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英文称呼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图)
台湾有人建议,“中央研究院”的英文名称容易引起国际上的混淆,让人误以为是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她建议把改为,采用的新名,如此才能彰显台湾的身份,以正视听。
人名可以改,地名可以改,“中研院”若想改名,当然并无不可,更何况只是改英文名。不过该建议有通过改名来遂行去中国化的意图。
怎么说呢?
“中研院”成立于1928年的南京,近百年来,英文名称用的一直都是拉丁文的(音标[ˌækəˈdimiəˈsɪnɪkə]),意为(字面“中国的研究院”),其中就是(学院;研究院),就是(中国的),拉丁文的形容词后位修饰名词。有人想要拿掉,换上,这不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吗?
政治的议题摆一边,我们关注语言。关键的大多数人都很陌生,不过同属一个词根的Sino-(中国;中国的)比较常见,譬如Sino-(中日的)、Sino-(中美的)、Sino-(汉藏语系)。其他常见的相关词语还有(汉学家)、(亲华派)、(反华)等。
一物多名乃语言常态,“中国”的英文自然也不例外。
“中国”的英文是China(含派生词),最终可能源自于“秦”,但迄今仍未有定论。除了China这个标准答案之外,上述的Sino-也是,不过它是个无法独立存在的构词成分,来源同China,唯传播的路径不同,导致最后的写法有异,是语言学上所谓的同源异形词()。China和Sino-二者,是现在英文里表“中国”的两大选择,(中华帝国)也用,然而一般多指封建王朝时代的中国。
英文对中国还有几个历史上的称呼,这些称呼除了古文献和特殊场域之外,现在基本已经不再通行。Seres(中国人,音标[ˈsɪriz])为其一,派生出形容词的Seric(中国的,音标[ˈsɛrɪk]),英文的silk(丝)即源于此。甚至有学者主张,这些字眼的终极源头就是上古汉语的“丝”。英国桂冠诗人德莱顿()就曾经写道,(中国人何能将其轻柔的毛林纺成一缕纤细的股线)。单词意为“养蚕业”,就是由seric(丝)和(养殖;栽培)组合而成。
(中国,音标[kæˈθeɪ])为其二,含派生的(中国的/中国人,音标[kæˈθeɪən]),是个古称,最终源自千年前建立辽朝的“契丹”。中亚的各种突厥语,以及俄语和许多斯拉夫语,都有类似的说法。也见于诗歌,给人以浪漫唯美的想象,英国著名诗人弥尔顿()、拜伦()、丁尼生(),还有美国小说家福克纳(),都在其作品里写进了或。当今最知名的,莫若用于公司名称的(国泰航空)。
(中国)为其三,英文直译自中文,现在偶尔还会作为China的别称,见诸英文的书报杂志。然而有歧义,也可指古埃及历史里的“中王国时期”。
(天朝,字面为“天上的帝国”)为其四,中国自古即以天朝自居,故名。单用的因此也有了“天朝人”和“天朝的”的含意,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和亨利·詹姆斯()在其作品里都有所着墨。
最后是一组异称,均翻译自中文的“华国”(“华”为“花”的古字):、、、。权威的《牛津英语词典》(ary,简称OED)均收录了这些词语,不过绝大多数的书证都集中在19世纪,最后一条出现于1901年,刊在加拿大的《殖民者日报》(),之后的使用证据就付之阙如了:
.(中国的两家大公司已经派人到罗斯湾公墓,正在把已故同胞的遗体掘出,打算运回中国。所有忠于华国的子民,中国都是他们想要长眠之处)。
落叶归根,魂归故里。自古以来,许多中国人都是这么想的吧!
曾泰元(台湾东吴大学英文系副教授、原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