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其实有两位末代皇帝,一位是溥仪,另一位活到1942年才去世

网编 176 0

1898年9月18日,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在北京懒眠胡同谭嗣同住处,共商戊戌变法下一步行动。此时的光绪皇帝,正在养心殿踱步,梁启超在《谭嗣同传》中写道:“光绪畏西后(慈禧),不敢行其志,故思于对抗西后与维护变法之中而求平衡”。事后证明,他们这些商讨和思索还是太年轻了。这一天夜里,慈禧眼线他塔拉·刚毅上报慈禧,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蛊惑圣上,并对太后起心思。”第二日,这位不可一世的“女皇帝”,同时完成了几件“壮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颐和园回紫禁城扣住光绪;同时,差人追捕戊戌变法人士。结果,康有为和梁启超虎口脱险,谭嗣同不愿抛弃光绪,被逮捕,被审判,最后倒在了菜市口的刀下。

这就是晚清的土壤,这土壤上滋生了太多闹剧:皇帝被太后囚禁,太后向世界宣战,太后立小儿为储。但最后这件事上,大家只记得溥仪,却不知光绪和溥仪之间,还有一位年少皇帝:溥儁。而围绕溥儁演出的闹剧,叫做己亥建储。

戊戌变法失败后,以慈禧为代表的守旧势力彻底独揽大权。当时全国分为三股势力,守旧派,革新派,中间派。守旧派以慈禧为代表,他们面临的局面是:虽然大权在手,但与时代潮流相逆;革新派以康有为为代表,他们面临的局面是:精神领袖光绪尚在,只是手中再无权力;中间派则以李鸿章和张之洞等人为代表,他们一方面与守旧派牵扯很深,但又具备改革的意愿和能力,这一点决定了他们只能走中间路线,所以用处寥寥。这种局面下,慈禧为进一步打击革新派,决定废除他们的精神领袖光绪,另立皇帝,保庆帝溥儁,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登场的。

1900年初,慈禧与众多守旧派大臣,以光绪皇帝名义下诏,册立溥儁为皇太子,择日继位大统。当时的册立诏书写道:“光绪疾笃而无嗣,不承社稷之重,著立爱新觉罗·溥儁为皇太子”。立溥儁为皇太子,只是慈禧故施伎俩。由于此时光绪尚在,朝廷内外尚有支持者,慈禧为避免打草惊蛇,同时象征性地遵循祖制,固作此说。可慈禧万万没想到,这种幼稚低劣的伎俩,立刻被揭穿。一时间“废除光绪,另立新帝”的传闻不绝于耳。

清朝帝位排序_清朝皇位排列顺序_清朝第一位皇帝

光绪二十六年正月初一,溥儁登临太和殿,大告天下,登皇帝位,改元保庆。此举立刻召来全国范围的剧烈反扑,慈禧和溥儁成为众矢之的。例如,广东电报总局致电总理衙门,公开反对慈禧拥立新帝,并强烈要求公开光绪帝现状。慈禧为缓和局面,公开了一份伪造的光绪皇帝体检报告,报告中说光绪皇帝身体状况非常糟糕,不久人世。为对付慈禧这一拙劣伎俩,革新派甚至不惜联合西方列强,强命西方医生进入瀛台为光绪体检,《义和团史》记载当时的体检结果为“上(光绪皇帝)体无恙”,这一结论彻底揭穿了慈禧的面目,慈禧自此也失去了天下信任。结果,溥儁登基仅三天,慈禧就迫于各方压力废除了溥儁。这出闹剧,也告一段落。

溥儁登基时,年仅15岁,被废黜后,西方列强和革新派为彻底斩断他复辟的可能,强命清王室将他全家流放。《清史稿》载,“端郡王携其子(溥儁)流放迪化(乌鲁木齐),无诏不得返。”溥儁被流放到边疆后,在那里生活了几年,又回到北京,但旋即染上了毒瘾。虽然许多亲戚都帮衬过溥儁,不但给他提供资金,甚至和他一起南下广东戒毒,但始终未能成功。毒瘾让溥儁将资产很快挥霍一空。从被逐出宫后,他的经济状况和身体条件每况愈下,最后熬到1942年,死在一座寺院里。

