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专用(新记忆棒短棒二代和1代有什么差别资料库

游戏网编2024-03-09 13:582420

记忆棒目录简介记忆棒的使用记忆棒的特点记忆棒的样式不同的记忆棒版本记忆棒硬件故障的修复方法简介记忆棒( Stick)又称MS卡,是一种可移除式的快闪记忆卡格式的储存设备,由索尼公司制造,并于1998年10月推出市场;它亦被概括了整个 Stick的记忆卡系列。这个系列包含了 Stick PRO(容许更佳的最大储存容量和更快的传输速度)、 Stick Duo( Stick 的小型格式版本,包含PRO Duo)、和比Duo更小的 Stick Micro M2。[编辑本段]记忆棒的使用最初的 Stick提供最多128MB的容量,以及 Stick 容许两张128MB的容量于一张卡内。而含有8GB容量的 Stick,已于2006年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中公布,但根据索尼公司的资料, Stick PRO最大可能容量为32GB。一般而言, Stick是用来为手提式装置作为储存媒体的 以易于移除的方式来被PC存取。例如,索尼的数码相机用 来储存影像档。

以 Stick读卡器一般是一个以USB或其他连线方式连接的细小的盒子,用家可不需把新力数码相机接到电脑而复绘图片。有 Stick在数码相机的新力用家、数码音乐播放机,PDA,手提电话,PSP,和其他的装置以及索尼的VAIO个人电脑早已包含 Stick插槽。除了从数码相机复制影像档外,用家还可以复制任何类型的档案到记忆棒内或把档案从记忆棒内复制出来。市面上也有、或3.5"存软盘接口的读卡器。兼容性方面,较老的MS卡能够在较新的读取装置上使用,较短的 Stick Duo 加上一个适配器后也可以使用。但是, Stick PRO 和 Stick PRO Duo 通常不能在较老的读取装置上使用。记忆棒是索尼独家开发的标准,第三方的生产厂家还有和雷克沙。尽管它是索尼独家支持的标准,记忆棒还是比其他独家支持的快闪储存格式寿命更长。记忆棒的特点除了外型小巧、具有极高稳定性和版权保护功能以及方便地使用于各种记忆棒系列产品等特点外,记忆棒的优势还在于索尼推出的大量利用该项技术的产品,如DV摄像机、数码相机、VAIO个人电脑、彩色打印机、、IC录音机、LCD电视等,而PC卡转换器、3.5英寸软盘转换器、并行出口转换器和USB读写器等全线附件使得记忆棒可轻松实现与PC及苹果机的连接。

记忆棒推出后,、爱华、三洋、卡西欧、、奥林巴斯、夏普等一系列公司已表示了对此格式的支持。索尼公司目前还在寻求家用电子行业和IT行业对记忆棒格式的认同。 Sony将在今后把更多代表记忆棒最新发展的产品介绍到国内市场。记忆棒的缺点一是只能在索尼数码相机中使用,二是容量尚不够大。索尼在记忆棒的基础上将体积减小至约1/3,设计制造了记忆棒Duo,外型尺寸仅为31×20×1.6mm,重量也缩小了一倍,为2克,这和xD卡非常相仿,非常便于携带。这种记忆棒Duo很方便应用于相当小巧的手机和数码相机中,以及各种mp3播放器等电子产品中。为了获取更大的容量和更高的速度,索尼推出了全新的记忆棒PRO,这是由索尼和闪 迪公司共同开发的,外型体积较记忆棒均没有变化,但是可以实现8GB的容量,老式设备将不能使用这种新型的记忆棒PRO,不过现在生产的有记忆棒PRO插槽的数码产品可以向下兼容,使用传统的记忆棒。记忆棒PRO除串行传送之外,还支持并行传送,以实现多种数据的同时传递与接收。在平行传送模式中,数据以大于理论值的速度传送,使实时记录DVD质量的动态图像成为可能。拥有这种高速,记忆棒PRO同样可以支持即将到来的宽带时代带来的先进解决方案。

记忆棒PRO没有蓝条和白条之分,所有的记忆棒PRO都具备版权保护功能。记忆棒的样式尺寸为:50mm x 21.5mm x 2.8mm,重4克。采用精致醒目的蓝色外壳(新的MG为白色),并具有写保护开关。 和很多Flash 储存卡不同, Stick规范是非公开的,没有什么标准化组织。采用了Sony自己的外型、协议、物理格式和版权保护技术,要使用它的规范就必须和Sony谈判签订许可。 Stick也包含了控制器在内,采用10针接口,数据总线为串行,最高频率可达20MHz,电压为2.7伏到3.6伏,电流平均为45mA。可以看出这个规格和差不多同一时间出现的MMC颇为相似。2003年3月份,在记忆棒PRO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记忆棒Pro Duo,是一种是对过去的记忆棒Duo进行新支持并行接口的改进后的产品。记忆棒PRO Duo将所有记忆棒PRO的先进功能打包压缩成Duo格式。它采用更高密度的叠加技术。记忆棒Pro Duo除串行传送之外还支持并行传送,能以理论上的最大量的速度传送数据。这种媒体响应宽带时期高级应用程序越来越多的用途,提供快速,简便地复制高分辨率的数码图像,以及大容量演示数据的方法。

