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汉武帝的姐姐馆陶公主的女儿,嫁给汉景帝多年,一直无子无子
汉武帝只会怀念不会后悔,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汉江山的稳固。
汉武帝与卫子夫的相识完全是一次偶然。
公元前139年,由于发生干旱,汉武帝外出祭拜先祖,为百姓祈福消灾。归来途中,他临时决定顺道去看望一下许久未见的姐姐,平阳公主。
在平阳侯府上,平阳公主献上了精挑细选的几十名美女,希望汉武帝能看上一两个带回后宫,
这样,平阳公主能够得到不少好处。
奈何,这些美女全都不合汉武帝的胃口。
平阳公主也没办法,毕竟这种事情强求不得,她只得让这些女子退下,又唤来府上的歌姬献唱助兴。
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汉武帝看上了其中一名歌姬。不仅临幸了她,还将她带入宫中。
这个歌姬,便是卫子夫。
卫子夫原以为进宫之后能和皇帝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现实是,在她入宫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再也没有见过汉武帝。
毕竟,后宫佳丽三千,汉武帝什么样的美女没见过,卫子夫虽然漂亮,但是在后宫也就是普通水平,汉武帝带她入宫只是一时兴起罢了。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清查宫中年老之人,将他们放出宫去。卫子夫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一次机会,而且很可能是唯一的一次机会。
她求见汉武帝,请求将她也放出宫去。
汉武帝这才想起自己当初一时兴起带回宫的女子,想想自己将人家丢在后宫一年多,不闻不问的,汉武帝觉得对不住卫子夫,于是再次临幸了她。
很显然,卫子夫是算准日子去找汉武帝的,这次临幸后,她便怀孕了。也正是因此,她在后宫的地位飞速提升。
卫子夫是开心了,然而有人却不高兴了,此人便是皇后陈阿娇。
这陈阿娇是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的女儿,身份尊贵,然而她嫁给汉景帝多年,一直无子,这事已经成了陈阿娇的心病。
因此,当她得知卫子夫怀孕一事,便将其嫉恨上了。
不过陈阿娇也不笨,她知道卫子夫因为怀孕的缘故,汉武帝派了大批人保护她,如果陈阿胶对卫子夫出手,必定会引火烧身。
于是她打起了卫子夫的弟弟卫青的主意。
陈阿娇找到自己的母亲馆陶公主,请她派人将卫青抓起来杀了,好将卫子夫吓流产。
当时卫青在建章宫做事,突然被一群人抓走,他的同事公孙敖一看,立刻带人前去解救卫青,最终卫青得以逃脱。
这么大的动静,自然瞒不过汉武帝。
汉武帝立刻将卫子夫封为夫人,开始对她恩宠有加。同时大力提拔、赏赐卫青,让他入朝为官。
这样,有了汉武帝的庇护,馆陶公主母女拿卫子夫姐弟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而汉武帝之所以这么做,倒不是因为他多么喜欢卫子夫,而是为了扶植卫氏一族对抗馆陶公主母女。
汉武帝这是早做打算,避免自己儿子继位后出现太后、外戚干政的情况。
可以说,太后、外戚干政这种事,在西汉初期屡见不鲜。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吕后身上。
汉惠帝时期,吕后专权,大力提拔吕氏族人来对抗刘姓宗室和开国功臣,这也导致了外戚势力的崛起。
后来还是开国功臣和刘姓宗室联手,趁着吕后去世,将吕氏一族一网打尽,这朝堂才恢复平静。
而汉文帝也是借助此事才得以登基称帝的。
正是因为吕后开了个头,使得后来的太后们纷纷效仿。
汉景帝时期,窦太后干政,并在朝中扶植外戚势力,其代表人物便是窦太后的侄子窦婴。
与此同时,窦太后还想干涉皇位继承。她因为宠爱小儿子梁王刘武,因此希望汉景帝能立其为储君,等汉景帝去世后,由刘武继承皇位。
汉景帝便是汉武帝他爹,也就是说,窦太后想抢汉武帝的皇位。
幸亏汉景帝是个有城府的人,有着非凡的手腕,再加上朝臣也反对此事,最终汉武帝才能成功继位。
不过,等汉武帝继位后,问题更严重了,他发现他头上不仅有窦太后,还有其生母王太后,王太后也效仿窦太后,扶植自己的外戚势力。
有两位太后在,汉武帝什么事也做不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初连遣散宫中老人的事情,汉武帝都要过问,因为他只能管管这只鸡毛蒜皮的小事。
再来看看汉武帝此时的皇后,未来的太后陈阿娇,汉武帝可以肯定,她以后也会走窦太后和王太后一样的老路。
然而,皇后没有大过是不能随便废的。于是汉武帝选择扶植一股势力来与其对抗,也就是卫子夫一族了。
一来,卫子夫和卫青已经和陈阿娇结怨,双方的冲突难以避免。
二来,卫子夫一家出身平民,没有任何权势,想要和陈阿娇斗,只能依附于汉武帝。
这才是卫子夫得宠的真相,毕竟如果卫子夫真的很有魅力,也就不会被汉武帝冷落一年多了。
此后,汉武帝对卫子夫的宠信一日胜过一日,同时对卫子夫的家人加以重用。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卫青和霍去病了。