清朝第一位皇帝_清朝帝位排序_清朝皇位排列顺序

溥儁之所以没有坐稳皇位,己亥建储之所以失败,主要有三个原因。

己亥建储违背时代趋势

清朝第一位皇帝_清朝皇位排列顺序_清朝帝位排序

清朝末年,虽然守旧派独揽大权,把持地方权力,但改革呼声和浪潮已是时代趋势。戊戌变法领军人物之一的谭嗣同在其著作《仁学》中写道,“封建王朝的思想和礼教,是旧中国的枷锁,这枷锁扼杀国人之生命,扼杀新一代人之创造力和思想。”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敲开国门后,晚清的先进知识分子纷纷提出救亡图存口号。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继兴起,是清末改革派救亡图存的实际行动。洋务运动中,中国在经济、思想和教育等领域均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仅轻工业和重工业领域,就有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张之洞的汉阳铁厂等十几个领域,几百个项目。戊戌变法中,北京的许多学堂直接废除了一半传统科目,新增西方学科,《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载,“时京师学堂废赋论而置英法语言,又兴机械学科和医学学科。”同时,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在这种时代趋势下,作为守旧势力代表的慈禧和她的“杰作”己亥建储,是完全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尽管由于慈禧掌握者巨大权力,能在短时间内横行,但全国的反抗就是时代趋势的最强音。除了前文提到的广东电报总局在舆论上掀起的反抗外,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志士们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反抗。例如,康有为在日本公开反对己亥建储时,曾评价这次建储是“吕后擅自废立,董卓废旧立新,必致山呼海啸(《答山本宪》)。”即便以李鸿章和张之洞为代表的中间派,甚至慈禧的坚定支持者荣禄,都不支持这件事。他们虽然没有明确反对己亥建储,但李鸿章曾对荣禄说:“这种事,如果你参与进去,你有几个头够杀?(《梦蕉亭杂记》)”这足以证明他们在己亥建储中的立场。

清朝第一位皇帝_清朝皇位排列顺序_清朝帝位排序

光绪皇帝无辜

光绪皇帝当时的处境,其实比之后的溥仪还难做。首先,光绪有清朝血脉,为清朝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第二,光绪是一位处于变革时代的皇帝,这一社会背景决定了他必须变革,才能坐稳江山。第三,如果了解光绪在戊戌变法中的举动就知道,光绪是一位真正的君子,他光明磊落,胸怀天下,也算得上明察睿智,但他有一个巨大不足,缺乏勇气。这种性格,或许可以成为治世明君,但在乱世和变革中,是绝对没有立锥之地的。第四,他身边还有个慈禧。

这四点因素给光绪带来的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而且最后被活生生撕裂了。从慈禧的角度看,她是破罐破摔,自不必说,她深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决意如希特勒一样,带着她的“第三帝国”走向毁灭。“我不能活,那就都不要活”,就是慈禧的写照。从光绪的角度看,他年富力强,又是一位积极进取的皇帝,自然想实现历史赋予他的使命,所以他虽然不勇敢,还是能顶住满清整个守旧势力,给戊戌君子们上书房行走的权力,让他们能随意初入大内献计。但光绪拗不过慈禧,所以最终被撕裂了:他有改革之心,无改革之力,既做不到彻底倒向慈禧而背叛改革,又不可能背叛清王朝而除掉慈禧,最终,走了几年中间路线后,倒下了。

光绪虽然倒下,可他是作为有心无力者倒下的,不是作为罪人倒下的,所以在当时人们眼中,他仍是一位好皇帝。这时,慈禧祭出了己亥建储的闹剧,犯众怒就不稀奇了。己亥建储后,反对者最痛恨的,既不是慈禧囚禁光绪,也不是慈禧拥立新帝,而是慈禧在光绪活着时,无端废掉光绪,拥立新帝。

损害西方国家利益

己亥建储成为闹剧的第三个原因,在于慈禧这一行为直接触犯了当时西方国家的利益。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期间,清朝和西方国家的关系非常诡异。一方面,西方的确在欺负中国,另一方面,他们又没有灭亡清朝的打算,只想置清朝于傀儡的角色。这两方面造成的局面是:虽然表明上清朝和西方坚决对垒,但清朝还是有巨大的空间进行自主选择。因此,清朝才有机会进行一系列改革,而光绪帝推进戊戌变法时,西方国家也能从变法中获取巨大利益。例如,当时在各地兴办枪炮学堂时,西方国家大都会注资并享有分红。

慈禧剥夺光绪权力的同时,也向西方彻底关上了国门。西方国家利益受损,自然不肯罢休。愚昧昏庸的晚清守旧派妄图和清朝一同下葬,而西方虎狼的眼里是顾不得这些的,他们要的只是奴役和利益。己亥建储时的局面,甚至让中国本土改革派一度与西方国家站在一起。义和团运动在这一时期,甚至也受到过西方国家的资助,当这么多势力同时指向己亥建储时,慈禧的诡计自然不能成功。

标签: #慈禧 #光绪 #西方 #清朝 #改革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