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为了准备年菜,毛春和要到市场挑选、准备调料。正宗的川菜以调料取胜,川菜的百味,味道至关重要。
花椒,在中国古代也被称作“蜀椒”,因为蜀地所产的花椒品质优良,才会以“蜀”字命名。川菜的核心风味是“麻辣鲜香”,打头阵的就是“麻”,而“麻”的风味源自花椒,花椒入菜后若隐若现的缥缈香气,辨识度极高的麻酥口感,还有悠久的食用历史,为众多川菜注入了灵魂。
中国烹饪大师、峨嵋酒家行政总厨 毛春和:
“甘肃、四川、湖南都生产花椒,但是花椒的品种不一样,口味就不一样,麻香味也不一样。我们宫保鸡丁用的是四川的大红袍花椒。”
中国的辣椒舶来于美洲,发展至今千姿百态,在不同料理方式的作用下,与不同食材的组合搭配时,总会出现许许多多的小惊喜。
川菜味道的基础是好辣椒,颜色要油润红亮,手感要肉厚籽少,选材要把西南的精华全都囊括,朝天椒、二荆条、小米椒一个都不能少。
中国烹饪大师、峨嵋酒家行政总厨 毛春和:
“灯笼椒、小米椒、二荆条、子弹头等辣椒,品种比较多。二荆条香,但是薄;大灯笼椒个大,但是辣味不够;小米椒太辣。”
位于北京北礼士路的峨嵋酒家总店,从1950年创办至今,历经73年,一直持续经营,是一家中华老字号。当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37岁的川菜名厨伍钰盛辗转来到北京,加入到了建设新中国的行列中,在西长安街创建了当时北京最大的川菜馆峨嵋酒家。
此前,他曾在重庆最著名的白玫瑰酒家事厨,并操办了当时国共谈判的宴会。酒家创建之初,伍钰盛的川菜可谓轰动京城,一些社会各界名流都幕名而来。
峨嵋酒家副总经理靳红霞:
“四川传统的当地手法,又结合南北方人的口味,饮食习惯加以创新和改良。”
宫保鸡丁是峨嵋酒家的每桌必点菜,也是由伍钰盛传承改良下来的一道著名的川菜。
宫保,源于“丁宫保”之名,这是晚清名臣丁宝桢的荣誉官衔。相传,丁宝桢任山东巡抚时,家厨常烹制的炒鸡丁是他最喜欢吃的一道菜,丁宝桢入川后,根据四川吃辣的食俗,在烹调中又加入了辣椒,深受客人赞誉。在他去世后,后人将这道菜定名为宫保鸡丁,这道菜与辣椒一样,在漫长的岁月迁徙中,以“本非四川客,却在四川红”的姿态留名川菜传奇美食。
峨嵋派第三代传人毛春和,从厨生涯近40年时间,创始人伍钰盛力主的“正确继承不等于墨守成规,改进创新不能乱本”,成为毛春和一直崇信的铭言。
一道宫保鸡丁,也正是因为他花费了两年半的时间,不断品尝味道、调配比例,才得以在今天更好地传承与发展。过咸容易变成鱼香味,过甜则会变成糖醋味,其中的细微分别,或许只有经年累月站在灶前的老师傅才能精巧辨别。
事实上,在毛春和看来,厨师已不再是单纯的职业,而是一种厚重的精神文化。匠人的传承,在岁月与光阴之间,是对美味产生的独到理解。
中国烹饪大师、峨嵋酒家行政总厨 毛春和:
“兑宫保鸡丁的汁儿,非常非常不容易,酱油、醋、盐、糖,这四种,每天拿个碗反复尝试,尝完了兑,兑完了炒,摸索糖应该放多少,盐又要放多少,而且用不同类型的糖、盐、醋和酱油,进行改良,比例不一样,调出味来也不一样,先放什么,后放什么,怎么熬制,都不一样,最后用了两年多时间把宫保鸡丁汁儿进行量化了。”
川菜讲究“一菜一味,百菜百格”,峨嵋酒家的宫保鸡丁继承了传统川菜的特点,并按照北方人口味加以改良。荔汁味儿,正是川菜在模仿荔枝味道的基础上,调和而出的一种酸甜味道。宫保鸡丁,就是小荔汁味儿的担当。它的妙处,就在于其酸味先行,甜味后补,麻辣垫底的复合味道。“鸡”与“吉”同音,也因此,宫保鸡丁也有着吉祥的寓意,鸡也成为南北方年夜饭桌上最常见的一道菜品。
峨嵋酒家副总经理靳红霞:
“鸡代表着吉祥如意、大吉大利,所以宫保鸡丁是作为峨嵋酒家的头菜。”
看似快手的宫保鸡丁,在烹饪工序上也甚是讲究。选料上,没有形成皮下脂肪的仔鸡腿儿是首选。腌制之前,鸡肉需经刀背拍打,斩断内里筋膜。
中国烹饪大师、峨嵋酒家行政总厨 毛春和:
“鸡腿肉都带筋,就是要剞刀把它的筋全部斩断,斩断了才能滑嫩弹牙,剞花刀改成菱形块儿,菱形块儿是六面受热,再腌制十二小时。”
腌制的时间要在十二个小时以上才能入味均匀,确保料汁渗入内部,形成酸、甜、咸之间的微妙平衡,这是宫保鸡丁荔汁味的关键。料理后,将炸糊后的花椒和辣椒、腌好的鸡丁大火烹炒,倒入由陈醋、砂糖、酱油等调制的荔汁味料汁,炒至“只见红油不见汁儿”,倒入脆香的花生瓣,甜酸咸辣麻,五种口味同时在口腔中相互碰撞,一道宫保鸡丁才算成了。
中国烹饪大师、峨嵋酒家行政总厨 毛春和:
“我炒菜就是‘嘎嘣利落脆’,从炒到上桌两分钟就行了,旺火速成,汁儿爆主料,明汁亮芡,散籽吐油,吃完了‘只见红不见汁儿’,这才叫宫保鸡丁。”
评论列表