公元前130年,汉武帝得到消息,匈奴大军犯境,目标直指上谷郡。
汉武帝派出四路大军,分别由李广、卫青、公孙敖、公孙贺率领。
其中,除了李广,其余几人都是新人。卫青是卫子夫的弟弟,公孙敖和卫青关系莫逆,至于公孙贺,他是卫子夫的姐夫。
很显然,这一战汉武帝是想要李广这个名将带着卫青等三人好好历练一下,这是汉武帝扶植卫氏势力的体现。
而此战的结果却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名将李广无功而返,公孙敖和公孙贺大败而归,唯一给汉武帝长脸的却是卫青。
卫青深入敌境,摧毁了匈奴祭祀的圣地龙城,俘获匈奴士兵700多人。这是当时汉朝面对匈奴最大的胜利。
卫青凭借此战功得封关内侯,而他开挂的人生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此后,卫青多次率军出击匈奴。
公元前128年,卫青率三万汉军,斩杀数千匈奴人。
公元前127年,卫青击败匈奴白羊王和楼烦王,俘获匈奴人数千、牲口百万。汉朝借此控制了河套地区,在此处设置了朔方郡和五原郡。
公元前124年,卫青率领三万大军出征匈奴,成功突袭匈奴右贤王营帐。匈奴右贤王率领几百人逃脱,汉军俘获大批匈奴贵族。
卫青被封为大将军。
公元前123年,汉朝发动定襄北之战。卫青率领10万大军二度进军匈奴腹地,歼敌超过两万。
在这一战中,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初上战场便崭露头角。
霍去病率领800骑兵直接脱离大部队寻找战功,成功发现并端掉了匈奴的一处营帐。
最后统计,霍去病等人共歼敌2028名,俘获匈奴贵族若干,各类物资不计其数,霍去病一战成名。
此后,汉武帝开始重用霍去病,相比之下,卫青出场的机会则大大减少。
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率领一万骑兵出击匈奴,消灭折兰王、卢侯王所部,杀敌8960人。俘获无数。
同年夏天,霍去病与公孙敖一同出兵。霍去病深入匈奴腹地,接连击破数个部落。
此战,汉军斩杀敌军三万多人,俘获匈奴贵族59人、匈奴官员63人。
此战之后,汉朝西北方的匈奴势力被一扫而空。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动用举国之兵,发动了漠北之战。
此次,由卫青和霍去病各率领5万大军,又征发和十几万人负责后勤,动用的粮草物资更是不计其数。
付出越多回报越大,此战战果显著。
卫青击败匈奴单于的主力部队,歼敌接近2万,可惜由于负责绕后的李广迷路,使得匈奴单于成功逃脱。
而霍去病则丢下后勤部队,率领大军翻山越河,突袭匈奴的大后方。
遭遇匈奴左贤王部,与之激战,大胜。斩首七万多人,俘获无数。并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也就是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封狼居胥。
此战过后,匈奴在漠南地区的势力被连根拔除,汉朝的国势达到了巅峰。
而汉武帝在此过程中的一系列安排则耐人寻味。
汉武帝先是扶植卫青上位,当卫青屡立战功,官拜大将军的时候,已经位极人臣,于是汉武帝转而扶植霍去病上位,尽可能避免卫青立功。
不过,霍去病比卫青更猛,结果升得更快,到了最后汉武帝只得改变策略,让卫青和霍去病互相制衡。
此时,卫青是大将军,霍去病是大司马兼镖旗将军。汉武帝特意下旨,让镖旗将军的地位和大将军一样。
令二人制衡的用意显而易见。
当然,汉武帝也可以找理由打压二人。但是汉武帝还想将匈奴问题彻底解决,建立远超历代皇帝的伟业。
没了卫青、霍去病,其他将领可没法实现汉武帝这个夙愿,因此汉武帝不仅不能打压二人,反而要重用他们。
不过,此时祸端已经埋下,因为卫青、霍去病的原因,卫子夫已经取代陈阿娇,成为了汉武帝新的心腹大患。
卫子夫不仅是皇后,他的儿子刘据被立为太子,而且卫氏子弟大多在朝中任官,更别提依附她的官员不在少数。
卫氏一族已经发展成足以威胁皇权的外戚势力了,在汉武帝看来,除掉卫子夫及其党羽的重要程度,仅次于消灭匈奴。
当霍去病和卫青先后病逝后,汉武帝便开始谋划如何除去卫子夫及其势力。
其实,卫子夫倒没有表现出任何野心,从始至终她做人做事都谨守本分,那些外戚也是凭着功绩升迁上来的。
可惜,对于汉武帝来说,至高无上的君权容不得任何人冒犯,只要有一丝可能性,他就要将威胁除去。
只不过,汉武帝虽然贵为皇帝,但是做事还是要按规矩来,不能肆意妄为。
所以,他在等待机会,一个除去卫氏外戚的机会。
到了公元前92年,汉武帝终于等到机会了。
当时,卫氏外戚在朝中地位最高的是丞相公孙贺。
一日,汉武帝接到一条很奇怪的举报,身在狱中的阳陵大侠朱世安,揭发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且使用巫蛊诅咒汉武帝。
汉武帝派人彻查此事,结果属实,公孙贺一脉被直接灭族,阳石公主被处死。
按理说,到这里此事就该结束了,然而后来卫子夫的女儿诸邑公主,以及卫青的长子卫伉也被处死。
事实上,此事很可能是汉武帝一手谋划的。
朱世安是他下旨缉拿的,而且朱世安一介布衣,还在牢中,怎么可能有能力直达天听向汉武帝告状?
