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的故事范文1
传说中的神人
关于华佗,最著名的传说恐怕就是三国时给红脸关公“刮骨疗伤”了。当年,关羽征战曹操,右臂被毒箭射中。华佗为他刮骨治疗,很快使他的右臂痛感渐轻,关羽连连感叹:“妙哉,先生真神医也!”
这是《三国演义》和湖北《襄阳府志》上的记载,并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而事实上,关羽虽然可能曾被刮骨疗伤,但华佗早已在几年前死去。人们杜撰这个故事,是为了颂扬关羽有毅力,同时也说明了华佗医术高明,博得人们的称赞和敬佩。
淡泊名利 品格高远
华佗所生活的时代,战火连年,瘟疫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的著名诗人王粲在其《七哀诗》中写了这样两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这就是对那种社会景况的真实写照。朝廷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对华佗的品行、学识很欣赏,举荐他当官,但他婉言谢绝,毅然选择了以医济世的道路。他刻苦钻研,学识渊博,精通内、外、妇科与儿科等多种医术,尤其擅长麻醉,在医疗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华佗本是士人,一身书生风骨。他手捏金箍铃,在疾苦的民间奔走。行医客旅中,起死回生无数。
据《三国志》记载,当时魏国丞相曹操患有“头风眩”病,发病时头部剧烈疼痛,每次都是华佗用针灸治好的,往往是针到病除。曹操想把华佗留在身边当侍医,华佗不愿成为他个人的御医,从而放弃为人民防病治病的机会,便借口“呆在许昌时间长了,思念故乡”,告假回家了。后来,曹操派人“累书呼之”,华佗借口“妻子有病”,拒绝回许昌为操治病,当操探知其妻并未病时,非常生气,一怒之下,下令将其押回许昌处决。
据传,华佗临死前,把记录他一生行医经验的几部书交给看守他的狱卒,狱卒畏法不受,华佗并不勉强,于是含泪把书烧掉。华佗的丰富医学经验,就这样湮没。
依照五行 创“五禽戏”
关于“五禽戏”,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华佗年轻时去公宜山采药,爬到半山腰时发现了一个洞穴,他很好奇,正想进去,忽然听到里面有人在谈论医道,他就站在洞外听。渐渐听得入了神,不曾想那两人竟然叫起了华佗的名字,这可把他吓坏了,正要转身跑去,忽然听见一个人叫道:“华生既已来了,何不入内一叙?”他只好硬着头皮走进去,原来是两位白发长须的仙人。他们向华佗传授了许多奇妙的医术,还传给他一套健身功法:模仿虎、鹿、熊、猿、鹤的姿态去运动,这就是著名的“五禽戏”。华佗下山之后,依教奉行,不但救治了众多的病人,也增进了自己的健康。
当然,传说总是虚构的。从中医的角度看,虎、鹿、熊、猿、鹤五种动物分属于金、木、水、火、土五行,又对应于心、肝、脾、肺、肾五脏。这五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活动的方式也各有特点,或雄劲豪迈,或轻捷灵敏,或沉稳厚重,或变幻无端,或独立高飞。模仿它们的各种姿态,可以使全身的各个关节和肌肉都得到锻炼,并通过肢体的运动以流通气血,祛病长生。
华佗的故事范文2
早先,杭州鼓楼附近有一座无名的小石桥,桥边有个专治烂疮脓泡的外科朗中。他宽额角,粗眉毛,高鼻梁,阔嘴巴,黑脸上长满络腮胡须;两腿生烂疮,一脚高一脚低的,是个跷拐儿,他在桥边撑一柄大布伞,摆一只破药箱,白天坐在大伞下行医,夜晚就躺在药箱上困觉。
起先,人们看他这副外相,都不信他真能治病。后来,有一个烂脚烂了三年的人,到处治不好,想碰碰运气看,就到大伞下面来找他医治。不料他给了一张狗皮膏药,三天工夫就把那人的烂脚治好了。
消息传开去,到大伞下面来求医的人便渐渐多起来。这朗中就用这一种狗皮膏药,治好许多人的陈疮烂毒。这一来,他的名气很快就轰动了杭州城。大家还送他一个外号,叫他“赛华佗”。
赛华佗出了名,杭州好些挂牌的“高手名医”和药铺老板的生意便清淡了。他们气不过,就聚拢来商量,大家凑一千两银子送给知府,要求把赛华佗赶出杭州去。
知府受了贿赂,便差衙役去把赛华佗抓来。
知府把惊堂木一拍,喝道:“混蛋!见了本府怎不跪下!”
