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在香港问题上碰了一鼻子灰,西方媒体认为她是个政治家
前不久,英国剑桥大学撒切尔夫人档案室公布了撒切尔夫人自 1982 年以来的私人档案。这批档案内容十分详尽,里面包括了撒切尔夫人1982年访华时的许多细节,甚至连晚宴等一些礼仪安排细节都记载得清清楚楚。
撒切尔夫人是首位访问中国的英国首相。作为香港回归谈判的英方总指挥,她曾经多次访华,参与核心谈判,最终代表英方和中国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一、
撒切尔夫人访华的时间,定在1982年9月22日。彼时的英国刚刚打赢马岛之战,撒切尔夫人正意气风发,她想一鼓作气,彻底“解决”香港问题。
作为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作风凌厉,性格干练,行事果断,在英国政界素有“铁娘子”之称。
会谈中,撒切尔夫人摆出一副强硬姿态,打出“三个条约有效”和“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离不开英国”这两张牌,坚持三个条约必须遵守。她恐吓说,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就会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要想继续维持香港的繁荣,就必须继续由英国来管治。
出乎英国人意料的是,我国的态度同样强硬,指出,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1997 年一定要收回香港。因为这是全中国人民的意愿,如果1997年不收回香港,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无法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会谈结束后,撒切尔夫人被中国人收回香港的决心所震撼,以至于神思恍惚,走出福建厅,离开人民大会堂时,居然在人民大会堂的门外台阶上摔了一跤。
撒切尔夫人摔跤的这一幕,也被不少摄影记者捕捉进了镜头,这一花絮也引起了西方不少媒体的兴趣。
一些西方媒体认为:撒切尔夫人虽然是个政治手腕强硬的政治家,但在与中国的会谈中,仍然在香港主权问题上碰了一鼻子灰,导致精神恍惚,在人民大会堂的门口摔了一跤。
但据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唐龙彬回忆,撒切尔夫人之所以会在大会堂前摔跤,其实与她出访中国前刚刚进行过大腿的切除静脉曲张血管手术有关。
在访华前的8月下旬,撒切尔夫人刚刚进行了腿部静脉曲张手术。手术结束后不久,撒切尔夫人先是飞到日本访问,然后又马不停蹄从日本飞到中国,每天忙得连轴转,以她当时的年龄的身体状况,下台阶时一脚没踏实,其实也是人之常情。
幸运的是,撒切尔夫人并没有受伤,随后撒切尔夫人坐着红旗车,来到了中方为她安排的钓鱼台12号楼门口。
二、
令人意外的是,撒切尔夫人显得有些生气,并没有马上下车,而是询问起了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她听说来中国访问的外国元首都一般都会被安排在钓鱼台国宾馆18号楼,为什么她这次下榻的是12号楼?
从外表看上去,钓鱼台国宾馆里一共只有17所建筑,17所建筑里怎么就排出来个18号楼呢?这还得从当年周总理规划国宾馆说起。
1958年,在新中国国庆十周年的庆典前夕,周恩来总理提出要兴建一座有特色的高级国宾馆。经过一年多努力,到1959年,“钓鱼台国宾馆”顺利建成了十几栋青砖红瓦楼。
经周恩来总理审核,这些建筑从中心湖南侧起始,沿逆时针方向由“2号楼”编至“18号楼”,但其中并无13号楼。
周恩来总理认为,西方人很忌讳13这个数字,所以钓鱼台国宾馆既然以楼号命名,考虑到涉外礼仪,就不能出现13号楼。
这些楼里面,最出名的要数中心湖北侧的18号楼。18号楼外形为仿明式建筑,典雅华贵的古建筑外观气势恢宏,内部有总统套、豪华套及标准客房共25套。总统套房共有两套,分中式和西式,其中中式总统套房用的是仿明式装饰和内设,颇具皇家气派。
18号楼自建成后,接待的第一批客人是应邀参加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的苏联代表团,而总统套房的第一位客人则是当时的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此后,美国总统尼克松、里根、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日本天皇明仁等都曾在这里下榻。他们大多喜欢住中式总统套房。
这次撒切尔夫人访华,中方为什么将她安排在12号楼,而不是18号楼呢?原来自从进入80年代后,钓鱼台国宾馆也得到允许,在没有接待任务时,适当接待一些自费的客人。为此国宾馆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撒切尔夫人此次访华时,恰好18号楼正在装修,所以才只能把她安排在12号楼。
