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辛正传》《阿辛正传》翻拍《三傻大闹宝莱坞》
上个星期六,在写完一篇游戏评测之后就无所事事的悠闲时间里,我熟练地点开了推特,准备随便找找下一周的写作素材以及欣赏我关注的几个女菩萨专业的摄影成果时,推特热搜上一个意外的词条 # 吸引了我的注意。
#的意思是抵制《阿辛正传》。
提到《阿辛正传》这个名字,是不是一下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没错,就是《阿甘正传》。事实上,这部《阿辛正传》就是经典电影阿甘正传的授权翻拍版,只不过是印度的。
我想大家对于印度电影都是有一点固定印象的:主角总是无视物理规则干翻一切天神下凡的神剧剧情、不管啥场景都能突然跑来一大群人载歌载舞的特色、还有满是咖喱味的印式英语...不得不说,大多数的印度电影都是这个味。
(为了大家着想 我就不放动图了)
但有个印度演员的电影不大一样,熟悉一点印度的读者大概知道是在说谁——阿米尔汗。他早年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确实是印度数一数二的好片子,当年的我看着豆瓣9.2的评分,跑去看了这个电影,真真切切刷新了我对印度没啥好货的固有印象。
就拿被人吐槽最多歌舞环节来说,阿米尔汗的电影从不是像一般的印度电影那样硬生生插进一堆印度大汉翩翩起舞,而是有目地的让歌舞承载了一些剧情承转起合,或者是填补剧情的空白。
比如说《三傻大闹宝莱坞》开头有一段主角刚进大学受到学长们的压迫剧情,但阿米尔汗把这段剧情全部用一段歌舞来呈现,既很快地推进剧情,又让表现“压迫”的剧情处理的轻松搞笑,这样一来就让歌舞环节不那么违和感满满。
这样高级的电影拍摄技巧显然甩开他的印度同事一大截,拍摄的几部电影都在世界上倍受赞誉也是理所应当了,就连我国广电总局领导都用阿米尔汗的片子《摔跤吧!爸爸》来“敲打”国内的艺术工作者们。
按说,这样的阿米尔汗用10年准备搞定版权打磨剧本,以《三傻》的男女主演,翻拍《阿甘正传》,应该是一次让人非常期待的交集,然而电影上映之后,口碑褒贬不一。IMDB上的评分是5.2;但烂番茄新鲜度(媒体评分)64%,爆米花指数(观众评分)达到91%,也就是影评人唱衰观众满意。
而更严重的,该片在印度国内差评如潮,抵制的声浪越来越大,甚至抵制的矛头指向了阿米尔汗演员本身,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一切都要从电影里找答案。
随着一片羽毛缓缓飘落,电影用一种熟悉的方式拉开了序幕。直到羽毛落在拉辛(阿米尔·汗 饰)脚边,他拿出一盒印度常见的小吃炸脆球,挤上汁水,送进嘴里。然后说出了那句经典台词复刻版:
“妈妈说人生就像炸脆球,即使肚子吃饱了,内心却渴望更多。”
吃完之后,他便向周围的乘们热情地讲述自己的故事。拉辛的角色设计和阿甘完全一模一样,他来自单亲家庭,从小由母亲抚养,双腿行动不便,反应也很迟钝,不得不靠矫正支架才能正常行走。
特殊的身体状况,让阿辛在学校总是受人欺负,只有邻居家的小女孩鲁帕关心他,愿意和他玩。有一次拉辛被同学追打,鲁帕让他跑起来, 于是奇迹发生了,拉辛跑着跑着直接摆脱了矫正支架。
与《阿甘正传》的剧情发展一样,自从意外开启了跑步的大门,拉辛的人生像是开了挂。他以特长生的身份进入大学并顺利毕业,然后去参军,在几次大战中全身而退,屡立战功。
而在军队里,他认识了好兄弟巴拉·拉朱。(对应的应该是原作的巴巴·布鲁)
这个人很奇怪,和军中满脑子打仗的男人不一样,他最喜欢谈论内衣。其实巴拉的家族世代做内衣,巴拉非常懂行,还联合阿辛在军中做起了内衣生意,顺带着拉辛也学会了做内衣。但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一场艰难的战役里,巴拉不幸战死。而活下来的拉辛坚守对巴拉的承诺,离开军队,开了一家内衣工厂,并以女神的名字“鲁帕”命名。
也许是傻人有傻福,鲁帕内衣销往全国,让拉辛成为了大企业家,但他却把大部分钱都捐了出去。母亲去世之后他辞去了公司职务,回老家种地。和青梅竹马意外重逢又再次分离后,他选择了奔跑。从白天跑到夜晚,步履不停,结果引发全国轰动,跑成了名人。
在这个过程中,拉辛难免与印度近代的历史大事件有了交集。在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亲身经历了肯尼迪遇刺,水门事件和越南战争,到了《阿辛正传》里,就成了甘地遇刺,蓝星行动和卡吉尔战争。
火车上的乘客都没想到,眼前这个穿着朴素的傻小子,竟是一个这样的传奇人物。当火车到站,拉辛也下车了。在那里等待他的是再次归来的鲁帕。两人像少年时一样牵手归去,度过一段甜蜜的时光后,鲁帕因病去世。
不难看出,《阿辛正传》是一部典型的亦步亦趋跟随原作的翻拍大片。按理说,有高质量原剧情的打底,再加上阿米尔汗电影一贯的优点,内容充沛,节奏稳健,演技到位,那为什么会扑街的这么严重?
