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香港4月16日电(记者刘志杰)台湾诗人痖弦日前在香港中央图书馆作了一场题为“人人可以做诗人”的公开讲座。他勉励听众说:“拿起笔来,你就是诗人。”
痖弦是作为香港浸会大学驻校作家的身份去讲座的,现场反响热烈。
痖弦说,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中华民族是诗歌的民族,比如“三字经”“四字文”“百家姓”都是韵文。孩子从“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学习数数;家长用“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夜哭郎,行路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光”来哄小孩;长工讲故事被形容成“吸袋烟,把心宽,肚里故事往外钻;吸袋烟,喝口茶,肚里故事往外爬”……可以说,中国人的生活离不开诗歌。
有人觉得自己年轻,不敢写诗。痖弦表示,写诗不怕年轻,儿童就可以写诗。他举例说,法国有一个7岁的小诗人,写巴黎天空低——“好像我们的头颅在行走”,写桥——“我在很白的路上奔跑,直到碰到一个手镯”,新鲜生动。
有人觉得自己没有学问。痖弦说,这也不是问题。因为诗歌来自生活,诗歌需要感觉,而人人都有生活,人人都有感觉。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有人怕不懂音韵,痖弦说,诗歌讲求内在音乐性。朱自清的《匆匆》就有内在音乐性。古代诗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也是不求音韵,而胜过修辞描写。
痖弦最后说,诗不是写思想而是写形象,不是说明而是表现。有人觉得没主题思想不能写诗,是一种误解。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