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小诸葛”差点让东北民主联军一溃千里
国军方面的一级上将屈指可数,白崇禧就是其中之一。
1935年阎、冯、张、何、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陈绍宽等人,都是军阀实力派。而刘湘、曹锟、吴佩孚、宋哲元、陈调元都是抗战死后追授。只有程潜、白崇禧和陈诚是后期代表。
白崇禧军衔高于薛岳、杜聿明、卫立煌、汤恩伯、顾祝同等人,也更能打:
1923年广西讨贼军任参谋长,协助总指挥中山先生;1925年北伐军,被蒋氏拉入总司令部;抗战时期任军训部长,提出对日作战六原则;解放战争,和林彪、刘伯承交过手,居然还在局部打赢过。
白崇禧的军事能力在蒋军阵营中,毋庸置疑更突出,但其志大才疏、缺乏远见的弱点也非常明显:
抗战时期,为共同抗日,周公巧妙地去掉“小”字,而称呼白崇禧为“诸葛”蒋军,让“小诸葛”非常受用;但是解放战争后期,白崇禧刚愎自用、拒绝主席抛出的“橄榄枝”,落了个悲催的下场。
白崇禧
一、初战林总,林总撤退之际,掀翻李作鹏喝酒的桌子
1949年底,接受西蒙诺夫采访时,林总直言,敌军阵营中白崇禧最有才干。
林总是一个性格内敛、独来独往的“鹰”,轻易不会称赞别人,能够给予白崇禧这样高的评价,的的确确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在抢占东北的过程中,这个“小诸葛”差点让东北民主联军一溃千里。
白崇禧和林总第一次正面交锋,是在1946年5月的东北战场。
白崇禧到东北“督战”,二战四平的“保卫战”已结束,杜聿明31万大军让林总一度受挫。作战科副科长王继芳的叛逃,让敌军肆无忌惮地追击,撤退之际,林总一气之下,掀翻了李作鹏喝酒的桌子。
就在林总有点“背”时,白崇禧没有执行南京“停战”令,反而和杜聿明“穿一条裤子”:继续穷追猛打,想彻底消灭东北民主联军。可以想见,如果这一计划得以实施,林总在东北站稳脚跟会增加困难。
万幸的是,周公等人积极督促马歇尔监督东北停战,蒋氏同意了。这就给了林总喘息之机,而接替杜聿明的陈诚,对白崇禧“收编散兵”的建议毫不在意,让3个兵团的队伍都到了林总一边。
失利的林总坚定了放弃大城市、到广大农村减租减息和扩编整训的决心。此消彼长,一年以后林总卷土重来,陈诚痛失好局,哪里还能挡得住?白崇禧对此一直耿耿于怀,直到晚年还扼腕叹息。
从左至右:刘林罗
二、东山再起,赶得刘邓大军一度被动
解放战争开始以后,“桂系”巨头之一的白崇禧鲜有露脸机会。
除了到东北督战杜聿明“停战”,“小诸葛”白崇禧虽然担任防长、国防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绥靖区督察团团长等高大上的职务,但明眼人一看便知都是没有实权的“虚职”。
1947年8月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像一把钢刀插在敌军心脏里。
11月9日,看到嫡系顾祝同、陈诚等人不堪大用,蒋氏这才调任白崇禧到九江指挥所指导五省“戡乱”,重点“围歼”大别山刘伯承所部。白崇禧在确山战役化解了陈赓、粟裕夹击,力保整20师不败。白崇禧紧盯大别山,对陈谢、陈粟视而不见,一度给刘邓造成巨大威胁。
桂军战斗力素来剽悍,而白崇禧更歹毒的一招是利用“小保队”祸害我地方工作人员,让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站不住脚。刘伯承好汉不吃眼前亏,只好“避战”,以避其锋芒。
12月,刘邓分兵,刘伯承率1纵北上渡淮向陈毅、粟裕华野靠近。
12月13日,在河南信阳北向店,刘伯承宿营时与胡链整11师不期而遇。白崇禧得讯大喜过望,急令围攻并“活捉”刘伯承。开国少将戴润生率1纵2旅以一敌三,掩护首脑机关突围而去。
刘邓首长
三、再战刘伯承,襄樊、豫北接连失利
北向店之战,是“小诸葛”和“军神”对决的高光时刻。
当听闻刘伯承北渡淮河绝尘而去,在九江督战的白崇禧仰天长叹:天不助我!
