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丝路重要节点 粤孟合作互补性强

网编 175 0

广东在孟投资中资企业(机构)已达138家,图为中孟合资工厂。

屈光洲。

编者按

地处南亚次大陆的孟加拉国,在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和陆地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广东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而孟加拉国是重要节点;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巴基斯坦两国人民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打开了友好往来的大门。

日前,南方日报、省外办联合开展外事新闻调研,前往孟加拉、巴基斯坦两国,了解当地发展,探讨合作。本报于今日起,推出“外眼探粤·关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早在中国古代,高僧法显、仪净和玄奘等曾通过古代陆地丝绸之路到孟加拉取经求法。明代,中国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也曾两次涉足孟加拉。

如今,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了这两个拥有悠久灿烂文明的国度,在这段深厚缘分上的最新注解。

今年6月,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总理谢赫·哈西娜应邀访华,她高度赞扬了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表示愿在“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日前,广东外事新闻调研组前往孟加拉国,走访了首都达卡。广东制造业发达、港口建设能力强、渔业技术先进,与孟加拉国的产业发展形成互补,合作空间巨大。

情缘

玄奘郑和曾到访孟加拉

地处南亚次大陆的孟加拉国,在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和陆地丝绸之国的必经之地。

从南宋时期开始,中国的历史典籍里便出现过孟加拉的名字。到了元朝之后,两国交往开始增多。

600年前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作为和平特使带领船队下西洋时,曾于1421年和1431年两次访问孟加拉国吉大港。中国的养蚕、丝织、冶铁、种茶等技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地丝绸之路源源不断传入孟加拉。孟加拉国的最大港口吉大港,也因此刻上了这支中国船队的印迹。据记载,吉大港在当时被郑和称为“西大港”,寓意为“西边大的港口”。

曾经作为古印度文明组成部分的孟加拉国,也是佛教盛行的中心地区。早在公元7世纪,唐朝著名僧人玄奘为学习佛经,在孟加拉地区学习、生活了7年之久。公元11世纪,作为中孟两国源远流长的友谊和文化交流象征的孟加拉高僧、佛学家、藏传佛教祖师阿底峡尊者通过陆地丝绸之路,进入中国西藏,在西藏弘扬佛法17年。

进入新世纪,中孟两国在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愈发频繁和紧密。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在访孟期间,提出两国将发展更加紧密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李克强总理访问印度期间,提出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议,得到积极响应。今年6月,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总理谢赫·哈西娜应邀访华,双方除签署一系列经济、文化合作文件外,哈西娜还高度赞扬了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愿在“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带一路’的主要内容是五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民心相通”,中国驻孟加拉国使馆文化参赞陈霜表示,夯实国家关系的民间基础,加强民众的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唤起孟加拉朋友的“丝绸之路”情结,为推介中华优秀文化艺术,润滑国家关系,加深国民感情,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加强区域大合作,创造了有利的软环境。

优势

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价廉

作为拥有1.6亿人口的世界第七人口大国,孟加拉的国土面积却只有14.7万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中国辽宁省。它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上49个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国民生产总值为1200亿美元,仅为广东的十分之一。

经济落后与其迟迟未踏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密不可分。在经历了第三次印巴战争后,1972年1月,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才正式成立。

“上世纪70年代,农业是孟加拉国的支柱产业,大概占GDP的80%,而现在只占17%左右。工业和服务业对GDP的贡献分别占到30%和50%。如今,我们可以说孟加拉是一个现代的经济体了”,孟加拉投资促进局联合秘书凯鲁·阿纳表示。

在2013年召开的孟加拉国社会经济成就研讨会上,孟加拉国驻华大使穆哈默德·阿兹祖尔·哈克透露,过去5年,孟加拉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年均经济增长率约为6.38%,人均收入从2009年的676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1044美元。

“我们将继续努力发展经济,使孟加拉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到2015年达到8%,到2017年达到10%,并一直保持到2021年,完全消除贫困”,哈西娜总理访华期间表示。

孟加拉投资促进局官员表示,多年来孟加拉一直以积极的心态敞开大门欢迎新鲜血液的注入,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孟加拉不仅允许外商以独资、合资、私人有限公司等形式成立企业,为鼓励刺激出口,政府还对纺织服装等行业实施税收减免、现金补贴等专项优惠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孟加拉最为明显的优势是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且价格低廉。适龄劳工数量充足且供应稳定,根据官方统计数据,孟加拉年龄在25岁以下的人占到57.3%,而服装业工人2013年底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水平仅为70美元/月。同时,孟加拉还享受除美国外其他所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给予的普惠制待遇(所有出口商品免关税免赔额)。

“我们国家各方面的领域都非常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者,我们对于投资者的协助都是免费的”,凯鲁·阿纳表达了孟加拉吸引投资、发展经济的迫切愿望,“我们的工作信念是让所有的投资者都能感到方便快捷。”

前景

可以拓展能源领域合作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西汉,完善于东晋南朝,在隋唐宋时广州便已发展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第一大港。

孟加拉驻华大使孟什·法亚兹·艾哈麦德曾对媒体表示,孟加拉和广东交流频繁,“每年广交会,孟加拉都有人来参加,一些孟加拉人,也居住在广东的省会广州。广东人和福建人是中国最早到孟加拉工作和生活的族群,他们在孟加拉开餐厅、洗衣店,担任牙医,从事服装生意,很多孟加拉人喜欢中国大夫”。

