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搜索的最可能是()a.元谋人遗址b.元谋人遗址
一、选择题
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在网络上颇为流行的诗句。下列远古人类,生活在云南省的是
A. 半坡人
B. 北京人
C. 元谋人
D. 河姆渡人
2.目前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良渚遗址
D. 陶寺遗址
3.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证据,历史学家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灰烬、烧石、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 )。
A. 学会使用火
B. 爱美
C. 居住在北京
D. 学会直立行走
4.下列描述与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不相符的是( )
A. 会用火,能保存
B. 头盖骨,猿特征
C. 打石器,过群居
D. 会磨光,能钻孔
5.小明在网上搜索“黄河流域”“粟”“半地穴式房屋”。由此你能判断小明搜索的最可能是( )
A.元谋人遗址
B.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6.不符合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A.饲养家畜
B.种植水稻
C.住干栏式房屋
D.住半地穴式房屋
7.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原始农业的发展
B. 火的使用
C. 建造房屋
D. 使用陶器
8.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
①农作物的种植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房屋的出现④磨制工具的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9.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黄部落联合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A. 牧野
B. 涿鹿
C. 马陵
D. 巨鹿
10.史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此后,以黄帝为首领的部落联盟成为黄河流域最强大的部落联盟。此段史料是( )
A. 第一手材料
B. 第二手材料
C. 考古发现
D. 实地考察材料
11.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
A. 炎黄战蚩尤
B. 黄帝建宫室
C. 舜让位于禹
D. 启继承父位
12.《史记》中“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肯入。”反映的是
A. 女娲造人
B. 大禹治水
C. 牧野之战
D. 涿鹿之战
13.“禅让是在位部落联盟首领自愿进行的让贤之举,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来统治国家。”据此分析,禅让制的依据是( )
A. 经济实力
B. 个人才德
C. 社会地位
D. 前任推荐
14.关于史实和传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史实是历史的缩影,传说是历史的精华
B. 史实是历史遗留给人类的真实写照,传说是对历史的高度概括
C. 传说不是历史,但包含某些历史的成分
D. 传说就是史实,只不过升华了一些,更精彩了一些
15.小明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制代替……制,……天下变成……天下。”你知道残缺部分是什么吗()
A. 禅让制,选举制;家,公
B. 世袭制,禅让制;公,家
C. 禅让制,世袭制;公,家
D. 选举制,禅让制;公,家
16.如下图是复原的二里头遗址,它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黄河流域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有“华夏第一王都”之称。它可以佐证哪个朝代的历史( )
A. 夏
B. 商
C. 西周
D. 东周
17.“夏商周断代工程”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夏、商、西周这三个朝代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诸侯的反叛
B. 统治者残暴昏庸,失去民心
C. “国人暴动”
D. 牧野之战的影响
18.青铜器既是商周时期青铜制造文明发达的体现,也是商周社会状况的反映,这主要是因为( )
①青铜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②青铜器甚至是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③青铜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④青铜礼器的数量体现了君王的残暴与仁德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9.“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鼎”有丰富的政治含义,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 古代烹煮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
B. 立国礼器,身份地位与权力象征
C. 比喻帝王,鼎业代指帝王的大业
D. 象征三方并立、鼎峙或鼎足之势
20.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很多种,下面的文字的造字方法是( )
A. 象形
B. 指事
C. 会意
D. 形声
21.神话与传说,一个偏重于人神起源万物初始的来历,一个偏重于口头流传的关于世界来源及英雄故事的说法。考古发现时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历史研究就是探究历史的真相。请你观察下列图片后思考问题。
图1 半坡人面鱼纹盆——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
图2 女娲补天的传说,出自古书《淮南子》。
图3 河姆渡猪纹陶钵——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猪纹钵。
请回答:
(1)图1、图3属于史料类别的哪一类史料?( ) (2分)
A、实物史料
B、文献史料
(2)上述图片放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历史?要了解北方氏族应选哪一考古发现?(4分)
(3)图1、图3说明我国原始农耕时期,哪方面的技术已经达到很高水平?(2分)
(4)上述哪两幅图片提供的史实最可靠?(4分)
(5)根据上面三幅图片提供的信息,概括回答你获得古代史知识有哪些途径?(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白虎通》
材料二(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下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七千年前的奇迹》
材料三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郭沫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据材料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个原始居民?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房屋?
(3)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说出判断的依据。“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从上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3.国家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王朝更替我知道】
材料一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商、周政权的更迭如同夏、商政权的更迭一样,也是通过大规模战争实现的。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夏商周更迭的表格。
(2)哪一遗址反映了夏王朝的文明?哪一次战争导致了“商、周政权的更迭”?
【制度变革我分析】
材料二
(3)根据图一,说出分封制的内容。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4)观察图二,说出位于第一层和最底层的分别是什么人。根据上述图片,指出分封制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它的特点是什么?
【治乱兴衰我感悟】
(5)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感悟。
24.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宛如汇纳百川的大海奔流不息,一片片甲骨文,一件件巧夺天工的文明瑰宝闪烁其间。
【一片甲骨惊天下】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的这片龟甲出自哪个朝代?在当时它主要用来做什么的?观察图二中的三个甲骨文,把它们与三个字(休、人、山)对应起来。
(2)你怎样理解“一片甲骨惊天下”?
【青铜文明震世界】
材料二
(3)图三是商朝的哪一青铜器?它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从外观上看,它有什么特点?
(4)图四是商朝青铜器的制作流程(想象图)。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商代灿烂的青铜文明有何感想。
【活学活用拓思维】
材料三(西周)青铜酒器逐渐减少,出现了大量的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
(5)据材料三说明西周青铜器制造有何新的特点,呈现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21.
(1)A
(2)原始社会 图1
(3)制作陶器
(4)图1 图3
(5)神话传说 考古发现
22.(1)反映了我国原始农业生产的出现。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2)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
(3)半坡原始居民。依据是材料中提到了“彩陶”。粟。
(4)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原始居民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丰硕的劳动成果,对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演进奠定了基础。(言之有理即可)
23.
(1)
(2)二里头遗址。牧野之战。
(3)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4)周王和奴隶。等级制度。特点是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5)暴政导致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实行仁政,才会使国家长治久安;要重用人才。(言之有理即可)
24.
(1)商朝。占卜。A—山;B—人;C—休。
(2)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和它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3)司母戊鼎(或“后母戊鼎”)。特点:它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4)青铜器反映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折射出商朝当时强盛的国力,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5)特点:酒器减少,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增多,实用性增强。原因:西周奴隶制进一步发展,奴隶制经济进一步繁荣,手工业发展迅速,技艺高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