很明显,至少朱世安告状一事,应该是受汉武帝指使的,也许汉武帝是一次为条件答应赦免朱世安的罪名。
而且处死与此事无关诸邑公主和卫伉更加暴露了汉武帝的意图,诸邑公主是卫子夫的女儿,而卫伉则继承了卫青的爵位。
当初,卫青的几个儿子因为卫青的功绩,全都封爵,但是后来卫青去世后,汉武帝找理由把他们的爵位全都收回了。
也就是说,卫伉是卫青一脉唯一有爵位的人,他死后,卫青一脉与平民无异。
事实上,此事之后,卫氏在朝中的主要势力被汉武帝除去了。
剩下的卫氏族人大多地位低下,至于那些投效卫氏的官员,基本都是骑墙派,一看风向不对,立刻与其划清界限。
接下来,汉武帝该着手解决卫子夫和太子刘据了。
汉武帝对于这两人的态度是有所区别的。
太子刘据必须死,因为他和汉武帝的性格完全相反,使得朝中大臣也两极分化。
一派支持汉武帝以法治国,而另一派则支持太子仁厚待人,让百姓休养生息。太子刘据已经彻底站在了汉武帝的对立面。
而卫子夫,虽然早已失宠,但是毕竟她和汉武帝朝夕相处十几年,就算原本没感情,也培养出亲情了。
等除掉刘据后,卫子夫彻底成为孤家寡人,不会威胁皇权了,自然没有必要杀她。
于是汉武帝以梦中梦见小木人为由,让江充去彻查巫蛊之事,巫蛊之祸就此开始。
汉武帝到底有没有梦见小木人,没人知道。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江充是个酷吏,一旦仁厚的刘据继位,江充将失势,所以江充是太子刘据的坚定反对者。
汉武帝让江充彻查巫蛊之事,且允许其进宫检查,明摆了就是放任江充对太子刘据不利。
结果,由于江充的咄咄逼人,太子刘据无奈之下起兵反叛,杀了江充。
汉武帝当时正在甘泉宫看戏,结果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他的预料。于是急忙派人率军平叛。
当时汉武帝的统治稳固,因此叛乱很快便被平息了,太子刘据出逃,汉武帝下旨全国通缉。
虽然史书中提到此后汉武帝多次醒悟、后悔,但是汉武帝并未撤回缉拿刘据的旨意,也没下旨表示宽恕他的罪过。
很明显,他只不过是演戏给别人看的罢了,前面已经解释过了,刘据必须死。
最后,刘据无路可逃,自缢而亡。而抓到刘据的人都封官加爵了。
至于卫子夫,由于帮助刘据起兵,在汉武帝平息叛乱后,便派人收回了代表皇后权力的玺绶。
卫子夫自认为必死无疑,于是选择了自尽,最后被草草埋葬了。
虽然汉武帝晚年确实有下罪己诏,不过这并非因为对刘据和卫子夫的死后悔了,而是其晚年汉朝国势日衰,内部不稳,作为皇帝,他总要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吧。
汉武帝到了晚年,立刘弗陵为太子,为了杜绝太后、外戚干政,他干脆将刘弗陵的生母钩戈夫人给赐死。
可见他对太后和外戚是何等的警惕。
最后总结一下,汉武帝和卫子夫之间的感情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深厚,汉武帝宠信卫子夫是出于政治需要。
当卫子夫及其外戚势力成为皇权的威胁时,汉武帝便会毫不犹豫地将其除去。
汉武帝连培养多年的太子刘据都能狠心除去,自然不会在意卫子夫的死,因此汉武帝不会后悔,最多只会偶尔怀念一下卫子夫罢了,毕竟二人朝夕相处十几年,亲情还是有些的。
可惜汉武帝英明一世,成功杜绝了太后和外戚干政,却没料到他留下的辅政大臣霍光后来却独揽大权,对皇权的威胁更加严重。
不知道汉武帝知道此事后,会不会后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