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爆火,结局引人深思:孩子变坏,原来都有迹可循!
人性,究竟是本善?还是本恶?一个孩子,又能犯下多少恶呢?
没有天生就该善良的孩子,只有没有做好表率的大人。
作者 | 乔木
最近,《隐秘的角落》迎来大结局,这部今年夏天最火爆的电视剧,最终以豆瓣8.9的高分落下帷幕。
电视剧虽然结束了,网上对于结局的讨论却依然热火朝天:
是三个小孩历经险恶坏小孩结局,最终走向光明,重获新生;
还是屠龙少年反成恶龙,朱朝阳变成了另一个张东升。
至于真相到底是哪个,就如同剧中张东升说的那样:你相信童话,还是现实?
不过,结局究竟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了。
一部好的作品,比起故事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带给我们的社会思考还有现实主义。
这部改编自小说《坏小孩》的影视,通过三个小孩,与我们探讨了原生家庭及社会环境对少年心理的影响和塑造。
原著作者紫金陈说:
我写的不是一个反社会的人格,而是人性,是希望人们能去反思,未成年人犯罪的恶之果,源头在哪里。
这个初衷也被导演辛爽带到了影视作品中。
辛爽说:
在这个以爱为名行恶之事的故事里,善恶没有黑白分明的对立。没有人是绝对的恶,没有人是绝对的善。
善恶只在一念之间,向左还是向右,只不过诱因不同罢了。
对我们而言,孩子变坏是一个结果;可是站在他们立场,你会发现孩子变坏,其实是一个过程。
当我们聚焦于他们的成长历程,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变坏,都是有轨迹的。
01
原生家庭是一个人的宿命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曾说: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三观、精神品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多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朱朝阳,剧中最大的矛盾体,也是“最坏的孩子”,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原生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
他来自一个单亲家庭,有一个强势让人窒息的母亲,还有一个长期缺位,冷漠敷衍的父亲。
朱朝阳从小跟着母亲周春红长大,他的乖巧懂事,是为了迎合母亲。
过生日时,父亲朱广平约他出去吃饭,但他却问母亲:“你想让我去吗?”
内心明明渴望得到关注和爱,可他却不敢轻易开口表达,为了讨好母亲,朱朝阳一直小心翼翼,压抑自己。
朱朝阳班主任找母亲,和她说朱朝阳在学校遭受排挤,没有朋友,让她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
没想到母亲理直气壮地回答:“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交朋友是出了社会的事情。”
“成绩万岁”封上了孩子的情感发泄口,长期内心孤寂的朱朝阳,所以在严良和普普出现后,朱朝阳才会紧紧地抓住他们,选择与他们一起同罪犯周旋。
朱朝阳在结局中对严良说过一句话:“我做过最后悔的一件事情,就是给你们开了门!”
只是,假如一切能重来,朱朝阳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因为他没有交过朋友,也就失去了判别朋友好坏的能力。
这一切的苦果,早在母亲的教育下埋下了隐患。
母亲要求儿子“你只要好好读书就够了”,于是朱朝阳也乖乖地扮演他母亲的学霸儿子。
所以尽管经历了那么多事情,朱朝阳依然轻松地对母亲说:“这次考试我又是第一名,妈妈我会成为你的骄傲。”
网上很多人解读,这样的朱朝阳让人害怕,可我想说,这样的孩子让人心疼。
比起过度干预的母亲,父亲的过度忽视也让朱朝阳心殇。
对父亲而言,自己像是个局外人。
父亲对儿子一无所知,就连考试第一名都是从牌友口中得知;
唯一一次带他去买球鞋,还是牌友给出的建议;
自己和父亲的独处,也一次次被后妈和妹妹破坏。
对于极度渴望的父爱,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变得绝望。
父母带给他的伤害,就像一根刺,拔掉了伤口依然会在。
托罗斯说:
世界上从来没有坏孩子,多的是缺少爱的孩子,不被当做人看的孩子。
每个坏孩子,背后都有父母的推手。
02
每个偏爱,都有代价
看到这样一句话:
朱朝阳和朱晶晶的悲剧告诉我们:多孩家庭的纷争根源,不是兄弟姐妹的分爱,而是父母的不公正。
深以为然!