赛华佗冷泠地回答说:“我是个跷拐儿,膝盖骨硬啦,从来不跪的。”
知府又一拍惊堂木:“你叫啥名字?从哪里来的?”
赛华佗说:“我没有取过名字,不过杭州百姓送我一个外号,叫我赛华佗。从哪里来,我倒记不灵清啦。”
知府眼睛一转,就哈哈大笑起来:“好一个赛华佗!亏你自己说得出口!你既有赛华佗的本事,为啥不先把自己的烂脚治治好呀?”
这时,知府只觉得背脊上有什么东西在爬动,痒得难熬,急忙伸手到衣裳里去摸,却摸不到什么。只见赛华佗冲着他哈哈大笑道:“知府大人哪,你真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世上各行各业顾得了别人顾不了自己的该有多少!盖屋的为啥住茅草房?养蚕的为啥穿破衣裳?种谷的为啥饿肚肠?管盗贼的官府又为啥要在暗地里贪赃?这些你怎么不问一问、管一管呀?”
知符被赛华佗问住了,回不出话来,就把惊堂木拍得震天响,大叫:“掌嘴!把他关进死囚牢里去!”知府退了堂,觉得背脊上那地方痒得更厉害了,脱去衣裳叫人看看,原来起了个小硬块。这小硬块越抓越痒,越抓越大,过了半个时辰,就变成一颗疔疮,疼得他滚在床上大喊大叫。
师爷得知了,进来对知府说:“老爷,我听说那赛华佗倒真是个治疔疮的好手哩!叫他来给你治一治吧,等治好疔疮于办他的罪也不迟呀。”
知府疼不过,只得差人到牢监里去把赛华佗叫来。赛华佗看过知府背脊上的疔疮,就给他贴上一张狗皮膏药。
哪知过了一夜,知府背脊上的疔疮不但不见好,反而越肿越大,烂得流脓流血,隔着三重大门都闻到臭味。知府恨死了,天不亮就差人到牢监里去把赛华佗抓来,大吼道:“我背脊上的疔疮疼得更厉害啦,一定是你在膏药里放了毒!”
赛华佗说:“不要忙,不要忙,让我仔细看看疔疮再说。”说着,便揭起膏药,细细看了一回,皱皱眉头说:“这疔疮口子小,里面大,从里面烂出来,叫做‘穿心烂’,是无药可救的。因为你平常做事太狠毒,不讲良心,所以得了这个毛病,和我的膏药毫不相干!”
听赛华佗这么一说,知府又是气又是急,大叫大喊:“砍他的头!砍他的头!”过了一会,他上气不接下气,翻翻白眼,就呜呼哀哉了。
师爷照着知府临死吩咐的话,给赛华佗安上个“妖道惑众”的罪名,押赴刑场问斩。
赛华佗被押上刑场的时候,走过他撑大伞摆药箱的小石桥。周围的老百姓见他受了冤枉,都围拢来说长道短,一下子把道路都塞住了。赛华佗朝大家说:“乡亲们啊,官府老爷硬要送我归天去,我不走也得走啦!”说着,一纵身跳下桥去,“扑通”一声,河面上水花四溅,漩涡儿咕噜噜转;忽地冒起一股青烟来。赛华佗站在空中朝人们点头招手,随着青烟一直飘上天去了。
华佗的故事范文3
其实这类争论不难理出一个头绪,中国的神仙大多有过凡人身份,比如钟馗、张果老、吕洞宾……那些曾经存在于某朝代的神仙“肉身”,其实只不过是个载体,很少有后人去研究“肉身”的情况,大多只会给成为神仙的他们烧香磕头。同理,神医华佗已经成为了中医领域的神,那个曾经存在于东汉末年的“肉身”华佗也就不再重要了。
历史上大约确实存在过一个叫作“华佗”的人,他是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据说华家原本是当地望族,到华佗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不过依然看得出是有学问的人家,要不名字怎么起得那么怪。“佗”,曾有很多人不认识这个字,乃负载之意,表明父亲期望他长大后能担当重任。
不过文人随意越界到历史、医学领域,常常帮了倒忙。对于华佗的过度炒作,就让他最后变成了让人怀疑的人。《后汉书・华佗传》描述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更有一些史料记载华佗寿至一百五六十岁仍保持着六十岁的容貌,这些神奇的文字显然连累了其他有关华佗记载的真实性。
