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不断为你们输出冷知识的赊刀人。
神舟十三号的3名航天员已在太空“出差”了5个多月,期间完成了多项太空实验任务、创造多项纪录,计划于4月中旬“回家”。
可你知道吗,其实中国向太空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目前依然在遵循预设的轨道上运行,并且马上就要迎来它52岁的生日——它就是“东方红一号”。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世界通过卫星听到了来自中国的歌曲——《东方红》,中国也以此为标志,于2016年设立“中国航天日”。
“东方红一号”难道只是一颗能够传输音乐信号的卫星吗?它为什么能够达到内安民心、外慑强敌的作用呢?赊刀人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东方红一号”对于中国有怎样的寓意。
✦
东方红一号
✦
1957-1958年,苏联和美国相继发射了人造卫星,震惊世界。毛主席意识到航天事业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意义,他提出:“苏联和美国能做的,我们中国人也能做,我们也要放卫星。”“518任务”随即成立,任务组组长就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
▲钱学森
对于这颗卫星,毛主席提出了四个要求:
01
上得去
✦
就是说我们的卫星必须进入轨道。
02
抓得住
✦
就是说我们要实时知道卫星的位置和轨道参数。
03
看得见
✦
就是要让普通老百姓可以用肉眼看到我们自己的卫星,这无疑能够极大的振奋国人自信心,对当时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科学家们在三级火箭表面安装了观测裙,并且将卫星设计成72面体,让火箭脱离后仍然能够通过反光达到肉眼观测的效果,同时设计了68.5度的轨道倾角,保证最大限度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卫星。
04
听得见
✦
在卫星表面设计安装5根天线,用来发射《东方红》音乐信号。虽然受限于当时的技术,电池只够维持20天的播放能量,卫星在持续传输信号28天后,就因电池耗尽陷入了沉默,但卫星主体依然维持在地球轨道上运行。
▲“东方红一号”卫星上的乐音器
✦
✦
为了研制“东方红一号”,我们的科技工作者从零开始,坚持了10余年的自主研发,使中国成为了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有能力使用自主研发火箭将自主研发卫星送入太空的国家。而且,这颗卫星重达173公斤,比前4国首颗卫星加起来还要重。
▲“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现场
1970年4月25日21:30,几乎所有中国人都抬头仰望星空,共睹一颗耀眼的新星划过夜空,耳中同步听到的是广播里从东方红一号上传来的《东方红》歌曲。中国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将人造卫星送入太空,并展示在全世界人民的眼前,这对提升民族自信心有着极大效果。相信经历过那一夜的人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都会对此景此曲终生难忘,切实、由衷的对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人们正在庆祝“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东方红一号”不仅提振了国民的自信和自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它还具有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虽然1964年与1966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相继爆炸成功,但只有将核武器投放到想要达到的地方,才能真正实现“核威慑”,否则原子弹再厉害也只能是一个摆设。而1970年,“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证明我国已经有能力将一个较大质量的物体送入太空轨道,间接证明了我国拥有将核武器投放在地球某个位置的能力。“东方红一号”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战略核威慑已经初步形成,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威望。
“东方红一号”在1970年已停止发射信号,但卫星的轨道寿命并没有结束,卫星仍然在太空中运行。直至今日,人们仍然可以通过简易设备、用肉眼观测到它的身影。
在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让我们再次认识一下“东方红一号”这颗爷爷辈的卫星,向老一辈航天研究人员的付出和牺牲表达尊敬和感谢。希望中国航天事业蒸蒸日上,后继有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