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之盟的由来

网编 154 0

刘邦舞曲黎允文 - 鸿门宴传奇

刘邦(剧照)

典故

汉初的政治体制基本沿袭秦制,但在中央集权制度下,又恢复了秦代已废除的分封制,采用郡县与封国并行的体制。早在楚汉战争时期,刘邦为了网罗各股军事力量,与楚军争夺王位,曾分封了一批异姓王。

异姓王 韩信、英布(剧照)

他们在汉军大旗之下,使刘邦终成帝业。其后,他认为异姓王终不可信,而仅能利用。因此他称帝以后,先后以种种借口除掉异姓王,同时又分封刘氏子侄为同姓王,并与群臣定下白马之盟,立下“非刘氏不王”的誓约,作为巩固西汉中央政权的辅助手段。

第一,国以永存,施及苗裔。(只要汉帝国存在,大臣们及其子孙就永远有酒喝有肉吃)

第二,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非皇族成员不得封王,如没有军功者不得封侯)

刘邦驾崩后,吕后要立诸吕为王,右丞相王陵以此加以反对,但是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认为吕后此举并无不可,结果吕后大封诸吕为王。但最后吕氏死后因她而立的外戚王和她建立的吕氏集团也随之土崩瓦解。白马之盟是诛吕的现实基础。

吕后(剧照)

白马之盟的本意是巩固汉家天下,但却反而因为过于依赖同姓王而使其坐大。汉文帝时,先后发生了济北王和淮南王的叛变;而汉景帝时更发生了七国之乱。但最终这些叛乱皆被平定,而景帝亦乘胜收回封国的官吏任免权,削弱了封国的实力。其后汉武帝颁行推恩令,同姓王的实力被大幅削弱,变成一种虚衔。结果刘邦白马之盟的原意消失,只作为训言留下。

在西汉末年,王莽以外戚身份弄权,被封为假皇帝,最后篡汉,将此盟约撕毁。其后汉光武帝重建汉朝,此盟约再被重提。直至东汉末年曹操称魏王,其后其子曹丕继任魏王并篡汉称帝后,白马之盟才被彻底撕毁。

终汉之世「非刘氏不王」这个祖训除了在上述的吕后、王莽、曹操父子三个时期以外,都被严格地遵守,可见此盟约对汉代中央政权的维护作用还是比较大的。

释义

古代结盟、立誓时杀白马取血涂于嘴唇上,表示信守盟约。多表示统治阶层为维护自身的权利、地位而订立的盟誓。

用例

难恃白马之盟,徒思黄犬之乐。(唐·王维《王右丞集·二二·魏郡太守河北釆访处置使上党苗公德政碑》)

源流变化

[白马之盟] 原作[刑白马盟],古代结盟、立誓时杀白马取血涂于嘴唇上,表示信守盟约。刑:杀;割。《战国策·赵二》一九641:(苏秦说赵王曰)令天下之将相,相与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刑白马以盟之。|《史记·吕太后本纪》九400: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 并见《汉书·王陵传》四〇2047。

视频——白马之盟

后世多作[白马之盟],多表示统治阶层为维护自身的权利、地位而订立的盟誓。《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一六527:于是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又作十八侯之位次。|唐·王维《王右丞集·二二·魏郡太守河北釆访处置使上党苗公德政碑》:难恃白马之盟,徒思黄犬之乐。|清·李天根《爝火录·一一·乙酉闰六月初二壬午》:(周汝玑等具笺迎贺唐王云)念主上之播迁,敷天疾首;痛臣民之流散,率土寒心。苟非白马之盟,孰系紫宸之重?

又作[刑马作誓],杀马歃血为盟。丘迟《与陈伯之书》(《梁书》二〇314、《文选》四三609上):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怀黄佩紫,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

Wx 【萌甲成语】“做最深入、最浅出的成语平台”

期待留言、转发和点亮!!

标签: #白马 #刘邦 #中央 #丞相 #剧照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