除了超长寿命,华佗出神入化的外科手术也让人生疑。按照现有常识,东汉末年能进行内脏手术已经匪夷所思,用利斧做开颅更是天方夜谭。古时候没法化验血型,也不能输血,外科手术中病人失血如何补充?用斧头开颅,且不说力度如何掌握,没有吸氧设备,没有心脏起搏设备,手术成功率肯定为零。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对于华佗神奇的外科手术,很多中医医生信了。他们的猜想是华佗曾经靠自学掌握了绝世医术,其外科手术能力也许跨版本达到了超现代水平。他能用口服麻沸散进行手术前全麻,能用针灸止血,术后能用某种神奇的草药消炎防感染……至于华佗之后,为什么中医外科手术水平大倒退了,那是因为华佗临死前将集毕生医功精华的《青囊经》传给狱卒,而这个窝囊废不敢接受,于是华佗将《青囊经》付之一炬,中医便大倒退。
华佗没有师傅,完全靠自学成才,那么之后漫长的一千多年里,为什么再没有出现一位华佗式的中医外科高手?对此,如今有些中医的解释是受到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影响下,开肠破肚,终非孝道。可是假如华佗当年没有进行许多次人体解剖,他怎么可能掌握复杂的人体构造、大脑结构?在封建时代,他又是如何得到了那么多可供解剖的遗体?地方政府没有干预吗?没有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吗?
华佗医术的种种夸张之处,千百年来难免被众多非中医从业人员怀疑。陈寅恪先生曾指出,华佗的事迹实际来自印度神医耆域的故事。联系到华佗同时代的“曹冲称象”也来自印度佛教传说,陈寅恪这种说法具有一定可能性。
华佗的故事范文4
小时候的我犹爱爱电视,但不只看人,我看的是屏幕下方的字。因此,尽管年纪不大,我认识的字却不少。当我妈限制我看电视时,我又爱上了看书,从书中,我懂得了真善美,知道了许许多多等待我们去探究的事。我什么书都会看,但我从不懂得感受书中优美的文字,所以,老师点评我的作文时,说过,叙事精彩,话语流利,但并不美。这句话给我影响很大,之后看书有点“强迫性”的看那些写景的文章。尽管看过后,水平有些提高,不过写景的作文一直是我的难题。
因作文的关系,我爱上了语文。语文并不是我想得那么简单,它拥有无穷的奥秘,每个字都有它存在的特点。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华佗故居成列馆的事。
这说的是一个外国参观团慕名来故居参观,见陈列的匾额上书写着四个大字:“华佗再见”。外国朋友问翻译这是什么意思。翻译就用英语给他们解释,“这是中国的四个汉字,意思是‘拜拜,华佗!’”外国朋友听了很奇怪:华佗这么伟大,为什么要和他说再见呢?翻译也摇头不知为何。
其实这里的“华佗再见”就是“华佗在现”的意思,表示故居陈列馆形象的反映了华佗生前的情况。见,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现”。这种现象在古汉语中叫通假,就是本来该用这个字而错用了另一个字来代替。
从前的我不喜欢文言文,自从看了这个故事后才感到我国汉字的奥妙。
我的字写得不好,错别字也有很多,但以前的我并不重视这个问题,那时,我认为是人就会写错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后来,我发现错别字会影响人际关系,闹出笑话。所以我下定决心,要改正错别字。我发现写错字的原因有:一是形式错误,包括部件相似;二是同音错误。因此,要避免写错别字就要学会区别形似字,学会区别同音字。
华佗的故事范文5
三国时代著名的医生华佗是位了不起的医学家,同时又是一位了不起的养生专家。据说他为曹操所杀时还是耳聪目明满头黑发呢!他的弟子吴普、樊阿等都活到100岁。那么华佗的养生秘诀是什么呢?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华佗年轻时去公宜山采药,爬到半山腰时发现了一个洞穴,他很好奇,正想进去,忽然听到里面有人在谈论医道,他就站在洞外听。他听得入了神,听着听着。听见那两个人谈起了华佗,这可把他吓坏了,他正要转身跑去,忽然听见一个人叫道:“华生既已来了,何不入内一叙!”华佗只好硬着头皮走进去,原来是两位白发长须的仙人。他们向华佗传授了许多奇妙的医术,还传给他一套健身功法:模仿虎、鹿、熊、猿、鹤的姿态去运动,这就是著名的“五禽戏”。华佗下山之后,依教奉行,不但救治了众多的病人,也增进了自己的健康。