从规格和硬件上来说,12号楼的并不比18号楼差,同样也是接待外国元首的,只是外观上跟18号楼有些区别。毛主席生前便很喜欢住在12号楼,所以将撒切尔夫人安排在12号楼,并没有对她有任何下敬的意思。
经我外交部的接待人员解释后,撒切尔夫人这才打消了顾虑,欣然住进了12号楼。
这里顺便说一下,不单是撒切尔夫人,几年后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1986年访华时,同样入住的是12号楼。 在下榻期间,女王对12号楼的接待条件和接待人员的服务十分满意,在回到英国之后,下信把当年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走的一对鎏金狮子归还我国。这对鎏金狮子就这样从大英博物馆里搬了出来,漂洋过海回到家乡,守卫在18号楼前。
三、
访华期间,撒切尔夫人曾打算在英国大使馆举办一场晚宴招待中国出席谈判和接待的人员。但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却认为应该提高晚宴的规格,最好是放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否则会令中方感到轻视。
撒切尔夫人基金会的历史学家科林斯表示,撒切尔夫人接受了柯利达的建议,并亲自对晚宴菜单“经过了很多、很多次的讨论”。最后,撒切尔夫人要求晚宴桌子必须摆上英国海军银器餐具,这也许是为了让人回想起大英帝国的辉煌军力。
在菜品的安排上,英方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赴宴宾客每人 50 元人民币,或者更奢华一些,每人 75 元人民币。
英国外交部建议撒切尔夫人选择便宜一些的,她本人也同意了,但建议在菜单上添加一道苏格兰熏三文鱼。撒切尔夫人还否决了一道饭后甜品——面包抹黄油加草莓酱,据说这道菜是中苏友好时期引进的一道俄罗斯菜。撒切尔夫人要求将这道菜换掉,以水果沙拉取代。
科林斯说:“撒切尔夫人不想浪费公费,而且害怕国内的新闻报道标题会这样写:撒切尔夫人削减医院开支,却将公费花在奢侈晚宴上”。不过,当时的英国驻华大使珀西·柯利达爵士却对这种看法不敢苟同。柯利达在发往伦敦的电报中说,“我们无法在不想花钱的情况下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一个令人难忘的宴会。”最后撒切尔夫人让步了,这些菜后来都加到了菜单上。
四、
结束这次访华,回国之后不久,撒切尔夫人便在1983年1月28日召集政府高层官员和港督尤德开会,讨论香港问题。
撒切尔夫人提出,在谈判无进展的情况下,应在香港发展民主体制,使它能在短期内获得独立或自治。她还提议在香港搞全民公决。但与会者都不赞成首相的设想。
紧接着,撒切尔夫人写了一封信给中国政府,表示只要在香港的管理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她就愿意就主权问题“考虑”向英国议会“提出建议”。信中并没有承诺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而是附加了一大堆条件。
中方领导层清楚地读出了对手立场的微妙变化,并给了积极回应,适时地给英方一个下台阶的机会,以便迅速打破谈判的僵局,解开主权问题上的死结。
在之后的多轮会谈中,英方大打所谓的民意、经济两张牌,但却遭到了中国政府和香港民众的反驳。香港各爱国团体纷纷发表文章,组织各种活动,批评英国的做法。
英国见势不妙,于是派出前首相希思飞到北京,与中国领导人进行沟通工作。中方指出了对英国政府在当时谈判中的做法的不满,并斩钉截铁地宣布:想用主权来换治权是行不通的。
中方告诫说:“在香港问题上,我希望撒切尔首相和她的政府采取明智的态度,不要把路走绝了。如果英方不改变态度,中国就不得不在 1984 年 9 月单方面公布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政策。”
迫于形势,英国政府在第四轮会谈后开始考虑采取措施稳定香港经济,并准备在谈判中实行退却。
1984年9月26日上午10点,中英双方经过 22 轮谈判,终于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举行了庄严的联合声明草签仪式。中国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将在同日把香港交还中国。
1984年12月18日,撒切尔夫人再一次乘专机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同时签署联合声明。
1997 年 7 月 1 日 0 点 0 分 0秒,高悬在中国香港土地上 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颓然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这块土地上空。
参考资料:
《陕西档案》2013年第3期:《英国:公布撒切尔私人档案披露首次访华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