目前,孟加拉已经成为中国在南亚地区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13年,中孟贸易总额达103.1亿美元,增长21.98%。去年广东与孟加拉进出口贸易也逆势上扬,总额达到16.3亿美元,同比增长14%。截至2014年8月,广东对孟投资存量1.88亿美元,在孟投资中资企业(机构)138家。今年1-8月,广东对孟工程承包合同额再创历年新高,达到19.69亿美元,孟加拉首次超越巴基斯坦和印度成为广东在南亚地区最大承包市场。

近年来,中孟双边在铁路项目、深水港、中国工业园等具备战略意义或对于中资企业在孟长期发展有积极影响的项目上有广泛合作。同时,孟加拉国是传统农业大国,中孟双方在种植培育等领域的合作成效明显。

但是在孟加拉,电力短缺是“老大难”问题,只有32%的居民能用上电,为解决这一困境,广州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GIETC)于2000年10月便与孟加拉达卡供电局签订了孟加拉国达卡输变电项目合同。2013年,广东火电、广东院联合体又与孟加拉国家电力发展局(BPDB)业主签订项目合同。

凯鲁·阿纳坦言,就在广东外事新闻调研组抵达前几日,孟加拉全国遭遇了大规模的停电,只有一些使用太阳能供电的农村地区幸免。“我想未来如果中孟加强合作,降低太阳能供电的成本并在城市推广,那么停电的现象就不会再出现了。”

“未来中孟合作可在中国工业园项目和能源领域上进一步拓展”,中国驻孟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有关负责人建议,“建设中国工业园,有利于发挥孟土地、劳动力等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转移国内过剩产能、促进产业升级。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引发了孟国内对电力需求的激增,电力销售价格维持高位,孟加拉更是提出要在2015年实现电力装机容量在现有基础上翻番,达到1377万千瓦(现有容量约为700万千瓦),因此投资电站盈利前景看好。”

有业内人士分析,未来5年,随着能源供应力的迅速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孟加拉对外出口和国内需求将继续走强,进而推动整体经济稳定发展,有利于广东企业扩大对孟加拉投资。

■对话

中国驻孟加拉使馆代办、政务参赞屈光洲:

孟加拉愿与广东开展深层次合作

南方日报:“一带一路”构想提出后,在孟加拉国国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屈光洲:孟加拉国内社会各界对“一带一路”,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反响很积极,因为孟加拉正好位于海上丝绸之路南亚段的重要节点上。国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使孟加拉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如果孟加拉能抓住这一发展机遇,不仅能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为本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而且还能进一步提升孟加拉国在本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另外,孟加拉国内还非常重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认为走廊建设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高度互补的。

南方日报:孟加拉现在针对中国提出的“一路一带”战略构想有哪些相应的举措?

屈光洲:在使馆的积极推动下,孟加拉学术界曾多次就“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举办有现任政要参加的高规格专题学术研讨会,孟加拉国内主流媒体对相关研讨会情况及经济走廊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背景作了充分详尽的报道,有力推动了孟加拉国内民众对该倡议的深入了解,为下一阶段中孟两国围绕经济走廊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展开全方位合作,奠定了坚实的社会舆论基础和良好的民意基础。

南方日报:广东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促进中孟关系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屈光洲:广东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进程中具有特殊的历史、地理、经贸、文化等优势,充分发挥这些既有优势将极大提升广东在国家整体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力。广东经济实力雄厚,产业优势突出,而孟加拉国基础设施薄弱,亟需外来投资,而且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市场潜力大,因此广东与孟加拉国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据我所知,广东正在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计划,而包括南亚在内的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经济发展程度各异,产业跨度和差异性明显,与广东的产业、资金优势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就为广东产业升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空间。孟加拉国政府及社会各界一直很关注广东的经济发展,孟方在不同场合表现出同广东开展深层次合作的意愿。我们相信广东一定能在地方层面为推动中孟关系发展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驻孟使馆愿意充当广东和孟加拉国内有关部门的桥梁,为促进广东和孟加拉国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全力的支持和帮助。

■走读“孟加拉”

美好历史故事期待现实延续

在遥远的南亚大陆,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的三角洲上,居住着古老的孟加拉族。600多年前,作为和平特使,中国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两次访问了孟加拉国的吉大港。

孟加拉人告诉我,“吉大港”这个名字,就是郑和起的。当时,郑和来到这个不知名的海港,惊叹这个西方大港的美丽,脱口而出:“西大港!”意思是西边的大港口,当地人听成了“吉大港”,于是口口相传,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美丽故事。

现实的孟加拉,却缺少明显的中国烙印或者广东印记。电视上,基本没有中国新闻;提起北京、广东,很多孟加拉人摇摇头;街上跑的,很多是日本车和美国车;向孟加拉政府官员提问,能不能带我们到就近的广东企业参观,他们讨论了半天,最后说,他们目前不掌握这类情况。

谈起未来与广东的合作,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很兴奋。他们对于中国、对于广东的经济发展都竖起了大拇指。广东的资金、技术、管理,乃至于30多年的改革经验,对于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稀缺的孟加拉来说,无异于另一个来自东方的神奇传说。“我们非常希望广东的政府和企业家能到孟加拉来投资”成了孟加拉政府与民间的一个共识。

采写: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戎明昌

后方联动记者 曹斯 实习生 冉杰 林远志

摄影:黄国平 翻译:黄凯仪

总策划:张东明 傅 朗 王更辉

总统筹:李 坚 段功伟 黄国平

标签: #孟加拉 #丝绸 #广东 #之路 #海上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