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文《》我们讲到了,项羽并非有勇无谋一介武夫,其实他是智勇双全的,可为何他还是兵败垓下,被刘邦打败,落了个自刎身亡的结局呢?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项羽,海佑的评语是这样的:此人打仗一流,智勇二流,战略三流,后期昏招频出,最终招致失败,沦为了悲情侯。
项羽为什么打不赢刘邦呢?战略上的缺失,是无法用战术上的勤奋来弥补的。
我们先往回看。
壹
公元前206年,咸阳。
这一年,刘邦抢在其他诸侯之前杀入关中,兵临咸阳。秦王子婴率领文武百官,手捧玉玺出降,大秦帝国正式宣告结束。
刘邦一行人进入咸阳之后,立马被秦国都城的繁华富庶迷花了眼,纷纷进入各个府库抢夺金银财宝,就连刘邦自己,也在秦国宫殿里面转转悠悠不愿意出来。
这个时候,萧何带着一行人,穿过混乱的人群,找到秦国丞相、御史专属的档案库房。库房里装着秦国官吏所统计的天下诸郡县的户口版籍、土地图册等文书,萧何冷静的下令将这些资料清查分类好,然后统一装箱带走。
▲ 睡虎地秦简
萧何带走了当时最为贵重的东西。
贰
几个月以后,项羽带兵进驻咸阳,他先是杀了子婴,再满城屠戮,最后一把火把秦国宫室都烧了,这把火烧了三个月还没息,全城的财宝美女也都被项羽军带走了。项羽这一来,咸阳就彻底成了一座废城。(《史记·项羽本纪》:“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后世在谈到项羽时,都会觉得惋惜,放着这么好的咸阳不定都,为何要跑到徐州(彼时叫彭城)那个根本不适合定都的地方去?其实在项羽那个时代,就已经有人看到这个问题了。
项羽要离开咸阳了,有人就找到项羽说:“关中平原,山围河绕,土地肥沃,定都在此肯定可以雄霸天下啊!”(《史记·项羽本纪》:“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项羽回头瞅了一下,秦国王宫已经被烧得一片废墟,还是想回去,就说:“富贵不回乡,就像穿着锦衣晚上行走,有谁知道啊!”
这就是著名的锦衣夜行梗,提建议的这个人如果有表情的话,绝对会是这样的:
人家给他提定鼎天下的策略,项王满脑子想的居然是衣锦还乡,这未免有对牛弹琴的嫌疑啊!提建议的人憋了一口老血,说楚人果然沐猴而冠!转身就被项王给煮了。(《史记·项羽本纪》:“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论语》里面有句话:“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强调了志向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一个人能做成多大的事情,跟他的志向是息息相关的,立下一个志向,虽然不一定能够实现,但如果连这个志向也没有的话,那就一定不可能有这个成就了。
一叶知秋,项羽的形象一直是鲜活的。他破釜沉舟,想的不过是为父报仇;他南征北战,想的不过是衣锦还乡;他最后自刎于乌江,也是因为觉得“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项羽是一个单纯的人,他无“王天下”的志向,却有称霸天下的实力,无其志便无其战略谋划,他生在一个乱世,诸侯都想逐鹿中原,当别人有战略有谋划袭来时,项王的结局便已经注定了。
叁
萧何收走的版籍图册,被带回了关中,凭借着这些版籍,汉王知道了天下户籍数量与分布,知道了各个郡县的壮丁数量与牲畜多寡,也知道了各地作物产量,更知道了各个地区的地形分布。
知道了壮丁数量,就可以算出能动员的士兵和民夫;了解了牲畜多寡,就可以合理分配运力;查阅了作物产量,便对粮草的征发心中有数;掌握了地形图侧,也就明确了该地区的用兵方略。比如韩信的背水一战,他知道赵王大寨北边有个连山,所以就想出了埋伏2000轻骑夺旗的决胜计谋,这背后应该就有萧何提供的地形图侧的帮助。
刘邦听萧何策,蛰伏汉中。几年之后,刘邦正式东出,掀起了楚汉争霸的序幕。
汉军首先兼并了三秦之地,拥有了整个关中,关外的齐、赵等国听闻,纷纷反叛,要与汉王一起进攻楚军。项羽得知了消息,非常愤怒,想要去攻打刘邦,刘邦当然知道自己的现在的实力还不能跟项羽硬碰硬,于是就马上写了一封信稳住项羽:“项王,我之前失去了约定好的封赏(先入咸阳者王),现在我已经得到了关中,拿到了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我不会再东出了。”(《史记·项羽本纪》:“乃遗项王书曰:‘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
同时,他又把齐王、梁王的反叛文书交给项羽,这样一来项羽就不想去西边了,灭火肯定挑离自己最近的灭,项羽第一个就拿齐国撒火了,霸王又是一路摧枯拉朽,把齐国打得惨兮兮,有多惨?《史记·项羽本纪》里面是这样记载的:“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阬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
这简直比鬼子进村还可怕,村庄城郭都烧了,投降的士卒都活埋了,老弱妇孺被掳走赶到贝加尔湖,基本上都死光了。
这边一被掣肘,那边刘邦就有机会了,马上聚集了五路诸侯对项羽的评价,号称五十六万大军直奔彭城而来,并且马上攻克了彭城还在城内夜夜笙歌。
我们可以想见项羽这个时候的内心感受,以前都是我破别人的城烧别人的东西,现在自己老巢居然被人端了?这如何受得了,项羽发疯了,率大军攻打彭城,刘邦军马上被赶了出去,还被项羽一路西追。就是在这西逃的路上,刘邦的老爹老婆全都被项羽俘虏了。
