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多屏拼接的显示器 飞利浦276P1FR
这1、2年因为疫情,#居家工作# 提前成为一个讨论点,去年开始个人就常态性的居家工作成为soho一族,近期也顺带趁机回老家一段时间,还可以变工作边陪伴父母。虽然是居家工作,但效率还是要注意的,考虑到未来可能经常两地跑,所以在老家也得重新添置准备一些自己必需的办公设备,这次先购买的就是用于办公的显示器。
之前老家这本来也有一台24英寸的显示器,不过分辨率还是常规的1080P,如果是常规使用其实也没什么问题,只不过用于工作的话,还是有我无法忍受的地方,比如分辨率太低,像我经常多窗口同时编辑,1080P就很头疼,同时堆不了多少素材,所以这次就准备购置一台2K或者4K分辨率的显示器,然后旧显示器可以当副屏,这样双屏使用既不浪费,办公编辑文档起来又足够爽。
最后选了飞利浦的,主要考虑到下面几个原因:
a,27英寸2K分辨率,符合要求范围,虽然4K更好,但预算就要多1K,也就是接近50%,投入成本太高
b,官方标称100% NTSC 116%sRGB色域覆盖*(*对应CIE色度坐标覆盖率),ΔE<2 ,LGD原厂IPS面板,这价位这规格OK了;
c,支持全功能Type-C口(数据传输跟充电),外接笔电设备方便;
d,四边微边框,除了看着好看,未来搭建多屏的也比较好用,另外多功能调节底座也是必须的;
e,最重要还是价格,综上之后实际价格2K左右,比较好接受。
01/ 适合组建多屏系统的显示器
这台显示器到现在也用了一段时间,这期间比较直接的感觉就是这机子很多地方就是为了搭建多屏而设计。
算是采用了飞利浦显示器最新一代的一些产品或者设计元素,比如最明显的特征的就是四边微边框,这样设定的好处除了进一步增加屏占比,视觉上更加好看之外,更有实际意义的就是方便搭建多屏显示系统,而且不止适合常规左右平面多屏,也适合组件上下多屏,现在搭建这类多屏方案的用户也多了起来,毕竟每个人视觉习惯不一样。当然也是受益四边微边框,加上比较不错的价格,所以搭建四屏同显方案成本低了不少效果也好了不少。
也是为了便于搭建多屏方案,实际显示面板上是内置一个光感传感器的,为此也从常规的固定式设计为翻折式。避免组建多屏的适合,被这个传感器影响导致增加间隙,关于这个传感器的用途后面也会详细说明。
另外一个同样服务于多屏搭建的就是这显示器居然支持DP OUT,也就是在显示器数据传输上可以实现信号的菊花链扩展。直白点就是常规方案我们可能每个显示器信号线都要连接显卡,但支持菊花链扩展的显示,只要一个主显示器连接显卡,副显示器信号线连接主显示器的DP OUT即可实现信号的扩展。这样的好处就是信号走线更加方便,也规避了接口数量不够或者副屏数据线不够长的问题。以往中高端的显示器可能回配置,没想到这台定位已经比较入门的机子居然也支持。
在的设置菜单里面,也可以设置菊花链信号是复制还是扩展。
菊花链模式示意
这一代飞利浦商务办公显示器基本都换装这个多功能底座支架,视觉上变得更加纤细简约。依旧是免工具安装,显示器本身也内置支架口,可以安装第三方支架。
显示器本身的支架可调节高度也足够高,方便调节到一个比较适合个人的高度。而常规的±90°旋转,水平±180°旋转也都支持,屏幕俯仰角可调-5/35°
比较意外的OSD菜单还会根据你屏幕旋转方向,从而自动调整OSD菜单的方向。未来要是进一步增加支持陀螺仪感应器,自动调整屏幕显示内容方向就完美了。
还有一个比较意外的就是显示器依旧内置了音箱,当然对于办公应用场景,有时候能应急发声也够了。
接口部分也是我对这显示器看中的地方,之前的显示器就经常因为不支持某些接口导致转接比较麻烦。视频接口除了前面的那个DP OUT,本身还有DP 1.4、HDMI 2.0及Type-C这三个信号输入口,基本可以做到目前及未来的主流视频接口全兼容。
最为看中的就是这个Type-C口,之前都要中高端型号才配置支持信号输入的,现在总算下放,大家买新显示器也尽量买支持Type-C口可以视频信号传输的,而不单支持充电输出的。当然这个Typ-C口同样支持充电,输出功率最高65W,搭配轻薄本是刚好。
除了这些视频口,剩余的就是一个RJ45网络口,这个接口有些奇怪,其实你可以理解为连接Type-C之后,这个显示器本身就变为一个Tpye-C扩展坞,然后附带了一个网络口,连接也可以通过这个连接网络。另外一如既往配备4个USB3.2接口,其中黄色的那个支持B.C1.2充电。
基本这显示器你也可以理解为显示器+Type-C扩展坞的组合。
针对商务办公显示器
