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江流域视野下安南贡使与中越文化交流圩进入左江流域

网编 255 0

IN No.12.2018(,No.282)- 54 -①越南,自10世纪后叶成为自主国家之后,历经多个封建朝代,对于这些封建王朝,中国史籍一般称之为“交趾”“安南”“越南”等,其中以“安南”为多。为叙述方便,本文将自10世纪后叶开始的越南历代封建王朝统一称为“安南”。收稿日期:2018-10-2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越边境地区近代教育发展研究”();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民俗学特色学科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左江流域民俗史资料收集与整理”()作者简介:张惠鲜(1974—),女(壮族),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左江流域视野下安南贡使与中越文化交流[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1004-6917.2018.12.012张惠鲜(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西 崇左 )摘要:古代宗藩秩序下,安南贡使的定期朝贡,为左江流域带来了定期的中越文化交流机会。在左江流域境内,参与中越文化交流双方交流的内容众多,既有诗词唱和、请序题词等文学活动,也有山川地理、典章制度、学理传承等学术活动,还有时政讨论等;通过交流,双方不仅加深了对同属中华文化、共为同文之邦的文化认同感,也促进了彼此之间的认识与理解。

下安南mp3_下安南03_下安南

关键词:左江流域;安南贡使;文化交流中图分类号:[G09];K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917(2018)12-0054-05中越之间国家关系的历史始于公元973年。是年,北宋接受丁部领所作愿为藩属之请,由此正式开启了中越两国自973年始至1885年止(1407—1427年除外)长达近千年的宗藩关系史。作为藩属国,安南(越南古名)① 按期遣使赴中国朝贡。安南贡使定期往来两国,不仅有利于两国中央政权之间信息沟通的维系和互信的促进,而且有利于两国之间文化的交流。安南贡使对于中越文化交流的促进,不仅体现于朝堂之上,更体现于其途经地区。左江,作为一条国际性的河流,是安南贡使前往中国朝贡的必经之地,因而在中越文化的交流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鉴于学界尚无专文讨论安南贡使与左江流域内的中越文化交流,笔者不揣浅陋,特撰小文以求教于方家。一、古代宗藩关系体制下的左江流域在宗藩关系存续的近千年时间里,安南贡使在中国境内的行走路线有过多次变化。以清朝为例,据孙宏年的研究表明,康熙四年(1665年),清政府规定安南贡使的贡道以陆路为主,即由广西镇南关入境,经桂、湘、鄂、豫、直五省入京 [1] ;至雍正二年(1724年),清政府规定安南贡使的贡道以水路为主,即经广西、湖南到湖北,而后沿长江东进,经江西至江南,再沿运河北上入京;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福康安陪同安南贡使经桂、粤、赣、豫、直五省至热河,归国时则经直、豫、鄂、湘、桂五省返回;乾隆六十年(1795年),清政府批准安南贡使的贡路“改由广西水路,经广东肇庆等府,至江西沙井起旱”(《大清会典事例(光绪朝)》卷502);嘉庆七年(1802年),清政府确定安南贡使的贡道以水路为主,即“由陆路至广西凭祥州入关,由水路达京师”(《大清会典事例(光绪朝)》卷502)。安南贡使的贡道无论是以陆路为主还是以水路为主,左江流域皆是其必经之路。根据现存史料反映,安南贡使进入中国,皆从镇南关入中国国境;入关后,至宁明州改走水路,沿明江而下至窑头圩进入左江,经太平府、新宁州、宣化县至南宁府、桂林府,而后北上。左江流域不仅仅是安南贡使必经之地,2018年第12期(总第282期)万方数据

下安南03_下安南mp3_下安南

标签: #中越 #文化 #安南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