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的作者阿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音乐网编2024-01-07 13:271320

电视专题片文字稿 脍炙人口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爱听,但是你了解它的作曲者阿炳吗?你知道《二泉映月》这首优美动听的乐曲在向你诉说着什么吗?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 生平简介 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 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华彦钧3岁时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这首乐曲就像他悲惨一生和真实写照,作品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乐曲有时像对美好景色的回忆,有时又像对黑暗社会的控诉,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在旧社会饱尝辛酸的感受和倔强不屈的性格,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第一次听到这首乐曲时,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道:“这样的音乐应该跪下来听!”简介《二泉映月》 1、阿炳被抢录下来的作品有几首,最著名是什么? 2、1950年对于阿炳是怎样的一年? 3、阿炳是一个什么人?根据课文内容,写一个100字左右的小练笔。

阿炳被抢录下来的作品六首: 《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后《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1950年对于阿炳是怎样的一年? 1950年,对于阿炳来说,是他在世的最后一年,也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中,中央音乐学院的两位音乐教授来到刚刚解放的无锡,为民间艺术家阿炳录音,正是这次录音改变了阿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并使《二泉映月》得以名垂音乐史册。阿炳小传: 阿炳,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著名的民间艺术家,世界名曲《二泉映月》的作者,他出身在道门,从小在道观中长大,学习道教音乐,精通音律。旧社会长期沦落街头以卖艺为生,新中国挽救了他的艺术生命。因为双目失明,人称瞎子阿炳。阿炳的一生如戏剧般充满情节的跌宕。据说他生平唯一留存下来的影像,只有一张日伪统治无锡时期“良民证”上的标准照。相片里那个带着盲人眼镜,形容枯瘦的中年人,在一顶破毡帽下面的面孔,透着生活的艰难和沧桑。也许命运给阿炳的磨难,正是成就他那些动人心魄乐曲的缘由。这个华清和的私生子,生来就被剥夺了家庭慈爱的权利。当他的生母无奈地以结束自己的生命来抵抗世俗的歧视,这个孩子性格中一些隐秘的部分已经可见端倪。

在外寄养几年的少年回归生父华清和的身边,他的眼光所见之处,也许有更多的是不解的疑惑。从资料中知道,他是叫着“师傅”来到当道士的父亲身旁。华清和自号雪梅,精通各种乐器。阿炳勤学苦练,不久就熟练地掌握了二胡、三弦、琵琶和笛子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此刻阿炳还当自己只是个蒙受好心人照料的孤儿。然而当他长到21岁时,阿炳突然在华清和因病去世前明白了自己的身世。 叛逆,有正义感,正直高尚,有骨气。 1、这六首被抢录下来的乐曲成了阿炳的绝唱!……我们也许就听不到这一段千古绝唱” 文中这两个绝唱的意思一样吗?如果不同,请分别解释: 不一样,第一个是指阿炳死前最后的演奏。第二个是造诣最高的意思。 2、P147课后练习三: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感情,你认为阿炳最庆幸的是什么? 这段话表面是课文所写的几个部分内容的概括,是作者为这些人不经意中做的这些事叫好、庆幸。 但透过字里行间及文中的背景材料,我们也感觉到作者对新中国的讴歌,对党的文艺政策的歌颂,没有新中国,又哪来阿炳艺术生命的新生?阿炳最值得庆幸的是他在世的最后两年无锡解放了,是新中国改变了阿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