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后六十大寿,张謇的一幅寿联,让人脱口而出
#张謇#
提起末代状元张謇,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棉纺织领域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的状元来历与慈禧太后的六十寿诞的传说。
张謇自幼聪明过人,他曾立志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仕途,然而,求学之路却充满了坎坷。张謇16岁录取生员,18岁、21岁、23岁、24岁、27岁前后5次赴江宁府应江南乡试均未中试。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33岁,赴顺天府乡试,才取中第二名举人,声名渐著,成为“清流”着重延揽的对象,但此后张謇四次参加会试均遭失败。自1868年以来,张謇已经在入仕的道路上走了26个年头,进出科场20多次,直接耗费在考场上的时间合计就有120天。
直到1894 年,也就是甲午年,因为慈禧六十寿辰特设了恩科会试。张謇第五次进京应试,中了第六十名贡士。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先生对张謇比较了解,晓得他有学问,很想成全他。正好他这时又考了六十名。翁先生就向慈禧太后建议,今年这恩科要打破常规,要选一名有久远纪念的人当状元。慈禧就问:何为久远呢?他说:依臣之见,往年是第一名贡士当状元,今年就以六十名贡士为状元,以示太后的六十寿诞之庆。慈禧一听说:倒有些道理。但并没有最后表示可否。
后来,翁同龢要求六十名贡士: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后过六十大寿,你们所有人都要送礼品,这个礼品不要你们送钱财,而是要你们每人送一个寿联。张謇想,太后六十大寿,自己又是第六十名进士,应该把这名次的六十跟太后寿庆的六十联起来才好。他经过一番思考拟好了一幅寿联:
上联:太后寿诞六十花甲轮流转返老还童千千岁
下联:佛祖治国二圣临朝天地应大清江山万万年
在挥毫泼墨时,最后一个字“年”字的最后一笔,落笔时高了些,成了出头的“年”。
六十大寿前一天的晚上,西太后在百官陪同下前去观赏贺幛贺联。贺幛贺联全部挂在乾清宫贺寿的厅堂里,张謇的一幅,挂在第六十位进士的位置上。西太后从头看起,当看到第六十幅时,突然眼睛一亮:这是谁写的?龙飞凤舞,不但字写得好,内容也好。六十花甲轮流转,让我六十岁之后从头活起,又把佛祖、二圣用得恰到好处。不是有人反对老娘垂帘听政吗?此联说我垂帘听政应天顺人,唯其如此,才使大清江山万万年。西太后一看落款地方的名字,忍不住脱口而出:好!好!只是这‘年’字出了头,好像多了一点,不知是何道理。
站在一旁的张謇连忙跪地叩头,说:启奏太后,“年”字头上本无点,只缘玉帝施恩典,敬祝太后福寿添,百姓人家出头年。出头年乃民间俗语,意思是苦日子好容易过去,从此步入好光景。此话好像醮了蜜糖,西太后听了十分受用,她随口说道:倒有状元之才!
西太后话音未落,张謇伏在那里立即又是一阵磕头,一边磕一边说:太后、皇上英明,谢太后、皇上恩典,祝太后、皇上万寿无疆万万岁!太后一看,心想本是一句开心的玩笑话,他张謇怎么当起真来了呢?若说钦点状元,那是皇帝的事,你是谢什么恩呢?但她转念一想:金口玉言,君无戏言么,那就将错就错算吧!于是西太后收起笑容正色道:众卿听着,多蒙皇帝孝道,文武忠心,在本后六十大寿之际恩科取士,又特地将状元郎排在六十花甲之位,借此吉日良辰,要我恩准加封。为上应天意、下顺民心,准各位所请,加封江苏举子张謇为恩科状元!就这样,张謇就成了恩科状元。
以上,仅仅是一个民间传说。张謇实业救国的思想和行动,以及他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等事迹将彪炳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