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在位13年,比起父亲和儿子显得短暂,其实有两大好处
爱新觉罗·胤禛,康熙帝的第四子,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即位,次年改年号为雍正,成了清朝第五位皇帝。
雍正
雍正帝在位时间为13年,翻看中国历史,与在位仅仅十个月的明仁宗朱高炽和勉强在位一个月的明光宗朱常洛相比,雍正的在位时间虽不能算长,但也不短。但是一对比在位61年的父亲康熙帝和在位60年掌权63年的儿子乾隆帝,13年就显得有些短暂了。
这13年与长达60年以上的时间相比固然短暂,但雍正在位期间所做出的功绩不亚于康熙和乾隆。他进行了整顿吏治、改土归流、耗羡归公、废除贱籍、摊丁入亩等一系列改革,推行新政,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还大力进行反腐工作。修正了一些康熙帝留下来的积弊,也为乾隆的统治打下更高的基础,在清朝的康乾盛世中起到了很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因此有人认为若是雍正帝在位时间再长一些,或许清朝会更加强大,就不会衰落得那么快了。但同时,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看,雍正帝看似短暂的在位时间,对雍正帝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从何说起呢?让我们接着看。
一、避免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巨大反噬
我们之前也说到雍正帝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推行新政。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王朝要改革成功其实是很困难的,因为改革就是要改变现有的制度格局来建立新的制度格局,这必然会触动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利益一旦受损,他们肯定会阻止,这也就导致王朝改革的阻力一直以来都很大,改革经常是不了了之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但雍正帝一上位就展示了他的铁腕统治,面对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雍正帝直接下令‘违者斩’,这样的铁腕手段的确成功地让改革顺利实行下去了,但同时旧政的废除毕竟还是牵连到了太多的人,很多人的利益都被剥夺,他们在强硬的皇权面前确实会隐忍,但时间一久,还是会以很多种方式爆发。
雍正在大兴农业的同时非常大力地抑制着商业的发展,他认为“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这也造成农业发展旺盛而商业没有发展,就导致农业过剩;他还严禁开矿,认为开矿会让人离开农田,不务本业。这也导致了很多手工业工人、商人闹事不断。
所以,雍正帝光是在改革上的铁腕手段就已经牵动了多方的利益,在为仅13年问题就已经隐隐爆发,时间越久,这种问题积得就越深,再坚持改革下去,既得利益集团一旦破罐子破摔,双方都不会得到什么好处。从这个角度想,短暂的在位时间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件好事,既没有拖到双方的矛盾最终爆发,同时也算是将被损害利益方安稳住了,不至于遭受大的反噬。
二、避免了年老昏聩,一切都停在了最好的时候
雍正帝上台时已经44岁了,这个岁数在如今也不过刚入中年,日子还长着呢。但是在古代,一点小病都有可能要了你的命,特别是年龄到四十以后,那已经算是过了半生了,所以因为即位时年龄已经很大了,这也是雍正在位时间不长的原因之一。
自古以来,皇帝的疑心病都是最重的,这也导致越到后期这种心理病症就会越发严重,雍正在还是皇子的时候城府就极深,性格也沉稳,相对保守,对于皇位极其看重,在位时间越长就越避免不了因为性格极端化而造成不可弥补的错误。在古代帝制统治下,一国是否能够发展好,国力蒸蒸日上,最大因素就是是否能有一个英明神武、雄才大略的皇帝。所以,这是最大优势也是最大劣势,一旦皇帝昏聩,那么这个国家快速衰败是必然的。
康熙
历史上不乏有在位期间是一位明君,可是随着在位日久厌倦政务,开始想尽办法让自己活得更久,或是贪恋享乐,给了心术不正之人有机可乘,年龄越大就越避免不了年老昏聩,酿下大错的皇帝。像在位时间长达60年以上的康熙和乾隆多多少少都有这种情况,虽都不算严重,但造成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康熙帝晚年时过度纵容自己的儿子,酿成了九龙夺嫡的乱象,因为疏于政务,当时吏治腐败的情况严重。而乾隆帝晚年时重用小人,政治日渐腐败,官吏贪污成风,多地民众爆发起义,在嘉庆帝上位后,清朝走下坡路,迅速衰败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对比一下,雍正帝在位13年完全避免了在位时间过长所带的种种年老昏聩的情况,也让他的形象保留在了最好的时候。
无论是观察一个历史人物还是一个历史事件,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时,都会发现不一样的结论。从雍正帝在位13年的这个史实,有人看到的是时间过短,遗憾不已,换个角度也会有人看到在位13年,时间虽短,但对雍正帝何尝不是一件幸运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