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怒目,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文化网编2023-10-31 12:392480

很多人在去寺庙拜佛祈愿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金刚常常嫉恶如仇、怒目而视,以震慑邪魔;

菩萨往往端正祥和、垂头低眉,以摄护众生。

睥睨众生_睥睨众生读音_睥睨众生贬义还是褒义

正所谓:“金刚怒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而这两种佛像截然不同的形态,恰恰代表了两种处世之道,暗含着人行于世的智慧

佛典中所说的“金刚”是佛菩萨的侍从力士,因手持金刚杵而得名;“菩萨”是努力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人。

睥睨众生贬义还是褒义_睥睨众生_睥睨众生读音

“怒目金刚”是形容人的威势、面目凶暴,以降伏诛灭恶人;“低眉菩萨”是形容人的面貌态度慈祥,以愛摄护他人。两者形相、作法虽有差异,但都是为了帮助别人而有的方便作法。

一般人都以为怒目金刚是恶人,低眉菩萨才是慈悲的好人,其实这两者所展现的不同外相,正是“因材施教”、“观机逗教”,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睥睨众生_睥睨众生贬义还是褒义_睥睨众生读音

在世间的众生中,每个人的资质不一,根机有异,有人不得不角色扮演一番,有时怒目金刚相向,有时慈眉善目以对,开发我们的觉性。而这无非都是出自于一片真诚的悲心,希望帮助对方有所成就。

因此了解“金刚怒目”、“菩萨低眉”的意义后,在生活中或工作上偶尔碰到别人现怒目金刚相时,在未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之前,请千万先别走避或拒斥。

若仅接受低眉善目的菩萨,而拒绝金刚的怒目相向,一定失去更多学习的机会。慈眉善目的菩萨是菩萨,怒目金刚何尝不是是慈悲无量的菩萨?

为什么金刚怒目圆睁,而其他菩萨却低眉善目?小和尚说:金刚怒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以前劝人做个低眉菩萨,暖人于无形,现在才知道,生活中有太多的魔,需要怒目才能震慑。

金刚怒目,菩萨低眉。没有雷霆手段,别存菩萨心肠,你应心存良善,但更应该懂得自保。

没有锋芒的善良害人害己,没有底线的退让一文不值。

睥睨众生_睥睨众生贬义还是褒义_睥睨众生读音

什么是四魔呢?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魔是也,烦恼魔是是贪嗔痴等习气,能恼害身心,五阴魔是指色受想行识等五蕴,能生一切苦,死魔指死亡,能断人之生存命根,天魔是指能坏人善事的天魔外道,比如欲界自在天的魔王即是。

什么是六道呢?地狱、恶鬼、畜牲,阿修罗、人间、天上,这六道乃是众生轮回之道途,众生各乘自己的因业而在其中头出头没,难有出期。

睥睨众生_睥睨众生贬义还是褒义_睥睨众生读音

金刚在这里是指诸佛菩萨的护法侍从,因手持像征无坚不摧的金刚杵而得名,在佛教中,金刚一般都被形容、塑造成面目威猛可怖的怒目圆睁之相,以象征金刚以无可匹敌的威势来降伏败坏佛法的恶人,在这里,四魔即代表了一切妨碍众生能得菩提圣果的业障。

菩萨是指那些能发无上菩提之心,愿广度众生到达涅槃彼岸的觉悟之人,悲智双运,上以智求佛法,下以悲化众生,因其慈悲济世,所以世人一般将菩萨的形象塑造成慈眉善目,以象征着菩萨的慈悲喜舍,在这里,六道即代表了一切有情众生。

睥睨众生_睥睨众生贬义还是褒义_睥睨众生读音

金刚力士为佛门的护法之神,如果没有足够的威德与力量,不足以震慑那些败坏佛法的外道天魔,会使佛法败坏,菩萨以慈悲济世,随机垂教,是以善去度人,使众生可以因循佛法无上菩提智慧而得到解脱,达至清净涅槃永寂的彼岸。

金刚怒目与菩萨低眉,其实都是为了度脱众生,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世间之人良莠不齐,如果没有金刚怒目来护持佛法,那么佛法便会因为外道邪魔的破坏而败坏下去,所以必须要有金刚来护持佛法道统,才能使佛法能如法传承下去。

可是光有金刚的威猛护持还不够,必须要有能荷担如来家业的菩萨众来修行、持诵、光大佛法,广度一切有情众生才是王道,否则的话,金刚护持又有什么意义呢?

