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荆轲刺秦失败的真正原因,其实他的目的是劫持秦王
作为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比较高的刺客--荆轲,他的大名和事迹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甚至在现在的影视剧里,都将其塑造为正面人物,一个英雄,对他持有肯定的态度。作为刺客,荆轲是失败的,但是作为英雄,他却是成功的。
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就对荆轲刺秦王有着浓重的描写,将他单独列了出来。在战国末年,当时的秦王嬴政相继灭掉了赵、韩两国,随即将兵锋指向了燕国。而荆轲深受燕太子丹所托,携带着樊于期的头颅和督亢的地图,来到秦国,准备刺杀秦王。可是最终功亏一篑,刺杀未能成功。
荆轲刺秦王
后来人分析荆轲刺秦王失败的原因,认为是荆轲运气太差,假如当时的助手秦武阳不害怕,二人一起上殿,或者秦始皇衣服质量差点,或者荆轲运动能力强点,能追上秦始皇,再或者匕首扔准一点,结果肯定都不会这样的。也就是说,秦舞阳,这个助手严重不合格,有可能漏了马脚。
不过在我看来,这不是原因,准确来说不是最重要的。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有这样一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当时荆轲身上受了八处剑伤,自己知道已经失败,苦笑着说:“我没有早下手,本来是想先逼你退还燕国的土地。”
咋一看,好像荆轲是为了他作为刺客的尊严,才在临死前说了这样一句话,但是如果仔细想想,应该不是为了面子才说的。荆轲作为一个刺客,是有自己的独特的行为准则,而且临死前,没必要说这样一句死要面子的话。
荆轲
也有人说,是荆轲剑术不好,我想说,剑术差的话,太子丹会请他吗?
所以原因只有一个,太子丹给荆轲下的命令是要劫持秦王嬴政,逼其议和;如果没有达成,就刺死。怎么说呢?当时太子丹在派荆柯去秦国的目的在“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和 “则不可,因而刺杀之。”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太子丹给荆轲下达的命令不太明确,在这两者间徘徊。作为刺客,在行动的目的上是不应该有两种选择的犹豫。
太子丹
你们要知道, 刺杀秦王本身就是一件极度危险的行动,要么成,要么不成。没有两种选择。这种目的上的犹豫,必然将导致荆柯刺杀行动上的迟疑,从而给荆柯带了灾难性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