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生物(02269.hk)上市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温商首富旗下第五家公司上市,33岁入选《美国名人录》的他,传奇故事从何时开始谱写?
今日,药明合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药明合联)登陆港交所。此次IPO,发行价
20.60港元/股,开盘大涨30%,市值超320亿港元,成为港股今年以来最大医药IPO。
外界对药明合联并不熟悉——因为这家公司是今年7月刚从药明生物分拆而来。
药明系大名鼎鼎,始于药明康德,一步一步壮大——药明生物、药明巨诺也已成功上市。加上今天的药明合联,药明系上市公司市值已超4500亿元。
而缔造这一切的,正是一位温商首富——李革。在今年的胡润百富榜上,药明康德创始人、祖籍平阳的李革继续蝉联温商首富的宝座。他创办的药明康德,被人称作医药界的“阿里巴巴”。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没有难治的病”,药明康德创始人李革秉持如此愿景,他的传奇故事从何时开始谱写?
李革批量打造IPO
旗下拥有5家已上市公司
今年7月,药明生物公告称,建议分拆子公司药明合联于港交所主板上市。与此同时,药明合联递交了招股书。
印象深刻的是,药明合联很快完成了上市前唯一一轮融资。基石投资人大牌云集,包括全球知名投资管理公司 、瑞银环球资产管理、美国泛大西洋投资集团、红杉中国,以及卡塔尔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卡塔尔投资局、来自丹麦医药巨头诺和诺德的大股东之一 ——诺和诺德基金会,还有专业医疗投资基金清池资本,认购规模达23.466亿港元(约22亿人民币)。
今天,药明合联正式登陆港股,市值超300亿港元。从分拆独立、递交招股书到完成上市,仅仅4个月时间,速度惊人。
目前,“药明系”旗下拥有5家上市公司。“药明系”涉及的业务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化学药代工、生物药代工、皮肤类药物研发、细胞免疫类药物研发等。这里简要分述其他四家上市公司。
原药明康德(.SH;02359.HK)于2000年成立,由李革和其妻子赵宁共同创立。现在的药明康德主要负责小分子新药研发服务生产平台,提供临床前的新药研发研发外包服务。原药明康德拆分出药明生物后,在2018年6月份登陆上交所主板,从递表到正式上市不到两个月。同年年底,药明康德在港交所挂牌,完成了“A+H”的上市模式。目前的A股和港股市值均超过2000亿港元。
药明生物(02269.HK)成立于2011年,最早为药明康德的生物药部门,2015年从药明康德拆分独立。药明生物主要负责大分子生物一体化研发生产服务技术平台,提供合同研究、开发和端到端服务解决方案(CRDMO)。药明生物于2017年正式登陆港交所。目前,药明生物的市值约1700亿港元。
药明巨诺(02126.HK)成立于2016年,为药明康德旗下联营公司。致力于研发、生产及商业化细胞免疫治疗产品,主要负责细胞免疫治疗的综合性产品开发平台,提供合同制造(CMO)服务。药明巨诺于2020年在港交所上市。目前,药明巨诺的市值约10亿港元。
科笛集团(02487.HK)成立于2019年,为通和毓承的投资标的。其中,通和毓承由通和资本与毓承资本合并成立,后者是由原药明康德风险投资部门独立而来。科笛集团专注于皮肤学的生物制药,致力于在皮肤病的治疗与护理市场开发创新和解决方案。科笛集团于2023年在港交所主板挂牌。目前,科笛集团的市值为62亿港元。
创业20多年,药明康德创始人李革借着时代发展的东风以及资本的加持,在他不断拓展的细分赛道上,带领企业实现了“质的飞跃”。
创造出这份亮眼成绩的李革,时常以乔布斯的“Stay ,Stay ”(求知若饥,虛心若愚)自勉,而他最大的愿景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没有难治的病”。
33岁入选《美国名人录》
回顾药明系的崛起历程,就不得不提创始人李革。
李革出生于1967年,温州平阳人。1985年李革考入北大。本来一心想学物理的他,却阴差阳错进入了北大化学系。
不过,他在化学上的天赋很快展现了出来。在一学期十次的考试中,全年级只有他一个人每次都上了90。在北大他遇到了自己的妻子——赵宁。同为化学系的赵宁也十分优秀,两人是当时学校里出了名的学霸情侣。
1989年,李革和赵宁一同飞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有机化学博士。期间,李革在业界顶级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拥有40多项发明专利。博士三年级,李革与导师Clark Still教授共同发明了“标记的组合化学技术”,并由此发现了多种药物前体化合物。这些研究成果都是新药研发的重要环节。
毕业后,李革加入导师的制药公司 Drug Inc担任创始科学家、科研总监。1995年,PDD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风光无两。