金刚是为了护持佛法,菩萨是为了行持佛法,究其实,却又都是为了使众生都能获得解脱生死烦恼,达到涅槃寂灭的彼岸,所以在众生眼中,二者的形像会有所差异,但其实却又都只是度脱众生过河之筏罢了,只是佛祖所设的方便权巧法门而已,实际上,诸相无相,连佛祖都没有,又哪里来的金刚和菩萨呢?

金刚怒目,菩萨低眉,知者会心一笑,不知者执著分别,离道远矣。

睥睨众生贬义还是褒义_睥睨众生_睥睨众生读音

“金刚怒目”

“金刚怒目”的原意是说:

“形容怒目,睁大眼睛,眼珠突出,面目像金刚一样威猛可畏。出自《太平广记》。”

在这里,我们不深究其本意,而来探讨“金刚怒目”的生活方式。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很多人在以这样的态度处世。

看待一件事,他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事件的负面。

事情发生后,他们也总是“怒目而视”,认为会对自己不利。

整个人也是刚强为人、刚直处世,很容易伤害到周围的人。

人,要有尖牙利爪,但不能时时亮出。

这是保护自己的方式,却不该成为随心所欲的利器。

正如培根所说:

“易激怒是一种卑贱的素质,受它摆布的往往是生活中的弱者。”

“锋芒毕露者难赢,克己让人者易得。”

睥睨众生读音_睥睨众生_睥睨众生贬义还是褒义

“刚不可久”,持续地“刚”,本质上也是一种软弱。

曾国藩有言:“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木强则折,人强则败,人生最难得的就是平衡之道。

唯有刚柔适度、强弱得法,才能维系真正的平衡。

“菩萨低眉”

“菩萨低眉”的原意是说:

“意思是像菩萨那样低眉看人。形容人的面貌慈祥善良。出自《太平广记·俊辩类二》。”

同样,抛开词语本意,我们不难注意到,有些人在不断克己,以“菩萨低眉”的方式生活。

想来的确,生活中不能只有“金刚怒目”,更要有适时的“菩萨低眉”。

这不是软弱、不是无能,而是一种气度、一种更加理性的选择。

低头的从来不是弱者,先低头的人更懂珍惜。

“过刚易折,善柔不败。”

需要柔软时,能放下身段,反而是另一种刚强。

普拉图斯说:“愤怒中仍保持温和的人,确实更有头脑。”

为人处世,收放自如,能拿得起,也放得下,才是更高明的活法。

人生最高级的活法:张弛有度

我们大多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人一生下来就有舌头、没牙齿,后来慢慢长出牙齿。但等人老到一定程度时,舌头还在,牙齿却不在了。”

在修身处世时,也应通达此道。

“怒目”或能在短时间内,达目的之一二;

适时“低眉”却往往得道,细水长流至七八。

对待不同的人和事,没有最正确的方式,只有最合适的选择。

适度“怒目”,不过于刚劲;适时“低眉”,暖人心于无形。

在不触碰原则的情况下,有些事让人一步并无妨,等再回头看时,也不过如此。

当你的心态变了,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了,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随之改变。

到那时,你会发现,自己已然站在更高的地方,着眼更重要的事情,不再是原来的自己。

做人做事,能屈能伸,有“怒目”更懂“低眉”,才是一个人成熟的至高境界。

收放自如,似如鱼得水;刚柔并济,为恰到好处。

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信中说:

“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

成大事者,其拿捏的精妙就在于“度”。

虽手握“金刚利器”但不轻易伤人,虽面带“菩萨慈眉”也不委屈自己。

太过冒进易不得法门,循序渐进则功到自成。

有节有度,不偏不倚,张弛有度,方得圆满。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