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杀人犯的犯罪画像—试论犯罪个人标记

社会网编2024-02-16 08:27920

连环杀人犯想必大家在影视题材中并不陌生。在很多电视剧中,总会出现连环杀人犯与警察的斗智斗勇的场景。其中,在每一部电视剧或者犯罪题材电影中,都会出现连环杀人犯的故意留下线索,漏出破绽的情况。按照常理来说,个人实施犯罪之后,应当尽可能的隐匿罪证,以期能够摆脱警方的追捕才对,但是在连环杀人犯的案件中,可能会存在故意留下线索,戏耍警方的蛛丝马迹,我们将这些连环杀人犯的故意留下的线索称之为“个人标记”。

震惊韩国的华城惨案中的“个人标记”。

9月7日,54岁主妇在帮助完长子经营的食堂之后,于晚上9:30在归途途中遇害。被发现陈尸在农水路小河附近的草丛,阴道被放入9块桃子的碎片,双手被胸罩反绑,嘴巴被袜子和手帕塞住,死因是勒死。犯罪现场是从水原市相隔了29公里的地方,巴士司机称有目击到嫌犯。

为何连环杀人犯,在杀人之余会增加看似不必要、甚至有可能暴露自己身份的“个人印记”呢?

在解释为什么犯罪人为什么会留下“个人标记”之前,我们要了解犯罪的行为模式的一大特点。

即:循序渐进化的犯罪行为(犯罪升级论)。

所谓的循序渐进式的犯罪行为:是指如果一个人犯了罪,无论是杀人还是伤害、亦或是侵财案件,每次作案的模式都不尽相同,但是这种相同中又隐含着相互联系的关系。比如请比较一下两起案件:(两起案件以时间为顺序进行先后排列)

第一起案件:

僻静的树林中惊现一具女尸,她脖子淤青,手臂有刮痕,下半身裸露,嘴巴微微张开,眼睛睁圆,随身的珍贵物品手表、手机未丢失。

第二起案件:

僻静的树林中惊现一具女尸,她手腕处有很深的痕迹,手臂无刮痕,下半身裸露,嘴巴上有胶带痕迹,随身珍贵物品手表、手机不翼而飞。

以上两种少量的信息,你是否能看出两起案件犯罪模式的不同呢?

在第一起案件中,犯罪人可能遭到了受害人的拼死反抗以及受害人大声呼救,甚至被害人差点挣脱了犯罪人的控制。所以在第二起犯罪中,犯罪人的犯罪模式出现升级,在第二起案件中,犯罪人动用了绳子捆绑被害人手臂,用胶带封住受害者嘴巴以及带走受害人的财物。我们可以推测出犯罪人的犯罪模式出现了循序渐进的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犯罪人带走受害人的财物,可以侧面反映出犯罪的人心态的显著变化,由紧张趋于和缓,理性已然战胜了紧张的心态,符合犯罪模式中循序渐进的犯罪理论。

了解了上述的犯罪升级的情形,对于我们讨论连环杀人犯留下犯罪的“个人印记”尤为重要。需要说明的是,犯罪模型的循序渐进规律是适用于任何犯罪的。而连环杀人的犯罪模型是建立在这一理论之上的。

连环杀人犯留下“个人印记”的心理画像

连环杀人犯热衷于在犯罪现场留下“个人印记”,笔者纵观多种卷宗,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性幻想中幻想程度的难以控制

性幻想来源于人类对于底层欲望的压制与迫切满足。把自己的性幻想付诸实践的人,极有可能会犯下常人无法无法想象的罪行。这些犯罪人的幻想程度达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内心的欲望迫使犯罪人不得不把它表现出来,从而具象化。这种表现前期是舒缓的,甚至在首次犯罪中,犯罪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表现欲,而之后犯罪人偶然或者在模仿等因素的引导引导下,其表现欲望得到激发,变得狂热而激烈。

性幻想的实施过程伴随着性虐待,而在基于性幻想的连环杀人中,性虐待具有贯穿性的特短。简而言之:犯罪人的性虐待既可以在受害人死之前,也可以在受害人死之后。

同时,由于性幻想的特殊性和单一性,一般性幻想者只会攻击一类人,他们的幻想显示出这类人的特征,这种特征及其广泛,人种、国籍、年龄、容貌、身体特征、面部特征、头发长短等细微的差别与不同都会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震惊中国的章莹颖案,犯罪人已然被FBI确认为连环杀人犯罪,对于犯罪人挑选对象为二次元、东亚女性的特征,笔者是赞同的。这也符合了性幻想类犯罪中特殊性的单一性的特点。

二,施暴行为只是连环杀人作案模式的极其短暂的一部分。一些连续杀人犯之所以杀人是以受害人的恐惧和杀人行径本身为乐的。就如同我们看到的:一位含着金钥匙的富二代去便利店偷吃的、偷喝的。但是她兜里明明装着百元大钞,却不愿去买下来。

还有的连环杀人者,以被害人的恐惧和杀人本身为乐,在此其中得到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