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掘中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在这方面无心散卓笔“无心”

网编 339 0

考古发掘中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属战国时代。1954年,在长沙左家公山旧战国木椁墓的发掘中出土了毛笔。根据发掘报告讲,“毛笔,在竹筐内,全身套在一枝小竹管内,杆长18.5厘米,径口0.4厘米,毛长2.5厘米。据制笔的老技工观察,认为毛笔是用上好的兔箭毫做成的,做法与现在的有些不同,不是笔毛插在笔杆内,而是将笔毛围在杆的一端,然后用丝线缠住,外面涂漆。与笔放在一起的还有铜削、竹片、小竹筒三件,据推测,可能是当时写字的整套工具。竹片的作用相当于后世的纸,铜削是刮削竹片用的,小竹筒可能是贮墨一类物质的。

先秦文献中用笔的记载屡见不鲜,但缺少对笔形制的具体描述。据考古发现提供的直观材料,从早期笔的形制上看,笔尾部削尖,合乎记载中的“簪笔”说法,便于别在头发或冠巾上。这种用法到了汉代即演变为“簪白笔”制度,"白笔"指未蘸过墨的新笔,以新笔作簪用,汉代时很多见。秦笔较之战国笔在技术上有一定的改良,即笔头镂成腔状纳人笔毫。它的优点是笔头可以保持浑圆的状态,更利于吸墨和书写,且更具稳定性。这种模式至今仍在沿用,可以说是制笔史上一次重要的革新。

笔的由来_笔的由来一_由来笔画

两代时期的毛笔,继承了战国及秦的遗制,笔的粗细、长短都差不多。东汉人蔡邕在他的的《笔赋》中,对当时毛笔的形制进行了较为具体的描述:“惟其翰之所生,于季冬之狡兔,性精亟以悍,体遄迅以骋步。削文竹以为管,加漆丝之缠束。形调抟以直端,染玄墨以定色。”文中对毛笔的笔杆、笔毫及缠束方法都有详细的说明,考古所发现的实物与这一记载也基本相似。

魏晋时期,随着制笔工艺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对制笔进行总结的著述,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笔经》及“韦诞制笔法”。

笔的由来一_由来笔画_笔的由来

唐时,安徽的宣州成为全国的制笔中心,这里所产的毛笔,称为“宣笔”。宣笔以兔毫为原料,精选劲挺毫毛,称为紫毫。这种笔,精致绝伦,在选料及制作技艺上都有着极高的水平。当时最为流行是锋短形如鸡距的“鸡距笔”,毫芒犀利劲健,如剑如戟,使书写者的笔力得以施展。现日本奈良正仓院收藏的中国唐笔,就多为这种类型的,有斑竹管、斑竹管镶象牙、金管象牙等,工料精致,极为讲究

到了宋代,宣州制笔名工辈出。制笔技术不断提高,宣笔声誉日隆。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种新式的毛笔——散卓笔,这种笔逐渐趋向软熟、散毫、虚锋,改变了晋代以前的旧制。散卓笔“无心”,显然不是兼毫,可能是单用羊毫制成的较软的长锋笔。过去的笔则用较硬的笔毫,如兔毫、鹿毫作心,仅以羊毛作副,由于兔毫偏硬,在书写楷书、行书时还可以,但作草书时就不适应了。在这方面无心散卓笔却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散卓笔在宋代颇为流行,有专家研究认为,无心散卓笔的出现与适应卓椅上悬肘悬腕书写的需要有密切关系,看来是有一定的道理。

笔的由来_由来笔画_笔的由来一

宋代著名的制笔家是诸葛氏一家,有诸葛高、诸葛渐、诸葛丰、诸葛方等,其中最为出众者为诸葛高。诸葛笔甲于天下,在歙州一带,当时还相继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制笔工匠。如:

吕道人,歙州人。其制笔在继承宣笔工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名扬一时。

由来笔画_笔的由来一_笔的由来

吕大渊,黟县(今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人。

汪伯立,新安(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人。南宋理宗时,徽州知府谢暨以汪伯立笔、澄心堂纸、李廷珪墨、羊斗岭砚(今龙尾砚)称为“新安四宝”,一并列为进献的贡品。

笔的由来_笔的由来一_由来笔画

南宋以后,朝廷偏安一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亦随之南移。到了元代,浙江吴兴(今湖州)的制笔业异军突起,渐渐取代了宣笔的地位。湖笔虽采用紫毫、狼毫、鸡毫、羊毫,但它主要是以羊毫制笔,因为羊毫价廉易得,其价值只有兔毫的二十分之一,所以为湖笔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湖笔的羊毫主要采用“嘉兴路”的山羊毛,这里的山羊毛,毛细、锋嫩、色白、质净。笔管出自余杭县文山,非此则不中笔材。湖笔选料考究,工艺精绝,从选择原料到制成笔,要经地近百道工序,制成的笔具有锋颖尖锐,修削整齐,丰硕圆润,劲健有力的特点,即所谓“四德”,被誉为“毛颖之技甲天下”。元代许多著名的制笔家都是出自吴兴的笔工,如冯应科、张进中、吴升、姚恺、杨茂林、沈秀荣、潘又新等。吴兴的笔工也大量向外输出,使湖笔在江苏、浙江各处普遍制作,驰名于东南各地。吴兴笔工的技艺受到了极高的赞誉,如《归安县志》载:“元冯应科制笔妙绝天下,时称赵子昂字、钱舜举画、冯应科笔为吴兴三绝。”仇远在他的诗中亦赞道:“浙间笔工麻粟多,精工唯推冯应科。

到了明清时期,制笔在工艺上不但讲究实用,且更注意装饰。随着书画艺术的发展,作为工具的毛笔制作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笔头的选毫极精,多捆扎出竹笋式、香盘式、兰花式、葫芦式等多种形式。当时用毫有羊毫、紫毫、狼毫、貂毫、猪鬃等不同性质的毛,兼毫制笔多被采用,使笔毫软而圆健,强劲有力,刚柔适中,经久耐用。根据书法、绘画的要求,还新创了揸笔、斗笔、联笔、提笔等写特大字的大型笔,而且在笔管的制作形式上也创制了许多精巧的工艺,有金管、银管、瓷管、斑竹管、象牙管、玳瑁管、琉璃管、绿沉漆管、棕竹管、紫檀管、花梨管、珐琅管,等等,还加上雕刻、镶嵌,大体以吉祥图案为主,形成了一种特制的工艺品。现今各博物馆所陈列的那些富丽堂皇的笔,多为明清遗物

除了以上所介绍的宣、湖两大笔派之外,尚有江西、镇江、湖南诸派。江西派,原宗宣州派,历史较早,现在汉口的邹紫光阁笔庄,即江西派的嫡传。镇江派,以专制水笔知名,精致耐用,销行各地。湖南派原宗江西,不过百余年的历史,以制羊毫及鸡毫笔有名,但工料远不及湖州派,其势力在西南诸省,然售价低廉,颇为一般人乐用。

标签: #毛笔 #文化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