五禽戏,就是华佗的养生秘功。从中医的角度看,虎、鹿、熊、猿、鹤五种动物分属于金木水火土五行,又对应于心肝脾肺肾五藏。人们模仿它们的姿态进行运动,正是间接地起到了锻炼脏腑的作用,所谓“超乎像外,得其寰中”是也。这五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活动的方式也各有特点,或雄劲豪迈,或轻捷灵敏,或沉稳厚重,或变幻无端,或独立高飞。模仿它们的各种姿态可以使全身的各个关节、肌肉都得到锻炼,正如华佗所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不老。”这里明确地指出了五禽戏的作用原理:通过肢体的运动以流通气血,祛病长生。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五禽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锻炼方式。它能锻炼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的抑制功能和调节功能,有利于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它能提高肺功能及心脏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提高心脏排血力,促进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同时它还能增强肠胃的活动及分泌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为机体活动提供养料。在华佗那个年代,他虽然不明白这些道理,但却能凭着长期的经验,总结出这么一套科学的健身方法,实在是很了不起的。就五禽戏本身来说,它并不是一套简单的体操,而是一套高级的保健气功。华佗把肢体的运动和呼吸吐纳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通过气功导引使体内逆乱的气血恢复正常状态,以促进健康。后代的太极、形意、八卦等健身术都与此有若干渊源。无疑,它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华佗生于战乱之时,战火连年,瘟疫横行,人民流离失所,朝不保夕,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直到老年还红光满面,精神抖擞,实在是因为他长期坚持五禽戏锻炼的结果啊!
华佗的故事范文6
华佗医术高明,为人正直。百姓有病请他,他随叫随到,若遇贫困者还解囊相助。然而对于贪官污吏,就是重金相请也会拒绝上门。华佗对杨宕的为官之道早有耳闻,因此,杨宕多次派人相请,他都借故不去。无奈,杨宕只好命儿子亲自跪请华佗,并痛哭流涕道:“求您做做好事,救我父亲一命。”华佗见其情恳,这才随同前往。经过望、闻、问、切,华佗开了两张处方,嘱其依次服用。
华佗走后,杨宕将第一张处方拿来观看,看着看着,大惊失色,额头上冷汗直冒。原来处方上写着:“二乌、过路黄、香附子、连翘、王不留行、法夏、毕拔、朱砂。”杨宕把这八味药上下连贯一看,大吃一惊,这不是“二过相连,王法必诛”吗?
原来,杨宕自从当上军需官后,平时克扣军饷,那只是小打小闹。最近,其叔父杨修因得罪曹操以“泄露军密”为由问罪处死。后台一倒,杨宕自知好景不常,便打算趁最近一次押运军饷大捞一把,然后告老还乡。不料,这个大贪腐的如意算盘被华佗点明了。他既害怕又担心,不禁惊出了一身冷汗,遂打消了邪念。说来也怪,出了冷汗之后,他似乎觉得胸中好受了许多。
接着,杨宕开始看第二个处方。谁知不看则已,一看顿时“哎呀”大叫一声,并口吐鲜血倒下。原来,处方上写的是:“常山、乳香、官桂、木香、益母草、附子。”这六味药首字的谐音竟是“赏汝棺木一付!”如此“药方”让杨宕急火攻心,肝胆俱裂。家人见状慌了,都大哭起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