最后,刘邦一行人逃到了荥阳,在这里,楚汉的攻守之势,正式逆转了。
肆
刘邦为什么会跑到荥阳这里,因为荥阳北边的敖仓,是天下的粮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敖山置仓积谷,以应对随时可能的战争。
敖仓地当黄河和济水分流处,东出华北平原,西入关中盆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此处再往西去,黄河水流减弱,不能行重货,于是从各个郡县征集起来的粮食,就统一运到此处,再走陆路入关中。
▲ 荥阳与敖仓地理位置
▲ 敖仓的战略重要性图解
在荥阳稍定之后,萧何马上就征发了关中没有编入服役簿籍的老弱之人,全部来到荥阳编入军中,汉军声势大振,与项羽军在荥阳南部交战,打败了项羽的部队。
这场交战在史书里面一笔带过,但其实对于楚汉争霸对项羽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自彭城被撵出来之后,刘邦一路丢盔弃甲,最后来到荥阳。在文章的开头我们提到了,萧何将咸阳秦帝国御史房里面的版籍图册都收走了,在这个地方,他依据版籍图册,将尚未征发的男丁收拢过来,还打败了楚军,之前的战略布局,现在逐渐显现效果。
汉军在荥阳和黄河之间修筑了一条甬道,运敖仓的粮食供军需(《史记·项羽本纪》:“汉军荥阳,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栗。”)。之前项羽破釜沉舟,就是靠破坏秦军的运粮甬道,从而打败秦军的,现在也是一样,项羽逮着汉军的运粮甬道狠狠地打,“项王数次侵夺汉甬道,汉王乏食,恐,请和”,刘邦终于撑不住了,要求和,想割荥阳以西为汉地。
项羽想答应。他为什么想答应呢?因为他的后院一点也不安宁,韩信、彭越在齐、赵一带攻城略地,深深的威胁着他的统治根基。
这也从根本上体现了刘邦的战略安排,派出韩信、彭越北上,拔掉赵、代、齐这些骑墙党,然后再南下包抄项羽,搞乱他的产粮地,让项王军队没吃的,他自然也就败了。
其实后面的发展,也完全是按照刘邦这个谋划在走,项羽军队最后的败退,就是因为“屡乏食”。
项羽终究还是没答应刘邦这个划荥阳而治的方案,纪信假冒刘邦出城投降,刘邦成功从城西逃走。无法,项羽只能回去灭火。(《史记·项羽本纪》:“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
项羽一走,刘邦很快又重新占领了荥阳,项羽留守这里的司马欣、董翳都已经兵败自杀了,救火将军项羽只能有跑回来,这个时候,楚汉的实力已经完全逆转了,“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刘邦提出和项羽划鸿沟而治。
项羽撤军东归的时候,汉军撕毁合约,追击项羽,一直追到了垓下,在垓下时,项羽军的状态已经是“兵少食尽”,没剩多少兵了,粮食也没了。
最后在乌江前面,一代西楚霸王项羽,自刎身亡。他的尸体马上被蜂拥而上的小兵抢着分尸,为了抢项羽的尸首,汉军小兵们自相残杀都死了几十个人。最后项羽的尸身被五个人抢到,凑到一起刚好是个整体,这五个人都因此被封了侯。
死后抢他的尸身还能封侯,古今有这待遇的人,也就西楚霸王一个了吧。
伍
陈仁锡老先生在说到项羽时,将楚汉之间,最核心的一个区别点了出来,“汉之用人与籍之自用,其相去何翅什伯?”
刘邦会用人,跟项羽只会自用,差距何止百倍啊!项羽打败了睥睨天下的秦军,可在短短五年内,又被一群沛县穷汉所组成的团队给打败,结局虽然有点差别太大,可项羽真的输得一点也不冤。
刘邦一行人进入咸阳,萧何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取秦御史档案房里的版籍文策,为什么萧何知道把这些东西保护好呢?因为萧何之前是秦朝的一个小吏,他深知这些基层信息的重要性。萧何收集的这些文件,在汉之后东进图谋天下的战争中,立下了看不见的汗马功劳!最后天下大定,刘邦论功行赏的时候,萧何的功劳排在第一位,这说明刘邦也是深明此理的。
比如为汉军何死也要吃下荥阳,为了就是占据敖仓这个大粮仓;再比如,韩信打赵军,为何没有经过侦查,就知道赵军大营北边有个连山,这肯定是萧何提供的地形信息;再比如,刘邦派彭越出击,彭越不打别的,就知道“乱梁地”,梁地就是河南省东北部,是一个粮食高产区,楚军的粮草,主要就是这里提供,这个信息,很大概率上也是萧何根据档案信息知道的。
秦灭之时刘邦团队虽然弱小,但是他们已经定下了最正确的战略,把握了最核心的东西,这就像做数学题一样,刘邦团队已经知道了正确的解题思路,剩下的过程就是往卷子上写答案。而项羽方面呢,很明显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楚汉相争的结果就是确定的。
后世总喜欢畅想,如果项羽真的过河到了江东,是不是最后还能夺回天下?在此我可以很肯定的说:不可能。(其实近代有个人跟项羽很像,渡海占了一块地,现在如何,大家都知道咯)
因为汉军已经抓住了国家统治最核心的东西,项羽失掉中原,仅凭江东那块地,也是苟延残喘。
项羽勇智超人,而且基本都是亲自带兵打仗,哪里有叛乱就赶往哪里,与士兵同甘共苦,按照这个标准来说,项羽绝对是一个勤奋的好将军,但战略上的短视,凭借着再勤奋的战术拼搏,也是弥补不过来的。
这对于个人发展来说,也是如此,梯子搭错了地方,越努力错得越远,如何把梯子搭对呢,这都取决于我们自身的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来自哪里?就来自你平时的阅读、思考,这些积累,正是无形之中的宝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