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眼睛被射瞎
这部韩剧中的梗是怎么来的
转自微信公众号“历史D学堂”()
历史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埃尔文
在韩剧《帝国的早晨》中,堂堂的大唐皇帝李世民竟然在战场上被高句丽将领杨万春射瞎了眼睛,进而大败而归。在这部电视剧的结尾,高句丽军队甚至攻破了唐朝的首都长安,并让李世民跪地求饶,逼迫唐朝割让了大半个江山。这在我们国人看来当然是无稽之谈。
但是,神奇的是,除了《帝国的早晨》,韩国只要有涉及高句丽战争的影视剧,李世民都是一副独眼龙的形象,那么,韩国的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历史根据呢?这个烂梗到底出自哪里呢?
▲帝国的早晨剧照
在中国的记载中,无论是正史还是各种野史,我们都找不到关于李世民被射瞎的半点记录,那么,韩国方面的根据是什么呢?根据史学界考证,最早关于李世民眼睛被射瞎的记录来自朝鲜的一部小说,叫《三渊集》。
《三渊集》是李氏朝鲜的小说家金昌翕于1732年完成的作品,其中卷十一有诗一首,其中写道:
高丽旧疆踔远矣。
凤城或云是安市。
千秋大胆杨万春。
箭射虬髯落眸子。
若道南汉形胜弱。
文皇何如洪太始。
前四句翻译过来就是高句丽旧时的疆土很大,凤城这个城市也叫安市,在这里,勇敢的将领杨万春用弓箭射瞎了虬髯的眼睛。其中,安市城是贞观十九年唐军与高句丽军队大战的地点,这一次由于天气原因加之高句丽军队的顽抗,致使唐军没能攻下城池。安市城直到671年才被唐军大将李绩攻陷,高句丽随即灭亡。虬髯在这里则是指李世民,由于此时朝鲜对于中国还有敬畏之情,因此还不敢直呼太宗名讳,只敢用代号代之。
诗射瞎李世民眼睛的高句丽将领杨万春则最早出现于17世纪朝鲜文学家尹根寿的《月汀漫笔》,这本小说第一次记录了安市城主梁万春(后演化为杨万春)在城墙之上抗击唐朝军队,但并未提及李世民眼睛被射瞎一事。可以说,这个梗的来龙去脉都来自于不具备历史参考价值的文学小说,其真实性比《三国演义》还要低的多。
▲唐太宗李世民
虽然不具备任何真实性,但是谣言总是传播的最快的,自从金昌翕写完这部小说后,李世民眼睛被射瞎的故事就在朝鲜传开了,后世的朝鲜文人,几乎不假思索的就沿用了这种说法,而且情节越来越荒谬,越来越露骨。金昌翕还只敢用虬髯这种隐晦的说法来指代李世民,而到了1855年《梦经堂日史》,则直接记到太宗被杨万春射中左目。
到了1911年的《桓檀古纪·太白逸史》,则更是对这一事件进行了细致描写,其中记到:
“世民愤不自胜,敢出决战,杨万春乃呼声张弓。世民出阵,矢浮半空,遂为所中,左目没焉。世民,穷无所措,从间道遁”
可以说,时代越往后朝鲜对于太宗的贬损就越多,从避讳的虬髯到太宗再到直称名讳世民,足以看清朝鲜态度的转变。
▲萨尔浒战役
我们知道,李氏朝鲜对于中国的印象一直是不错的,尤其是在万历年间明朝帮助朝鲜战胜日本侵略者后,朝鲜对于明朝的感恩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万历朝鲜战争后,朝鲜人专门建设了大报坛来感激明朝的救命之恩,在后来明朝与后金的战斗中,朝鲜更是坚定的站在明朝一边,并派出援军参加了萨尔浒之战,以至于后来后金为了安定后方,专门入侵了朝鲜,这就是丙子胡乱的起因。即使在明朝覆灭后,朝鲜依然保留旧时的衣冠,并沿用明朝的年号。可见,直到17世纪,朝鲜对于中国,仍然抱有极大的善意和尊崇。
但是随着李定国和郑成功军队的失败,朝鲜发现明朝的覆灭已经成为了事实,清朝对于中国的统治已经渐渐稳固,他们将不得不接受被“蛮夷”统治的事实。由于无法接受被“蛮夷”统治的现实,朝鲜人对于中国的印象开始直转之下。朝鲜人认为,中原文化在清朝的统治下已经彻底衰亡,朝鲜已经是中国文化最后的传承者,是名副其实的“小中华”。
▲李定国(1621年—1662年)
朝鲜人厌恶清朝,但是又不能明说,所以只好把这种仇恨寄托在朝鲜以前的历史上,而上一次朝鲜与中国发生冲突的时间恰好是唐代,因此,朝鲜人理所当然的就把唐朝当做了清朝的替代品,作为自己发泄不满的出气筒。而朝鲜方面记载的演变也正好印证了这一趋势,17世纪时朝鲜对梁万春抵抗唐军的记载还仅仅是陈述事实,不但没有李世民被射瞎这回事,连主观情感的表达也很少见。
而到了清代,则对这起事件添油加醋,最后演变成了我们今日看到的版本。当然,当时的朝鲜人其实也并不是对这段历史全无了解, 比如朝鲜官员李德懋就记到:“安市城主世传姓名杨万春。三渊诗亦用之。然尹月汀谩录。已辨其出於唐书演义。不足取信。”可见,当时朝鲜的文人对于这段历史的真假还是心中有数的,丑化唐朝更多是为了表达对清朝的愤怒与不屑。
▲清朝版图
如果说清代时朝鲜人对于太宗的贬损更多是因为清朝压制所做的无奈之举,那么现代之后韩国对于这段错误历史的转播可就是别有用心,有意为之了。马克思说,历史是为政治服务的,这在韩国体现的尤为明显。作为一个经济日趋发达的半岛强国,韩国急需为自己构建一个与自己经济地位相符,可以向世界吹嘘的民族神话。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写道:
“成功的经济发展给创造出和受益于这一发展的国家带来了自信和自我伸张,财富像权力一样也被看做是优点的证明及道德和文化优越性的显示。当东亚人在经济上获得更大成功时,他们便毫不犹豫地强调自己文化的独特性。”
“物质的成功带来了对文化的伸张,硬实力衍生出软实力。”
亨廷顿认为随着东亚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他们会重新构建对于自己独特文化的自信,而这一点,在韩国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
▲唐朝版图
与韩国今日的经济实力相比,朝鲜民族的历史显得异常的渺小和悲惨,为了满足自己因经济增长而日渐膨胀的民族自信心,韩国人必然要塑造一段与自己身份相符的历史,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算是胡编乱造也在所不辞。而打败当时的大帝国唐朝,将大名鼎鼎的太宗皇帝射成独眼龙无疑可以大大满足韩国国民日渐增长的虚荣与傲慢。真实的历史就这样因为现实的政治需要而牺牲掉了。
但是历史就是历史,无根据的胡编乱造和以讹传讹终究只能让韩国人自己自嗨一下,而作为局外人的我们,这种不负责任的历史谣言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在韩国人自娱自乐时,我们更要警醒自己,中华文明已经足够伟大,其中有着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挖掘和传承,我们决不能像韩国人一样意淫某些并不存在的辉煌,进而沦为他人的笑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