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
“坏小孩”
前段时间大火的悬疑网剧《隐秘的角落》颠覆了我们对“坏小孩”的认知,我们不禁好奇,这些“坏小孩”是在什么样的养育环境下长大的?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为孩子打造一片健康成长的蓝天?
因为人格的复杂多样性,我只选择每个“坏小孩”标志性的那一面人格来解读。让我们一起走进三个坏小孩的养育环境与内心世界,他们分别是:让父母省心的优等生——朱朝阳,被父母宠溺的小公主——朱晶晶,从福利院逃跑的小混混——严良(剧中另一个坏小孩普普的情况与严良类似,不再另行解读)。
这一期我们先来了解这部网剧的核心人物——朱朝阳。
朱朝阳是朱晶晶同父异母的哥哥,因为母亲周春红过于控制和强势,父亲朱永平被推向了年轻漂亮的“第三者”王瑶的怀抱中。一开始朱永平对朱朝阳还有愧疚,并没有下定决心离开这个家。但是周春红坚定地要离婚,朱永平无奈地结束了婚姻,并与王瑶组建了新家庭,有了掌上明珠朱晶晶。
朱永平一直忌惮周春红,也担心任性的王瑶吃醋,于是再婚后很少去看望朱朝阳。同时朱永平加倍宠溺朱晶晶,导致朱晶晶形成了嚣张跋扈的个性。而缺少父爱的朱朝阳整日面对一个时刻都在隐忍的单亲母亲,唯有更加听话懂事坏小孩结局,名列前茅,才能给母亲带来些许安慰。
正所谓“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朱朝阳和朱晶晶之间的恩怨一触即发。朱朝阳又考了第一名,带试卷去见父亲。脸上有光的朱永平在牌友的劝说下好不容易带朱朝阳去商场买双鞋,还没试好,朱晶晶母女半路杀出来要拉他一起去买裙子。朱永平匆匆付了鞋钱就陪着母女俩离开了,只剩下朱朝阳呆呆地看着他们的背景,暗自神伤,期盼已久的父爱原来只是昙花一现。
朱朝阳穿着新鞋和朱晶晶母女俩一同在路边等父亲开车过来,朱晶晶蹦蹦跳跳踩脏了朱朝阳的新鞋。王瑶让朱晶晶象征性地道个歉,朱晶晶辩解自己不是故意的,无需道歉。王瑶又补了一刀“人家又不像你,天天有新鞋穿”。朱朝阳听后落荒而逃。
看到这一幕,真的为两个孩子都感到心酸。两个原生家庭的养育都是失败的,导致朱朝阳极度自卑,朱晶晶极度自负,为后面两人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朱永平这个父亲是没有力量的,既不能保护朱朝阳免受严苛母亲周春红的侵入,反而自己先从压抑的家中逃跑了;也没能制止朱晶晶免受任性母亲王瑶的娇惯,反而对母女俩百依百顺。
下面着重解读一下朱朝阳的母亲周春红在养育方面的失败。
周春红的母爱是令人窒息的。她事无巨细地关注朱朝阳的饮食、作息、学习成绩,高标准、严要求,把儿子当成为自己扬眉吐气的工具,却对儿子这个“人”喜怒哀乐的自我需要不感兴趣。儿子无法活在现实的人际关系中,自我身份发展不出来。只剩下智力功能被母亲逼迫着疯长,对孩子来讲是一种灾难。这样的孩子不得不过早开发智力,学习各种知识技能,满足父母、家长及学校的期待;懂得察言观色,讨别人的欢心。一旦有人不开心了,孩子就会反思是不是自己没有做好,非常内疚自责。
家长会结束后,班主任委婉提醒周春红,朱朝阳虽然总考第一,但在学校不合群,需要关注一下。周春红不以为然,觉得孩子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成绩,人际关系都是以后的事情。因为母亲不关心,朱朝阳被同学欺凌,受了委屈也没法倾诉,只能一直委曲求全。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周春红逼迫儿子喝牛奶,朱朝阳觉得烫要一会儿再喝。周春红喝了一口说不烫,把牛奶硬塞在儿子手中,阴着脸盯着他喝完。周春红看到儿子嘴角的奶渍,上手就要擦,朱朝阳下意识挡了一下,周春红就崩溃了,疯狂地揉搓儿子的嘴。
看到儿子拒绝的反应,周春红第一时间不是停下来反思自己做了什么让儿子不开心了,而是很震惊一贯听话懂事的儿子居然敢反抗自己,于是变得更暴虐,让儿子屈服。可怜的朱朝阳还没来得及爆发就已经灭亡了。
周春红代表了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匮乏的养育环境,她扮演着一位只感动了自己的“伟大的母亲”,实则自己却是极度脆弱的,所以对孩子依赖的需要感到恐惧,才热切期待孩子赶快长大,远超现阶段的成熟度,懂得感恩,自己才不会被累垮。
母亲的侵入和同学的欺凌给朱朝阳带来的创伤是相似的。朱朝阳早期没有得到母亲的抱持,内在的自体虚弱和无力,所以应对外界时也无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周春红作为母亲不能适应孩子的需要,她把自己的需要强加给孩子,她从孩子的顺从当中感觉自己获得了意义。这种养育让朱朝阳不得不臣服在“养育者”这个客体,这个母亲的淫威之下。这种来自于孩子的顺从,让父母“省心”,就是最早期“假自体”的一个形态。朱朝阳这种让父母省心的优等生,其实内心对于能有环境可以信任和依赖是绝望的,凡事只能靠自己。展现在他人面前“勇往直前”的学霸光环背后是无法交流的“无路可退”的恐惧。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朱朝阳都无法交流内心真实的想法。他一味迎合家长、老师的期待,把自己的初心弄丢了。
