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矮行星?
图解:小行星分布图 © NASDA
矮行星必须具备足够的体积和质量,使其可以依靠自身重力呈圆球状,或近似圆球状。由于本文只探究太阳系内的星体,因此它们还必须围绕太阳运行。
在海王星轨道外运行的矮行星被称为类冥天体。根据这个定义,谷神星(Ceres)、灶神星(Vesta)和智神星()均为矮行星,却不是类冥天体。大多数矮行星位于柯伊伯带,这是一个有众多岩质天体分布的圆盘状区域,它环绕着太阳系,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然而,谷神星、灶神星和智神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是矮行星中的特例。矮行星可以有自己的卫星。例如,冥王星有卫星卡戎()。不过,卫星不会是矮行星,因此土卫六泰坦星(Titan)不可能是矮行星,尽管它比某些矮行星还要大。
大多数矮行星为岩质天体,表面被一层冰冻的水或碳氢化合物覆盖。所有类冥矮行星都是极寒的,表面温度在 -350°F ~ -400°F之间 或 -217°C ~ -243°C之间。
我们为什么要划分出“矮行星”这个新类别?
冥王星曾被认为是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之一。但随着一些体积近乎冥王星,甚至超于冥王星的微型行星被发现,这个理论被彻底推翻。
图解:阋神星与阋卫一迪丝诺美亚 ©图片来源于 Reddy
2003年,与冥王星体积相当的阋神星(Eris)被发现,由此引发了人们对行星定义的争论。
某天文学会曾为此开会讨论,是在行星列表上增加几个新天体较为合适,还是为那些体积小于常规行星却又有别于小行星的天体创建一个新类别更好。为避免日后不断修改正式的“行星”列表,他们创建了“矮行星”这个新类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在2006年正式将其采用。
由此,冥王星正式从行星降级为矮行星,一些新发现的天体也加入了这个新的“大家庭”。
在我们的太阳系中,什么是矮行星?
图译:已知的最大的海外天体体积。地球——月球;阋神星(Eris)—迪丝诺美亚();冥王星(Pluto)—卡戎();塞德娜星(Sedna);鸟神星();创神星()—维沃特();亡神星(Orcus)—万斯(Vanth);妊神星()—纳玛卡()、希亚卡(Hi’aka);2007 OR10大型海外天体相对大小、颜色和反照率图例© GNU Free
矮行星冥王星(Pluto)和谷神星(Ceres)已被众人熟知,而矮行星的判定只是个分类问题。2005年,阋神星和另外几个矮行星陆续被发现或公布。谷神星以希腊罗马谷物女神的名字命名;她的名字是单词“谷物”()的起源。冥王星的名字则是来源于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冥界神祇。
阋神星(Eris)的公转轨道是一个长椭圆形,它绕太阳一周需要557个地球年。阋神星以希腊不和女神厄里斯的名字命名。阋神星有一颗卫星。阋卫一迪丝诺美亚()以厄里斯之女的名字命名,她是神话中的违法女神。
图解:艺术家依据拉西拉天文台的观测资料所绘制的阋神星与阋卫一想像图
鸟神星()和妊神星()是以波利尼西亚神明名字命名的矮行星。在阋神星被发现后不久,鸟神星于2005年被发现,并在2008年被列入矮行星。鸟神星表面覆盖着冻结的氮气,它绕太阳一周需要310年,没有已知的卫星。
妊神星()是位于柯伊伯带的一颗矮行星。它的自转周期为四小时,是太阳系中自转速度最快的天体之一。高速的旋转刚好可以解释它为何呈椭球状,如果没有快速的旋转,它可能会呈圆球状。妊神星有两个卫星,分别为妊卫一希亚卡(Hi’aka)和妊卫二纳玛卡()。妊神星的名字取自夏威夷神话中的生育和分娩女神哈乌美亚。2005年发现的两颗妊卫均以哈乌美亚女儿的名字命名。
图解:艺术家笔下有环的妊神星,左上方的亮点即是太阳
塞德娜星(Sedna)是太阳系中已知的距日最远的天体之一,它的远日点是海王星距日距离的31倍。塞德娜绕太阳一周差不多要11400年。由于托林覆盖表面,塞德娜的颜色很红。人们还未发现塞德娜的卫星,尽管大家都认为像这样自转较慢的天体应该有个卫星。塞德娜星的名字来源于因纽特神话中的海洋女神。
图解:赛德娜的想像图
冥王星的发现距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由于它对海王星的引力干扰,导致它在还未被正式观测到时就已经有了存在预测。迄今为止,冥王星的已知卫星共有五个:冥卫一卡戎(),冥卫二尼克斯(Nix),冥卫三许德拉(Hydra),冥卫四科波若斯()和冥卫五斯提克斯(Styx)。亡神星(Orcus)于2004年由耶鲁大学的天文学家发现,它有一颗已知卫星万斯(Vanth)。亡神星与海王星的轨道成3:2共振,绕太阳一周需要247年。亡神星的名字厄耳枯斯源自伊特鲁里亚神话中的死神。
图解帕洛玛天文台,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附近的帕洛马尔山上。©
位于柯伊伯带的矮行星创神星()于2002年被首次公布发现,不过早在1954年,帕洛玛天文台就已经捕捉到了它的照片,那时它还未被确定为行星或是矮行星。创神星的名字“夸欧尔”源自通格瓦部族()神话中的创世之神。创神星有一个已知卫星维沃特()。伐楼那星()和伊克西翁星(Ixion)被提名矮行星。伐楼那星的名字来源于印度神话中的神明,它和谷神星体积相当,已被视若矮行星。伐楼那星的直径在500~1000公里之间,一旦它的准确大小被确认,将有可能被正式归为矮行星。与海王星存在轨道共振的伊克西翁星(Ixion),也有可能被归为矮行星,它的直径约为650公里,表面被覆盖着一层冰冻的水和托林,绕太阳一周大约需要250年。
还有其他一些矮行星已被发现,但尚未正式命名。这些天体的名字是由发现年份加上字母组合而成。例如2003 EL01,2005 FY9, 2002 TX 300。另外,矮行星2007 OR10是太阳系中尚未被命名的最大天体。
图解:矮行星的艺术构想图—— “白雪公主”。天文学家认为其呈粉红色是源于甲烷辐射。©NASA
矮行星是经典柯伊伯带天体吗?
“经典柯伊伯带天体”是指运行轨道在海王星之外且不与海王星产生轨道共振的柯伊伯带天体。鸟神星、创神星以及伐楼那星既是矮行星,亦属经典柯伊伯带天体。还有一些天体属于经典柯伊伯带天体却不是矮行星,比如19521 Chaos, 88611 和 2002 。人们曾认为妊神星与海王星存在轨道共振,但之后的发现将这个结论推翻。因此妊神星并非经典柯伊伯带天体。
翻译者署名:柠檬泡榴莲
参考资料
1.WJ百科全书
2.天文学名词
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