因为父亲对朱朝阳的忽视,朱晶晶可以随意践踏哥哥朱朝阳的小白鞋,而不受批评;
因为父亲对朱晶晶的偏爱,让她对哥哥朱朝阳有恃无恐,甚至在5楼这样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都敢与朱朝阳叫嚣说:“父亲最喜欢的是我,他讨厌你,我叫父亲来打死你。”
在父亲的影响下,朱晶晶发自内心认为朱朝阳是没有权利伤害自己的,她不懂得朱朝阳也该受到父亲的疼爱,从而忽视了朱朝阳的嫉妒心理,最终让自己失去生存的机会。
朱朝阳也是如此,当妹妹朱晶晶惨遭不测时,他的第一反应是:“爸爸知道了,我该怎么办?”
下意识的反应,往往是一个人最真实的感受。
在父亲心中,妹妹与自己,孰轻孰重,他心里知道。
所以他失去了第一次自证清白的机会,也失去了自赎的机会,这成为了他第一重黑化。
当妹妹死后,父亲叫他出去喝糖水,他满心欢喜,以为自己可以获得父亲的爱。
这一切在父亲一句质问“妹妹的死和你有没有关系”消失殆尽,父亲的不信任直接给朱朝阳定罪,成为了朱朝阳的第二重黑化。
只是这一切还不够朱朝阳死心,直到他发现了父亲的录音笔,他决定开始反杀,完成了第三重黑化,最终一步一步走向深渊。
试想一下,如果父亲一开始能够一碗水端平坏小孩结局,是否就不会再发生之后的这些事。
而这样的事情,现实中二胎家庭也不少见。
14岁的姐姐杀害了11岁的亲弟弟,只因为父母只给弟弟买手机,自己却没有,姐姐觉得父母做事不公,只喜欢弟弟不喜欢自己。
10岁的大女儿嫉妒弟弟受宠,打骂弟弟还自残。
广州一个18岁的哥哥,因不满父母偏爱弟弟,而失手杀了7岁的弟弟……
关于手足相残的新闻并不少见,而这些事件的背后,我们会发现站着一对顾此失彼的父母。
父母的不公平对于孩子们来讲,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剑,让他们自相残杀。
张东升在剧中曾问朱朝阳:
你有没有特别害怕失去的东西?
有时候会为了这些东西,我们会做我们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对朱朝阳来说,父爱是他特别害怕失去的东西。
对孩子来说,他们在意的不是父母给自己多少,而是在同一个父母面前,能拥有什么。
长期的委曲求全和妥协退让,只会让他们变得自卑、偏激;而那些仗着父母偏袒的人,则会变得自私自利,且无视是非。
要明白,每一个孩子生来都只是一张白纸,而父母成就了他们的底色。
03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说:
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家庭。
《隐秘的角落》播出后,作者紫金陈接受采访说,朱朝阳的原型其实是自己。
剧中关于父母的描写,也是自己的真实写照。
由于离婚这件事,妈妈始终怨恨爸爸,这样的心态给紫金陈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在嫉妒缺乏父爱的童年,紫金陈对父亲也是充满怨恨。
童年的这段经历给他的性格还有人生造成极大的影响,紫金陈曾剖析过自己:
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
你看现在我的物质条件好了,但我30多岁了,骨子里还是会自卑,我明白自己有性格上的缺陷。
我很会对自我进行分析,我也知道原因,但是这种原生家庭对个人造成的影响,我没有解决办法。
只是,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但却可以通过塑造自己内心,让自己摆脱原生家庭的烙印。
张韶涵在遭受亲生母亲背后,导致事业重创后,在一档节目中说:“我身上有很多重担,但是幸福的,如果我没有遇到这样失落的一面,难过的一面,我不能理解什么叫做人生。”
只不过,不管何时,苦难都不值得被感激,但我们要像张韶涵那样学会拥有幸福的能力。
影片最后显示:献给童年。
当初看的时候没有体会到导演的善意,后来仔细一想,才明白导演的苦心。
童年已经过去,有些伤害已经造成,也许你无法忘却,但要学会释怀。
另外,也是要告诉大人,我们都曾痛苦,就不要再让自己的孩子受苦。
因为,你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给今天的文章分享、点赞、在看,谢谢妈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