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皇太极的儿子福临身上,六岁儿子成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代皇帝
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劣势,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状况,甚至这就是一个人的常态。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之中,我们见证了很多处于劣势的历史人物,在逆境中韬光养晦、审时度势、避重就轻,从而翻转局面,笑到了最后。而有的角色在处于弱势时,轻举妄动、草率行事最后弄得个身败名裂。在中国历史中,女人一向都属于弱势群体,她们要遵循所谓的 “三纲五常”,道守所谓的“三从四德”, 不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行为,她们处于整个社会的最底层,毫无地位可言。但是,仍然有一些女子懂得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利用自己身为女性的优势,将“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蒙古科尔沁 贝勒(部落之长)科尔沁贝勒宰桑-布和之女,孝端皇后的侄女,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她是清朝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颇受关注 的人物,她出生于科尔沁部的一个显赫家庭,天生丽质,称得上清朝前期的绝代佳人,处事沉静果断。天命十年(公元 1625 年),年仅十三岁的她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公元 1636年),皇太极改号称帝,封她为永福官庄妃。崇德三年(公元 1638 年),生下皇九子福临。福临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谥号孝庄,史称 孝庄文皇后。她的一生经历清初三朝,经历过偏安一隅的清朝,也见证了统一全国的清朝。她全力辅佐皇子、皇孙对内调和内部矛盾,稳定朝局,对外统一全国、平定叛乱。后世称之为“清代国母” 。
清崇德八年八月初九(公元 1643年9月21 日),戎马一生的皇太极突然离世,由于生前没有指定皇位继派人,在他死后,期中出现了权力真空,一场腥风血雨的权力争夺战就这样开始了。当时,有实力的几个王爷和贝勒都在觊觎皇位。其中,最有实力的就是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和皇太极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双方势均力敌、剑拔弩张,互不相让,权力斗争一触即发。
皇太子死后各方势力对比
多尔衮才智过人、战功显赫,背后有两白旗的支持,朝中重臣支持他的也不少。而豪格这边呢,他本人掌管的是正蓝旗,由皇太极直接掌握的两黄旗的将领也主张拥立豪格继承大位。此外,掌握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倾向于他,至于朝中重臣更别提了,支持者也不少。
就这样,双方僵持不下,剑拔弩张,眼看就有内讧的风险了。那么双方谁也不服谁,谁也不可能让对方做皇帝,所以这两个人显然是不可能了。而两黄旗的将领坚持要皇太极的儿子继位,多尔衮这边主张只要不是豪格都行,就这样孝庄乘机把黄袍披在了自己六岁的儿子福临身上,改年号为顺治。这个六岁的娃娃成为了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代皇帝。
儿子称帝后,野心勃勃的多尔衮从来就没有放弃过自己的帝王梦,当初之所以对他们孤儿寡母让步,不过是他的权宜之计。用多尔衮的话说,自己是虎,豪格是狮子而他们孤儿寡母就是羊了。清军收降吴三桂后,纵马入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统一了大半个中国,兵锋直指江南。大好的形势让多尔衮的权力欲奕膨胀到了极点。他利用手中的军政大权结党营私,打击异己,大皇子豪格被幽禁致死,功高有名望的济尔哈朗一夜之间就成了平民。多尔衮的王府宏伟壮丽,胜过帝居,福临的帝位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年幼的儿子远远不是多尔衮的对手,如果哪一天多尔衮一不高兴,篡夺皇位如同探囊取物一样。为了保住儿子的皇位。孝庄做了一个决定,她决定布一个局,不仅可以保住儿子的皇位,而且还可以在无形之中消除这场未来可能发生的隐患。这个局就是——再嫁。 面对皇太后的百媚回眸,多尔衮一时忽略了志在必得的无上皇权,拜倒在了孝庄的石榴裙下。摄政王多尔衮成了幼帝的继父。
说实话,这招很英明,可以想象有了“父子”这层关系,还会有父亲去篡夺儿子皇位的事情发生吗?这位“皇父摄政王” 爱屋及乌,只好全力辅佐年少的皇帝。孝庄皇后以此举保证了母子的平安,也保持了朝廷政局的稳定。 对于多尔衮来说,放弃皇位,抱得美人归,是个不错的结果。而对于孝庄来说,下嫁并不存在道德问题,他们的民族有这样的传统,并不会因此而受人非议。她与她的儿子很明显地处于劣势,她再嫁的决定,显然是个优势策略,既能消除政治上潜在的权力斗争的隐患,又借助多尔衮的 劫进一步稳固了 自己与儿子的地位。可谓是一石二鸟的万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