转折发生在1999年,当时李革已成为全球医药药物化学领域的一颗新星。33岁的李革于2000-2001年入选《美国名人录》,被誉为是组合化学、药物化学领域资深的化学专家。
1999年,受母校邀请,他回到北大进行演讲。这次回国之旅让他发现,国内医药研究机构虽然已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但先进的生产技术依然掌握在海外企业手中,而且从技术到生产普遍存在脱节的现象。
李革、赵宁捐资1亿元支持北京大学教学科研事业发展
于是,李革选择回国创业。2000年,李革拉着好友刘晓钟、张朝晖来到江苏无锡,从一间650平米的实验室起步,创立了药明康德。
创业维艰,最初连实验室专业用的通风橱,在国内都找不到生产厂家。这样的困难还有很多。这让他们发现,国内新药研发领域的基础比想象中还要薄弱。而且,研发新药不仅需要数亿美元的资金,整个流程至少要耗费十年之久,这对刚成立不久的药明康德来说,都是不现实的。
这时,李革想到了自己的老东家PDD,后者就是靠研发外包成为医药领域著名的CRO企业。药明康德是否也能走这条路?所谓CRO,即医药合同研发机构,是指通过合同形式为制药企业和研发机构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机构。借助于CRO模式,可以有效降低药企的投资压力与系统风险。
抱着试试的态度,李革先联系了一家熟悉的美国药企,对方很满意他的专业背景,并与其展开合作。之后,李革便将药明康德的商业模式从“研发新药”转型为“新药研发服务”。
最早,李革的专长在于组合化学领域,因此公司最早提供合成化学服务。随着公司发展,药明康德服务范围又扩展到工艺研发、研发性生产、生物分析、生物新药开发和工艺研发、毒理及制剂、临床研发及注册、医疗器械测试等。2007年8月9日,药明康德正式在纽交所上市,成为中国首批赴美上市的生物制药企业。
“医药界的阿里巴巴”
好景不长,药明康德上市不久,便遇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受此影响,药明康德股价大幅下降,不仅如此,药明康德在美国资本市场也碰了壁。
与此同时,国内的A股市场一片向好,在此背景下,李革又一次站在了公司发展的十字路口。李革选择了药明康德从纳斯达克退市。
从纳斯达克退市后,李革统筹布局选择了将原公司一分为三,分别上市。
2015年4月,子公司合全药业率先挂牌新三板,后于2019年6月宣布退市;
2017年6月,药明康德又分拆公司药明生物登陆港股;
2018年5月和12月,药明康德分别在上交所上市和港交所上市。
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被称为“A股首只独角兽公司”的药明康德回归A股后,上市一个月的涨幅就高达417.34%,市值超1200亿,闪电般跻身到国内医药千亿市值俱乐部。
由此开始,李革巨大的医药版图徐徐展开。
2020年11月,药明康德旗下的药明巨诺在港交所上市。
在美股、港股、A股、新三板统统走了个遍的药明康德,堪称一部中国药企的创业、上市、投资、并购史,李革也被誉为最懂资本市场的“医药大佬”。
业务拆分后,药明康德依旧是承做化学药临床前CRO和临床CRO业务;药明生物负责生物药CRO、CMO业务;药明巨诺负责细胞治疗业务。旗下多元化业务则由毓承资本(医药投资)、药明明码(基因检测)等子公司负责。
上市后的“药明系”借此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与闭环,客户遍布全球,承载着国内外几千个项目,涵括了从研究探索到商品化生产的一体化平台模式。正是基于这种平台化模式,有人将药明康德的新平台模式比喻为“医药界的阿里巴巴”。李革自己却将其平台模式总结为“新药研发的马拉松”。
他认为研发服务平台是最具活力的跑道,从研究到开发,到市场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站点的接力选手,各自只需跑好自己最擅长的一棒即可。在他看来,这种接力跑的形式,成功机会远比一个选手独自跑完大得多。
药明康德开放式的平台体系,也确实给了各类医药研发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助力。比如一家只有2、3人的初创公司能在短短18个月内,实现从项目启动到以1.4亿美元被收购的神速跨越。
“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设立,促进中国生命化学等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
不过,药明康德成功的更大意义在于,李革所创立的“药明康德模式”通过一体化开放平台引领了中国大量相关企业的成长,培养了众多的医药研发人才,使医药研发服务这个行业规模在中国从无到有,使得今天的中国已经超越印度成为世界医药研发服务业的首选地,并逐渐成为全球瞩目的创新药物研发中心。
单从这点来说,李革想“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的愿望似乎已经实现。
只是那个“让天下没有难治的病”的愿望,还尚在途中,我们也格外期待李革这个愿景有实现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