13、先进篇第十一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14、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15、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16、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17、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18、先进篇第十一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19、先进篇第十一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20、颜渊篇第十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1、卫灵公篇第十五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04相关链接:关于颜回的小故事
颜回刚入孔门时,在弟子中年龄最小,性格又内向,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有人便觉得他有些愚。马骕《绎史》引《冲波传》曰:“子路、颜回浴于洙水,见五色鸟,颜回问,子路曰:“荧荧之鸟。”后日,颜回与子路又浴于泗水,更见前鸟,复问由:“识此鸟否?”子路日:‘同同之鸟。'颜回曰:“何一鸟而二名?”子路曰:“譬如丝绡,煮之则为帛,染之则为皂。一鸟二名,不亦宜乎?”,其大意是:有一次颜回随子路去洙水洗澡,见五色鸟在河中戏水,便问子路是什么鸟。子路回答说:这叫荧荧鸟。过了些日子,颜回与子路去泗水洗澡,又在河中碰见五色鸟,颜回再次问子路:您认得这鸟吗?子路又答曰:这是同同鸟。颜回反问:为什么一种鸟有两个名字呢?子路说:就像我们这里出产的鲁绢一样,用清水漂洗就是帛,用颜色染就是皂,一种鸟两个名字不是很自然吗?
颜回的忠厚与内向,掩盖了他的聪颖善思,就连孔子一时也难以断定颜回的天资究竟属于哪个层次。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观察了解,孔子才指出颜回并不愚。《论语·为政》记载:“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颜回天资极聪慧,就连能言善辩的子贡也坦率地说不敢与颜回相比。《论语·公冶长》记载:“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颜回聪敏过人,虚心好学,使他较早地认识到孔子学说的精深博大,他对孔子的尊敬已超出一般弟子的尊师之情。他以尊崇千古圣哲之情尊崇孔子,其亲若父与子。《论语·子罕》曰:“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其大意是:颜回曾感叹地说:老师的道,越抬头看,越觉得它高明,越用力钻研,越觉得它深奥。看着它似乎在前面,等我们向前面寻找时,它又忽然出现在后面。老师的道虽然这样高深和不易捉摸,可是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知识来丰富我们,提高我们,又用一定的礼来约束我们,使我们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已经用尽我的才力,似乎已能够独立工作。要想再向前迈一步,又不知怎样着手了。所以在少正卯与孔子争夺弟子时,使“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有颜回未离孔门半步,因而后人评价说:“颜渊独知孔子圣也。”(《论衡·讲瑞》)
一日清晨,孔子在卫国时与颜回在家中谈论学问,远处传来哭声,听来非常悲哀。孔子问:"颜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哭吗?"颜回回答说:"弟子我认为从哭声听,这非但是死别,还有生离!"孔子问:"你凭什么这么说?"颜回回答:"弟子听说桓山有只鸟,生了四只小鸟,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他们的母亲以很伤感的心情啼叫着送别四只小鸟远飞,他的悲哀啼叫声和现在的哭声非常相似,都有亲人要分别不再相见的意思,因此弟子以声音来判断是这样的"。孔子让人去问了悲哭的人,那个人果然说:"我的父亲死了,家庭很贫穷,没办法,就卖了儿子,以所得钱财来安葬死去的父亲,现在正在和已经卖了的儿子在诀别。"孔子感慨着说:“颜回呀,还真是很懂得、很善于辨别声音呢!”
颜回也是敢于直言的人。《论语·公冶长》中记载: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一日,孔子的弟子宰予大白天不上课,却在房里睡大觉。孔子听了伤感地说了这段话。后来有一日,孔子上课的时候也困了。颜回见状反驳孔子:“老师,宰予白天睡觉您很生气,怎么今天您也大白天睡觉呢?”孔子觉得很没有面子,借口说:“刚才周公给我托梦了,在梦里商量事情了。”颜回一听就知道孔子在为自己的过错找借口,于是想了办法来揭穿,要求孔子承认错误。下午上课的时候,颜回假装睡觉,孔子看到以后问颜回为什么白天睡觉,颜回说:“刚才周公托梦给我,跟我谈事情了,他告诉我老师您撒谎了。”后来,孔子没办法,只能承认了自己因为事情多,没能休息好而白天犯困。这足见颜回的聪慧和敢言。
鲁定公问颜回:“你也听说过东野毕善于驾车的事吧?”颜回回答说:“他确实善于驾车,尽管如此,他的马必定会散失(逃逸)。鲁定公听了很不高兴,对身边的人说:“君子竟然也会说假话冤枉别人。”颜回退下。过了三天,养马的人来告诉说:“东野毕的马散失了,两匹骖马跑了,只有两匹服马回来进了马棚。”鲁定公听了,越过席站起来,立刻让人驾车去接颜回。颜回来了,鲁定公说:“前天我问你东野毕驾车的事,你说:‘他确实善于驾车,但他的马一定会走失。’我不明白您是怎样知道的?”颜回说:“我是根据治理国家和其他事务的情况知道的。从前舜帝善于役使百姓,造父善于驾御马。舜帝不用尽民力,造父不用尽马力。因此舜帝时代没有流民,造父没有走失的马。你看,现在东野毕驾车,让马驾上车拉紧缰绳,上好马嚼子;时而慢跑时而快跑,步法已经调理完成;经历险峻之地和长途奔跑,马的力气已经耗尽,然而还让马不停地奔跑。我因此知道他驾驭的马会走失。”鲁定公说:“说得好!的确如你说的那样。你的这些话,意义很大啊!希望能进一步地讲一讲。”颜回说:“我听说,鸟急了会啄人,兽急了会抓人,人走投无路则会诈骗,马筋疲力尽则会逃走。从古至今,没有使手下人陷入困穷而他自己没有危险的。鲁哀公听了很高兴,于是把此事告诉了孔子。孔子对他说:“他所以是颜回,就是因为他常有这一类的表现,不足以过分地称赞啊!”