如果你注意关注商务办公类显示器,早期专门针对这个应用场景,除了显示效果,会开始考虑优化支架设计(健康)、低功耗跟丰富的接口(便利)。而后面中高端型号进一步升级,除了在舒适健康(防蓝光、纸页模式、无闪烁,亮度控制)继续强化,还增加考虑了安全使用,比如前面说的那个可折叠的光线传感器,就是用于强化这些。
依托那个光线传感器 睿动光感技术跟 环境光感应技术功能,这两个功能现在部分中高端商务显示器也会开始支持。
睿动光感技术:这个其实就是通过传感器监测使用者是否在屏幕面前,如果人不在屏幕前在一定时间后会自动熄屏,除了降低功耗,另外一个用途就是增加一定安全隐私性,比如我之前的公司都有要求人不在电脑前一定要关闭屏幕,避免工作内容泄露。
环境光感应:除了可以熄屏,自然还可以根据环境自动调节亮度,这个也是一个实用功能,可以根据环境亮度自动调节屏幕亮度,尽量让长时间用眼更加舒适。不过这边不能调节感应器的敏感程度,比较可惜。
除了实用性的功能设计,这机子就没有太多额外的外观设计了,毕竟要控制成本。
OSD按键也是比较常规的物流按键式。这些我都无所谓,足够便宜就行
附件倒是没少,该有的都有,包含HDMI、DP、电源及一条超好用全功能的Type-C线
这价位机型还附带全功能的C2C线本来就挺难得的,更不错的是这条线本身还附带了一个Type-A转接头,也就是同时可变身C2A线用,增加兼容性。
02/显示效果
采用的这块LGD原厂IPS表现怎样呢。
这几年感觉显示器只要不是太山,普遍素质都不会太差,除了本身高色域跟广色域、不同分辨率的硬性规格差异,其它参数控制越来越稳定,差距不会特别大。
本身支持 100% NTSC 116%sRGB色域覆盖,这点对我办公来说足够用,特别是对100%aRGB这类广色域支持还没那么自动方便,所以我一开始还是锁定能常规支持100%sRGB色域覆盖的显示器。
实际用红蜘蛛测试,比较意外出色的就的色准控制,另外一个就的色彩亮度和屏幕亮度均匀度,对这价位或者更高价位的机子来说都可以算很优异。
用红蜘蛛实际测试了下,官方标称100% NTSC 116%sRGB实际是色域容积,所以测试色域覆盖也达到了100% sRGB。前面说了,个人应用场景高色域即可满足,广色域搭配反倒自找麻烦。
色调响应,实际测量值无比贴合“光度2.2”,一致性优秀
色彩均匀度跟亮度均匀度控制也都还不错,特别是亮度均匀度偏差控制在10%以内算优异了。一般专业显示器会特别看中亮度均匀度跟色准,随着显示器更新换代,最近这1、2年色准大家都做得不错了,但亮度均匀度控制还是良莠不齐。
默认色彩模式下测试的色准,平均值0.76,符合并远低于官方宣传。
图片、视频及动画的屏显效果参考。日常图片、视频编辑,或者整整PPT之类,这显示都没问题,算是一个性价比的编辑类型显示器。
75Hz刷新率能感受到差别吗?
机子算是官方“小超频”,刷新率支持75Hz,虽然不如游戏屏144Hz以上那么高的刷新率,但对比常规60Hz刷新率还是聊胜于无。我自己对屏幕的刷新率算比较敏感,所以60到75的虽然幅度不高,但也能感觉到流畅度有一点提升。
其实刷新率对办公体验提升也是有的,特别是滑动看素材等,所以未来厂商也可以考虑把这类商务办公显示器的刷新率提升下,哪怕是到90甚至120都有明显的使用体验提升,也可以做到跟其它产品的差异化。
其实刷新率的提升,对滑动阅读感受是有增益的,滑动过程文字会更清晰,而不是在跳动。
也支持,虽然知否支持HDR我个人是无所谓,不过支持的机子至少亮度跟色域覆盖也都有保证,部分HDR内容也可以体验感受下。
可能是运气好吧,手上这台屏幕漏光控制竟然以外的好,这边用另外一台笔记本屏幕对比下,亮度都调节差不多为300尼特亮度。然后那台笔记本屏幕是低色域的所以纯色看起来差异比较明显。
漏光控制参考,屏幕下方白点是鼠标。曝光时间1秒。
03/关于飞利浦优缺点
目前市面27英寸2K分辨率的显示器可以说足够多,如果只拼价格的话大家差异点其实就没那么明显。飞利浦走的路线更像是以往中高端型号的“青春版”,而且这个“青春版”并没有去掉核心功能或者参数缩水,只是简化一些关系不大的外观设计,一些参数没那么极致,但大部分重要功能也都有保留。如果你跟我一样,想要控制预算的情况下选配一台未来用起来好用的显示器,那么飞利浦确实可以考虑。最后我也总结说下这台机子的优缺点供参考:
1,便于组件多屏设计(四边微边框,DP OUT)
2,实际效果不错(LGD原厂IPS面板、高色域,色准控制OK)
3,针对商务办公场景的功能优化(光感、低蓝光无闪烁、多功能支架、USB HUB)
缺点,或者说希望未来改进升级的地方
刷新率,升级到90Hz,甚至120Hz就完美了,对日常办公体验提升还是很明显的。当然Type-C充电要是支持到90或者100w就更好了,这个目前主要高端型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