记忆棒允许记录有版权保护的内容及高速数据传送,在广泛的产品领域内维持高兼容性,包含小型移动设备。通过连接适配器,它同样可以应用于兼容标准尺寸记忆棒的产品。[编辑本段]不同的记忆棒版本最早一代的记忆棒尺寸与口香糖相仿,容量从4MB到128MB。很快这样的容量就显得捉襟见肘,索尼因此就开发了新的“可选记忆棒”( Stick ),其原理与早先5.25"软盘相仿,即可以双面使用。一个可选记忆棒有两面,每面128兆,拨动开关,可以选择正或反面。这个方案实际上没有被广泛接受,但这也使老的记忆棒读取装置可以使用更大容量的记忆棒。目前雷克沙仍然在生产256兆的可选记忆棒。 Stick PRO是大容量记忆棒的最终解决方案。 大部分老的读取装置也能支持MS PRO。通过Flash ROM的更新,其他较老的读卡器也能兼容MS PRO。MS PRO的传输速率更快,最大支持容量能达到32GB截至05年6月,最大容量4GB。 所有大于1GB的MS PRO都支持高速传输模式,大容量的记忆棒相比同样容量的SD卡或者CF卡,报价要高的多。标准是一个加密系统,能够保护音乐只能被授权的设备下载和播放,没法复制。

psp记忆棒长什么样_psp记忆棒_记忆棒音乐

某些MS和所有的MS PRO都支持。MS Duo 适配器和MS PRO Stick Duo是记忆棒中的小个子,主要是用来与SD格式竞争的,它用在卡片数码相机、手提电话以及PSP上。它拥有与MS相对应的版本(支持或不支持高速模式,有没有等等)。用一个适配器(通常与卡搭配销售)就可以使Duo与大尺寸的记忆棒一样使用。索尼在2005年9月30日宣布,它与的合资工厂会推出一种新的记忆棒格式,新的 Stick Micro M2尺寸仅 15 × 12.5 × 1.2 毫米,理论上支持32 GB。最高传输速度160 MB/秒。标准的 Stick: Stick Stick Stick Stick PRO: Stick Stick PRO High- Stick PRO Stick Duo: Stick Stick Duo Stick Duo Stick PRO Duo: Stick PRO Stick PRO Duo Stick PRO Duo High Stick Micro: Stick Micro特性:标准传输速度:最高写速度: 14.4 M比特/秒 1.8 MB/秒最高读速度: 19.6 M比特/秒 2.5 MB/秒PRO 传输速度:传输: 160 M比特/秒 20 MB/秒最小写速度: 15 M比特/秒Micro 传输速度:传输: 160 M比特/秒 20 MB/秒外形尺寸:●标准版: 50.0 mm 宽 × 21.5 mm 高 × 2.8 mm 厚●Duo: 31.0 mm 宽 × 20.0 mm 高 × 1.6 mm 厚●Micro: 15.0 mm 高 × 12.5 mm 宽 × 1.2 mm 厚High speed stick PRO Duo to read and write up to 80 Mbps on high speed 、SD、CF、xD、MMC是目前在市场流通的记忆卡规格。

psp记忆棒长什么样_psp记忆棒_记忆棒音乐

得到新力公司授权生产兼容的记忆棒产品厂商包含宇瞻,,雷克沙,,I-O DATA,以及等。[编辑本段]记忆棒硬件故障的修复方法故障现象:一次一条128MB的SONY记忆棒在通过读卡器传输数据后再插入数码相机,相机提示 STICK错误,利用相机和电脑的格式化工具对记忆棒重新格式化无效,基本判定该记忆棒有硬件故障。故障处理: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撬开记忆棒一探究竟。记忆棒的塑料外壳为密封状态并未提供用户打开外壳的途径,所以我们只能用小刀慢慢割,并尝试在开口处慢慢撬。对于一些所谓水货的假棒开壳比较容易,它的粘合点少,有时一撬就裂开了一大半。真货由于采用大面积粘合所以要多费一番周折,撬不开的地方不要硬撬,为了保护外观尽量慢慢割。取出记忆棒主体线路板可以看到其结构非常简易,PCB板上主要有控制芯片、储存芯片、写保护开关以及少量贴片电阻电容和一个贴片三极管。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每个部件,发现储存芯片的管脚似乎有虚焊的现象,遂决定用大面积补焊法,即无论该焊点是否正常在一定区域内对所有焊点再次加热补焊)。由于芯片管脚比较细密所以用普通尖头烙铁补焊时要格外小心,防止焊料将相邻管脚短路,同时也要注意防静电。

建议使用热风焊台来进行补焊,这样更为安全迅捷,对芯片一侧管脚全部加热等原焊锡融化时加压固定即可。经过补焊后该记忆棒复活了。对于修复的记忆棒,外壳可用AB胶重新封起来,不建议用502胶水,因为它虽然速度快但容易产生白色残留物质。故障分析:假棒外壳塑料材质较真货要薄要软,加上假货的焊接工艺参次不齐,所以常常插拔这种记忆棒容易引起内部芯片管脚脱焊导致故障,虚焊的部位以储存芯片为多,也有少量控制芯片。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