孔子总是夸颜回聪明,道德高尚,学生中有人就对颜回很嫉妒。有一天,几个人决定戏弄一番颜回,就故意把一块金子扔在颜回路过的地上,躲在一旁偷看。颜回走过来,看到地上一块闪闪发亮的金子,就捡起来,看到上面写着一行小字:天赐颜回一锭金。颜回看了看,就把金子翻过来,在背面也写了一行字:外财不发命穷人。然后又把金子放回原处。坦然而去。几个同学看到颜回如此品行高尚,同时又聪明过人,不得不服,后来都对颜回十分敬佩。
楚昭王聘请孔子到楚国去做官,孔子便去拜见楚昭王,接受礼聘,途中经过陈、蔡两国。陈、蔡两国的大夫聚在一起商讨说:“孔子是一代圣贤,他所批评指责的,的确都是各诸侯国存在的弊病。如果他被楚国任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就危险了。”于是他们就派出步兵去阻拦孔子。
孔子一行被围困,不得前行,断粮七日,无法和外界取得联系,连一些野菜汤也吃不上,跟随的弟子都病倒了。孔子却更加情绪激昂地讲授学问,弹琴唱歌没有停歇。他叫来子路问:“《诗》中说:‘不是犀牛不是虎,沿着旷野急出入。’我的理论学说不对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子路听了心中不快,脸上也显露出一副不高兴的样子,说:“君子不应该受到困厄。难道是老师您还不够仁德,人们因而不相信我们?难道是老师您还不够睿智,人们因而不让我们前行?而且仲由我以前听老师您讲过:‘行善的人,上天会降给他福祉;作恶的人,上天会降给他灾祸。’如今老师您积累德行,心怀仁义,这样做了很久了,为什么还会处在这种穷困的境地呢?”孔子说:“仲由你还不明白!我来告诉你:你以为仁义的人必定会被信任,那么伯夷、叔齐就不会饿死在首阳山;你以为睿智的人必定被任用,那么王子比干就不会被剖心;你以为忠心的人必定会得到回报颜回的故事,那么关龙逢就不会遭刑杀;你以为劝谏的人必定被听从,那么伍子胥就不会被杀害。能不能遇到明主,是由时势所决定的;才与不才,则在于个人的品质。君子学识渊博,谋略深远,而没有碰上好时运的有很多,哪里单单就我孔丘一人呢!况且,芝兰生长在深山老林中,并不因为无人欣赏而不吐露芬芳;君子修习道艺树立仁德,并不因为贫穷困顿改变节操。做或者不做,是人事;生或者死,是命运。所以,晋国重耳称霸的雄心,萌生在他逃亡曹、卫两国的时候;越王勾践称霸的雄心,萌生在他被围困于会稽的时候。因此,身居下位却没有忧虑的人,理想就不会高远;生活长期安逸的人,志向就不会广阔。你哪里用得着知道他们的全部经历呢?”子路退了出去。
孔子又叫来子贡,问了他与子路同样的问题。子贡说:“老师您的理论学说博大精深,因而天下人不能接受您,您为什么不把您的主张稍稍降低一下标准呢?”孔子说:“端木赐啊!一个好的农夫擅长于播种,不一定擅长于收获;一个好的工匠巧于制作,不一定每次做的都能符合他人的心意。君子研习自己的理论学说,主次分明,有条有理,不一定就会被人们接受。现在不研修完善自己的学说,却只求能被人接受,端木赐,你的志向不广阔啊!你的理想也不高远啊!”子贡退了出去。
颜回进来,孔子也问了他同样的问题。颜回说:“老师您的学说博大精深,致使天下人都不能接受您。虽然这样,老师您还是推广并实践它,世人不任用我们,是各国统治者的耻辱。老师您有什么忧愁的呢?虽然不被接受,但是这样才显出了君子的本色。”孔子高兴地感叹说:“讲得有道理啊,颜氏家的小伙子!假使你有很多钱财,我愿意为你管理。”
还有一回,在陈绝粮期间,大家都饿得不行了。后来子贡费了许多周折才买回一些米,颜回在烧饭时,屋顶上一块灰尘掉在了锅里,颜回就把那块灰尘捞了出来,又舍不得扔掉,就把灰尘连同捞起来的饭一块儿吃了。恰巧被在井边吊水的子贡看到了,以为颜回在偷吃,就把这事传开了,大家都认为颜回品行不好。子贡把这事报告了孔子,说老师总说颜回品行高尚,这样的人还能算品行高尚吗?孔子不相信颜回是这样的人,就把颜回叫过来,假意说,我前几天梦见先人,大概是先人要佑佐于我,你把煮好的饭拿来,我要把干净的饭先贡献先人。颜回就诚实地说:刚才有一块灰尘掉到了饭里,我把弄脏了的饭捞了出来,又舍不得扔掉,就吃了下去。孔子一听就明白了,那些背后议论他的人也明白了真相。于是,颜回的高尚品行再次让大家敬佩。
END
梧桐书院因爱而生,为爱而长。这一路走来,感恩青岛凤栖梧商贸有限公司的无私奉献,感恩授课老师的慈悲授教,感恩助教老师的辛苦领读,感恩优秀学员和志愿者们的辛苦付出,感恩梧桐书院书友们的一路相伴与大力支持,才有了今天这个属于大众聚集爱、传递爱、奉献爱的平台。愿我们一起携手,继续通过梧桐书院这个平台播撒爱的种子!我们相互成就,共同成长,圆满我们的幸福人生!
扫码关注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