“假自体”所在的养育环境的失败类型是,环境的需要大于孩子的需要,是侵入性的;对孩子的需要满足过少,而且是有条件的。导致孩子对现实和他人的需要了如指掌,对自己的需要一无所知。正因为他们不了解自己的需要,无法深入地和他人进行情感交流,不能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满足。他们的内心体验是“只实不真”的,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套路琢磨得很透彻,却无法依靠真实自发的冲动和他人关联,内在是空洞贫瘠的。所以“假自体”的人是“空心”的。“假自体”价值感唯一的来源就是玩转套路坏小孩结局,博得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和肯定,否则就会感觉被抛弃,无法生存。
只要是套路就会有失效的时候,当他们拼尽全力,成绩也无法名列前茅,不能继续得到肯定时;在之后的恋爱、婚姻关系中需要和他人真正亲密又屡屡受挫时,“假自体”就会崩溃。一直潜藏的脆弱、恐惧、绝望会一股脑暴露出来,此刻口口相传的“别人家的孩子”一下就跌落了神坛。更可悲的是这种情况持续很长时间之后,也许父母已经放弃了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待,孩子还要挣扎着爬上去,否则就找不到活着的意义。
女孩W就是一个让人心疼的“假自体”孩子。她出生在偏僻的农村,家境困难,好在天资聪慧,母亲就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完全寄托在W身上。村里没有重点小学,母亲要求W从上小学就寄养在镇上的舅舅家。舅妈觉得照顾W是个麻烦,不给她好脸色。舅舅家的弟弟还总欺负W。每次W在电话里哭诉想回家,母亲都以路费太贵为由不让W回来。母亲总鼓励W不要管别人,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学习上,等考上大学,找到好工作,一切都会好起来。
W的确很争气,一直名列前茅。但从初二开始上课时就突然无法集中注意力,成绩下滑得厉害。班主任多次找W母亲,W母亲除了崩溃大哭,别无他法。W觉得前途渺茫,多次自杀未遂,被母亲送来住院治疗。
W在和我进行心理治疗时,总表达想赶紧回去继续读书,还要考大学。住院期间,母亲见W情绪稍有好转,就暗示W要抓紧时间复习功课。我意识到如果W生活的环境不发生变化,她是无法真正好转的。我经过W的同意,主动邀请W的母亲加入治疗。我向W的母亲解释现在最重要的不是W的学习,而是帮助她感觉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如果遇到困难和委屈是有家可回的。母亲听后自责大哭,反而是W安慰母亲自己不再自杀了,会好好读书,让她放心。
W情绪好转出院后,家里没条件支持她继续做心理治疗。W很孤独,开始在网上跟陌生人吐露心声,结果被男网友哄骗到宾馆发生了性关系。母亲和舅舅不反思他们没有保护好W,反而骂W不要脸。我想W对于他人能理解和照顾好自己会更加绝望。
有些“假自体”并没有崩溃,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财富、名望,看上去也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是他身边的人,乃至他自己都不知道他的开心是伪装出来的。因为一辈子都在为别人而活,这些成就和他自己这个“人”毫无关系。所以这样的“假自体”内心有很深的空虚感,也许会尝试自残、强迫性地手淫或滥交,通过身体真实的疼痛或高潮,即本能欲望的满足,来确认自己还活着。因为自己这个“人”原原本本的样子一直不被看到和关注,只有迎合他人才有价值,他的“真自体”其实是一直被羞辱的。极端的情况下,这样的“假自体”会选择自杀来结束被羞辱的一生。可悲的是,也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才通过自我成全拥有了“尊严”。既然不能选择体面地活着,但起码可以选择体面地死去。
如果想让“假自体”恢复健康,环境要把自己的需要及对个体的期待放在一旁,帮个体放松下来,退行到不必为任何人任何事承担任何责任的状态。“假自体”被环境,也被自己允许从“无所不能”的神坛下走下来,成为一个能与自己的脆弱、无助和恐惧关联上的“人”。同时环境要帮助个体理解他自己的真实需要是什么,并进行响应。这就需要环境能凭借自身的能力获得成长,无需使用个体还没发展成熟的能力。
END
致谢:感谢赵丞智老师从温尼科特角度对“养育环境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为我提供了很多的灵感!感谢刘阳老师的审校,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北京曼陀海斯心理咨询中心
北京温尼科特精神分析学院
▲长按二维码加客服
▲曼陀海斯公众号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