时间转眼到了1948年6月,华野“陈唐兵团”与中野“陈谢兵团”合兵一处,发起了豫东战役。先是攻克古都开封,接着在睢县、杞县围歼区寿年主力、黄百韬一部,两战共歼敌9万余人。
就在白崇禧指挥机动兵力向北集中的时候,老河口、襄樊陷入孤立。
刘伯承早就留了一手,趁机令王宏坤指挥王近山6纵“投空篮”发起襄樊战役。王近山和李德生“刀劈三关”智取襄樊,活捉大特务头子康泽。白崇禧除了给康泽“打气”,一点办法也没有。
襄樊失利后,白崇禧趁刘邓主力向豫西宛南集结的时机,向新野、邓县进攻合围刘邓大军。但是,不管是白崇禧还是薛岳都指挥不动黄维的12兵团,至此,白崇禧秋季攻势彻底失败。
当听到解放大军广播“刘伯承将军担任总裁,白崇禧被牵着鼻子走”,白崇禧气了个半死。
白崇禧、李宗仁
四、再战林彪,“小诸葛”得芝麻丢西瓜
秋季攻势失败,白崇禧终于明白,刘伯承再也不是大别山时期的刘伯承了。
此时刘邓大军侧翼,还有相当于3个刘邓大军兵力的华野45万大军。随着淮海战役开始,粟裕破釜沉舟,首先打掉敌军最强硬的黄百韬兵团10万大军。刘邓大军攻取宿县,随后诱敌深入包围黄维第12兵团,而杜聿明30万大军也被围在陈官庄。
白崇禧眼看救援徐州的3个兵团,黄维兵团被围,张淦兵团被阻,刘汝明兵团踟蹰不前,站在“桂系”立场上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帮忙的,只能坐看死对头老蒋55.5万主力被歼灰飞烟灭。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白崇禧一心想和“代总统”李宗仁“划江而治”。
可是主席和朱老总不答应,一声命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二野、三野百万雄师过大江。这一次,武汉的白崇禧面对的不光有刘伯承二野35万人,还有林彪四野先遣12兵团20万大军。
但是,小诸葛还没看清大势,策反了长沙陈明仁4万起义军叛逃,还想凭借25万人马扭转乾坤。林总和白崇禧第二次相遇险些马失前蹄,钟伟49军146师遭遇埋伏先折一阵。但是,白崇禧大吹大擂“青树坪大捷”打破林彪“不可战胜论”没几天,衡宝战役就损失了4个师。
南下解放军
五、四号战犯,看不懂主席的良苦用心
其实,早在渡江战役发起之前,主席就给白崇禧规划了新生。
1948年12月25日,三大战役即将胜利收官时刻,我方发布了43名战犯名单,在这些大员中,“桂系”李宗仁和白崇禧榜上有名:李宗仁高居第2位,而白崇禧仅次于陈诚居第4位。
在此前后,我军通过各种渠道,向李宗仁、白崇禧、程潜、傅作义、杜聿明、卫立煌等高级将领抛出了“橄榄枝”,其中杜聿明在淮海被俘,程潜、傅作义选择了战场起义,而卫立煌和李宗仁避难港岛,1955年、1965年选择了回归大陆。
只有“小诸葛”白崇禧,无视各种沟通。主席通过刘仲容传话,“过来可指挥30万大军”,他也充耳不闻。1965年7月,落叶归根的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洁回归大陆,受到隆重欢迎。谈起好兄弟白崇禧多么多么厉害,总理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此君没有远见”。
1966年12月2日,74岁的白崇禧死于卧室,尸身发绿,死因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