一方面是宗教原因,影片中对印度宗教极端主义的批评,引发了不少印度教徒的不满。
而且这不是阿米尔·汗第一次遇到此等情况。2014年,他主演的电影《我滴个神啊》就因为揭露印度宗教矛盾,还未上映就遭到印度教徒的抵制。
这次的电影则更完整呈现了印度多元宗教间长久以来的冲突 :1984年,反锡克教大屠杀;1992年,印度教极端组织强行拆毁巴布里清真寺;2008年,发生在孟买的恐怖袭击,这件事后来被拍成了电影《孟买酒店》;2011年,孟买7.13连环爆炸案。这些事皆因宗教矛盾而起,导致诸多无辜民众遇难。
《孟买酒店》
除了提及这些真实的历史事件,阿米尔汗还把对于宗教的思考放在了影片的很多细节里。比如说在大学期间,每逢宗教冲突,母亲都要打电话告诫他不要外出:
“因为外面在闹疟疾。”
后来,当同伴穆罕默德问他,“你为什么从不祈祷。”拉辛则回答说:“我妈妈说,宗教是导致疟疾的罪魁祸首,神住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阿米尔汗借主角拉辛之口,将印度宗教矛盾视作传播病毒的和纷乱的源头,这对于一个教徒众多且信仰狂热的国家,显然是及其大胆但危险的言论。
点开推特上的词条,我们就会发现这里很多都是带着印度国旗的宗教信仰者在发表抵制。
不过如果说宗教原因招致的差评,只是某些群体的恶意攻击。那么电影遭受的另外差评,就是无法回避的抄袭问题。
影片从人物的设定,画面的构图,以及剪辑点都原封不动「照搬」了原作 。比如原作最典型的是男主奔跑的镜头,还有那根在空中飘来飘去的象征人生起落的羽毛,就连阿米尔汗自己,也几乎全程模仿《阿甘正传》里汤姆·汉克斯的表演:
但原样复制再精彩,也难免让人审美疲劳。这也难怪网友们对影片的评价不高了。
当然,这部《阿辛正传》并非印度网友评价的那般一无是处。
随着拉辛的在印度不知疲倦的奔跑,带着观众又认识了一遍印度山川江海,风土人情;而一众名演员也在整个过程里贡献了相当精彩的表演。阿米尔汗饰演的阿辛虽然表演没什么突破,但整体人物塑造很充实,这个角色依然是阿米尔汗一贯塑造的小人物,在历史大事件中往往只是一个旁观者,与美国的阿甘相似但又不同。
影片里填充的大量对印度现状的呈现、思考、也让电影从本质上与《阿甘正传》的“美国梦”有很大的区别,从某些角度上来说,称得上一次合格的改编。
改编全球影史经典从来不容易,阿米尔汗想做也付出努力去做到了,确实值得称赞;不过他的拳拳心意,印度的民众没有充分地感受到,而且还奋起抵制,着实让人感慨。 从个人的角度,我确实希望阿米尔汗能够拍出启发印度民众的电影,但凭我对三哥的了解,这实在是很难很难。(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